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周宇 编辑 | 邹春霞
李克强和老朋友默克尔又见面了。
当地时间5月31日下午,国家总理李克强在德国柏林总理府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会晤结束后,在距离柏林市区半小时车程的郊外别墅,默克尔特意为克强总理举行了小范围晚宴。据说,原计划一个小时的晚宴一直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
在这次会晤中,李克强未改“推销员”本色,继续对外推介“中国制造2025”。不过更引人关注的是,他向默克尔提出:希望德方为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大飞机C919取得欧盟适航认证提供支持。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相信各位对大飞机C919都很熟悉了,欧盟适航认证是个什么东西?需要国家总理出国请人帮忙才能拿到?
飞机爱好者看到这条新闻,应该很开心。早在国产大飞机试飞之前,相关贴吧就有网友询问这个问题↓↓↓
△贴吧截图
这位自称“小白”的网友提的问题其实很准确。他提到的适航证准确来说,是指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或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认证,后者就是李克强提到的“欧盟适航认证”。
一般来说,飞机要能在国际上飞行,必须取得适航证。尽管中国民航有自己的适航证,但国际普遍认可美国的FAA和欧洲的EASA。而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是指它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 通俗而言是让民用飞机持续处于安全可用的状态。
国际社会之所以普遍认可欧美,是因为经过反复完善改进,并通过FAA和EASA认证的新机型在安全性上比较高,比如波音747的致命事故间隔时间为1735.8万小时,空客A320的致命事故间隔时间为1405万小时。
所以,虽然目前国产大飞机试飞成功,同时也取得了中国民航的适航认证,但要执飞欧美航线,没有美国和欧盟的这两个认证很难实现。获得不了欧美认证,大飞机只能在认可中国民航局发布的适航证的国家飞行。
△国产大飞机的现有订单
这是哪些地区呢?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司前司长殷时军曾在2015年时介绍,我国与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适航合作关系,还与欧盟国家斯洛文尼亚就小飞机签署了双边适航合作协议。
上述27个国家很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俄罗斯、蒙古、塔吉克斯坦,南盟的尼泊尔、斯里兰卡,东盟的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欧洲的欧盟,太平洋岛国的密克罗尼西亚、汤加、瓦努阿图等。这么看,就不难理解总理为何要开口请老朋友帮忙。
实际上,早在C919试飞之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就在积极谋划获得欧洲监管机构的适航认证。
当时,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接受采访说,作为中欧双边航空安全协定磋商的一部分,C919正在接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审定。获得EASA或者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认证将有助于这个机型打入国际市场。
但是要拿到这两个机构的适航认证,一个字,难!
目前国际民航市场被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垄断,一家在美国,一家在欧洲。简单粗暴地讲,国产C919如果拿到了FAA或者EASA的适航认证,就等于这两家垄断公司“割肉”给C919,显然不会那么容易。
政知君这里也贴一个颇有代表性的网友看法↓↓↓
△贴吧截图
在C919之前,中国商飞曾开发了较小的ARJ21支线飞机,这个机型未得到EASA和FAA的认证,未能进入欧美市场。中国商飞公司ARJ21项目团队副部长白永宽,曾对《瞭望东方周刊》谈过ARJ21适航认证的“荆棘之路”。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这里引用两段报道:
与西方国家进行适航谈判很艰难。“当时我们向对方提出想造支线飞机,并希望对方进行适航审查,但他们根本不听我们对飞机的市场、技术和生产发展的介绍。”白永宽说。
2003年3月与西方国家进行的适航会上,对方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需要飞机,但“你需要什么飞机我都可以给你,我们有各式各样的飞机”。
据报道,为了推动外方参与ARJ21—700飞机的适航审查,中国民航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想尽了办法。比如把供应商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西方适航规章规定:“当局有责任帮助本国或国家联合体的航空制造业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符合安全标准。”
但最终未能成功。
早在大飞机试飞之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曾对外表示,作为中欧双边航空安全协定磋商的一部分,C919正在接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审定。
此次李克强出访德国,是在C919首飞尚不满一个月之际。在和默克尔的会晤中,李克强把这件事作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提出来:希望德方为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大飞机C919取得欧盟适航认证提供支持。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作为国务院总理,国产大飞机的研发一直是李克强惦记的事情。在C919项目立项之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给国产大飞机定过一个基本的原则——自主设计、系统集成、全球采购、逐步国产。
2014年6月10日,李克强出席了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他在这个会上给院士们讲了一件真实发生的事儿,某外国政要向李克强推销本国飞机,顺势将一款同类飞机模型作为馈赠礼物送给了他。而他接过模型,翻过来一看,底下竟然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李克强说,“模型是我们造的,飞机却是他们卖的。你们想想,我们要造多少飞机模型才能换他们的一架飞机?我越想这买卖越不划算呀!”语言虽然诙谐,但故事背后是中国的大飞机之梦和实现的决心,他对院士们说,“中国经济要向中高端跃升,靠什么?靠创新。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
2015年7月2日下午,正在法国访问的李克强还到空中客车公司总部考察中法合作生产项目。彼时中国国产大飞机还未总装下线,李克强签下“大单”,并非简单的买卖,而是涉及战略对接与合作,而这样的合作对中国航空产业具有很大价值,可以说在为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发展“铺路”。
同时,中国也没有停下向外推介国产大飞机的脚步。就在李克强访问空客一周后,中国参加了俄罗斯国际创新工业展,包括C919大飞机、高寒防风沙列车模型、嫦娥三号探测器等在内的多个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都将参展。
每次总理出访,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都会习惯性地看看随行人员。此次出访德国随行团队中,除了外交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央行行长等“常客”以外,政知君发现了一位“稀客”:科技部部长万钢。
△万钢(左一)
万钢的随行也与大飞机有关,关注大飞机的可能知道,最先对外发布大飞机首飞消息的就是万钢。今年首飞的消息发布于今年3月,大飞机正式首飞前2个月↓↓↓
△新华社报道截图
万钢也在多个公开场合谈及大飞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2004年有关方面开始对大飞机进行的第一轮论证就是由科技部组织的。
为什么是科技部来组织?撰写过《我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北大教授路风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透露,2003年王大珩给国务院领导人写信建议中国应该做大飞机,事实上国务院领导人被说服了,但是鉴于当时有反对意见的存在,所以国务院建议把是否重上大飞机的论证放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去论证。
“正是由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科技部牵头,所以科技部加入进来了。第一轮的论证主题是 ‘中国要不要做、能不能做大飞机’的问题。”路风说,当时科技部牵头论证,并决定找哪些人参与论证,他也因此成为参与论证的专家之一。
资料 |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 羊城晚报 中国青年报
校对 | 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