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小有成就比一事无成更可怕。
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九零后的小镇姑娘,从小喜欢读书写作,从上高中起开始陆陆续续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后来又开始写公号、出书,很快小有名气,赚了点钱。有一家公司邀请这个姑娘加入,给了她丰厚的薪水。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高考,投奔了金主。
我不知道,这个姑娘后来过得怎么样了。
这些年,社会一直在争论,上大学到底有没有用。说没用的人,总能举出很多例子,证明不上大学也能成功。从比尔·盖茨到乔布斯,从爱因斯坦到爱迪生,社会这所大学好像更能培养出所谓成功的人。
可讽刺的是,那些没有读过书却成功了的人却比任何人都重视教育。见识越多的人,越能看见差距,也就越明白读书的重要。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句名言:“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周国平对这段话的解读,我特别赞同,你三日不读书,你就会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
这就是他所说的“读书的癖好”,读书为什么能成为一些人的基本需要?大概就是因为这种自愧不如的感觉吧。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样能成为一个努力的人。我会反问他们,对于不努力,你的感受是什么?
他们通常会说,没感觉。
我想,这就是差距吧。
真正优秀的人,是停不下来的,因为内心深处有一种对无知的恐慌。对于知识,他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够。
Richard St. John在《成功是一条持续的旅程》中曾说过,成功是一个由热情、工作、专注、推进、灵感、提高、服务和坚持组成的循环,我们一圈一圈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而不是一条从A到B的直线。
可是,生活里,大部分人都是四十岁在吃三十岁的老本,三十岁吃二十岁的老本。
我不是说,人必要勇往直前,一次次地勇攀高峰。而是说,人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和一种谦卑的心态,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
笛卡尔曾说过,
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
所以,为什么越优秀的人反而越勤奋?
答案或许很简单,
他们比我们看得见更多值得努力的东西。
延伸阅读:
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
也许你还想看: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Jenny乔
(ID:Jenny-Qiao-Love)
,作者
Jenny乔,自由撰稿人,用女人的方式生活,用男人的方式思考。理性成功、感性成长。
合作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G.P.A 保留所有权利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