专栏名称: 界面新闻
界面是中国最大的商业新闻和社交平台,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界面新闻

车险智能定损竞赛

界面新闻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0-24 09:00

正文


蚂蚁金服、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和中国保信四家公司凭借科技从不同角度切入定损领域。


作者 | 韩仁非


从最初的相机查勘到后来应用理赔系统,再到如今的移动查勘,保险公司用了10年的时间,只实现了事故照片和理赔资料的电子化。但在今年,大变化发生了。

蚂蚁金服、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和中国保信四家公司凭借科技从不同角度切入定损领域。

这其中,蚂蚁金服和中国平安重点放在定损效率上,新推出的智能定损工具目标放在大幅提升简易案件理赔效率上。当简易案件的定损效率达到秒级,以后小剐小蹭简易案件修车真的无需等待了。

中国人保则研发和采购了多种事故车检测工具,想要免拆检就搞清楚车辆损失情况,重在理赔质量。中国保信则是凭借行业最完整的数据库,将重点放在反欺诈上,骗保发生的概率有望降低。

现在,这场智能定损竞赛已经开场,到底谁会笑到最后?

定损宝与AI智能闪赔的较量

蚂蚁金服是今年最早宣布让人工智能赋能定损的巨头。这家公司在6月推出的定损宝让其又多了一重身份——保险业的技术提供商。

界面新闻了解到,定损宝利用人工智能模拟车险定损环节中的人工作业流程,帮助保险公司实现简易案件的自动定损。背后则是图片识别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用AI充当定损员的眼睛和大脑,通过算法识别事故照片,确定受损部件和损失程度。再通过与合作保险公司维修价格库的对接,几秒内就能给出受损部件、维修方案以及维修价格。

这是图像定损技术首次在车险领域实现商用。不过,这款声称“要革10万理赔人命”的定损工具,推出后却受到了很多来自理赔领域的质疑。

第一个质疑点在海量历史图片数据。要达到图片识别定损的效果,需要机器学习海量历史车险事故照片。“车险业70%的保费收入在三大财险巨头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手中,也就是说约七成的保险理赔数据在这些大公司手中”,资深理赔人士A6工作室创始人魏然说,这些都是保险公司的核心数据,这三家公司都有能力做数据分析,共享给蚂蚁金服的可能性不大。事实上,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都在推进人工智能。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内部人士则告诉界面新闻,的确需要大量车险历史照片去训练机器,定损宝机器学习合作的是大地财险、太平财险等大中型保险公司,有足够历史数据供给机器学习。这位人士进一步补充道,“不同保险公司的车型以及照片拍摄规范有所差异,有的公司平拍比较多,有的俯拍比较多,有强调细节拍摄,有的喜欢做标注,我们用各家保险公司的照片去‘喂养’给机器学习,使定损宝能够覆盖所有车型,适应不同天气和不同拍摄方法下的照片”。

另一个被质疑较多的是配件价格本地化问题。定损最重要的一环是确定维修价格,这就涉及全国各地区的配件价格、辅料和工时价格。作为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蚂蚁金服,显然是不掌握这个数据的。对此,上述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内部人士表示,“实质上定损宝不涉及这部分内容,定损宝只做前段的图片识别和损失确定,系统会自动将结果递交给保险公司。定价权还是在保险公司手上,每家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的价格库确定价格,输出维修方案”。

除了技术上的质疑,业内最担心的还有道德风险问题。界面新闻采访到的一些资深理赔人员普遍表示没有看到定损宝的反欺诈功能,担心骗保分子利用这个漏洞,给保险公司风控带来风险。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在与合作保险公司探讨后,定损宝在配件间逻辑关系和事故真实性上有一些反欺诈的设计,用于判断事故的真实性,预警一些不符合配件损失逻辑的案件。不过,上述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人士也承认,目前只能做到一些简单的反欺诈。“以后在这个方向上会继续深入,这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他说。

蚂蚁金服在质疑声中独占智能定损领域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上个月,中国平安宣布推出自家的智能定损产品——AI智能闪赔,这是第一个由保险机构推出的智能定损工具。

与定损宝类似,AI智能闪赔也是利用图片识别技术,机器学习海量历史真实理赔图片数据训练,实现图片识别定损。界面新闻了解到,“自身拥有海量历史车损图片数据”是这部分最主要的优势。中国平安拥有19.83%的财险市场份额,意味着拥有行业两成左右的车损数据。中国平安公开表示,AI智能闪赔是目前唯一已投入真实生产环境运用的人工智能定损与风控产品。

不过,仔细比较后,界面新闻发现,定损宝与AI智能闪赔最大不同在自动定价环节。定损宝的定价工作是回传给保险公司做,而AI智能闪赔则因背靠平安产险,构建了覆盖全国,精准到县市的工时配件价格体系,自己做定价。正因如此,AI智能闪赔是第一款集定损定价于一体的智能工具。

此外,AI智能闪赔也未遭遇“道德风险”质疑。原因则是,AI智能闪赔发布时披露,其构建了从承保到理赔全量风险因子库,覆盖理赔全流程主要“个案”与“团伙”风险,实现对风险的事中智能拦截与事后智能筛查。

与平安合作这项技术的第三方风控公司凯泰铭科技研发中心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他们请了经验很丰富的修车师傅将车辆维修经验一条条写下来,每天发生的事故经验都变成一条条新规则写进去。“人的经验写出来编译成计算机逻辑规则,这些逻辑规则放在系统里就变成了拦截规则,目前有4万多条规则。”

“这些规则就像蜘蛛在织网,正常的案件就从网格中漏过去了,问题案件触发了某一条规则就会被拦截,就需要理赔人员拎出来细看。”上述负责人说,这套规则对汽修厂的专业骗保拦截最有效,因为他们正是根据车辆维修逻辑和车身结构逻辑进行骗保。

这些智能定损工具,花费了双方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国平安披露,过去五年每年投入近10亿美元用于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业内人士预估蚂蚁金服的投入也应该在亿元级水平。

有趣的是,蚂蚁金服和中国平安都将自家的定损产品免费给保险业小伙伴使用。蚂蚁金服的说法是目前未考虑对该项目收费,中国平安则给予合作机构三个月免费期,业内预期以后可能走向收费模式,技术输出会成为中国平安新的赢利点。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两只免费定损产品目的都是跑数据。“据我了解,蚂蚁金服和中国平安的定损产品解决方案是同一个逻辑”,魏然告诉界面新闻,两家公司把工具给其他保险公司免费使用,都是为了跑更多的保险数据,这样工具定损的结果就越来越精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