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合
智合,一个有温度的法律新媒体。以敏锐慧眼洞察行业起落,以法律视角解读社会热点。行业研究,律界波澜,热点时评,实务技能,我们只传播有价值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人大代表陈燕:提升诉讼服务质效 ... ·  2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那艳芳:化解矛盾纠纷和推动监督纠错一同发力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以“修”为笔 共绘生态司法保护新画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合

涉外律师仅占全国比例的1.7%,能满足企业出海的需求吗?

智合  · 公众号  ·  · 2024-10-21 18:08

正文

来源 | 智合标准化建设

作者 | 智合标准中心


对企业来说,只有选对人,才能做对事。置身“出海元年”, 企业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涉外法律服务供应商,是关系到企业涉外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 由于涉外法律业务通常存在跨区域、跨领域、跨文化等特点,高复杂性所带来的高难度及高风险同时意味着高收益,这便促使国内一批优秀的涉外法律从业者投身其中。


截至2024年初,国内涉外律师人数达1.2万余人,约占全国72.5万律师总人数的1.7%;中国律师事务所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80家分支机构,但与公开宣传海外业务的3000余家上市公司以及60多万家外贸经营主体相比仍存差距。以国内涉外法律服务最发达的“北上广”为例,北京市有涉外律师4000余人、上海市约3500人、坐拥全国最多律师的广东省仅有3000多名涉外律师。



如图所示,北京市涉外律师占全国律师总数0.55%,位居全国首位,并在今年9月发布 《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手册》, 为外国来华投资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涉外法律服务指引;上海市占0.48%,位居第二位,今年4月上海市律协发布 《2024涉外业务操作指引》 旨在为律师从事国际出口贸易提供基本操作规范;拥有最多律师数量的广东省约占0.41%,今年9月广州市司法局发布 《涉外法律服务法规政策文件选编》 等3本手册,为有需要的群众和企业提供便利。


可见, 经济发达程度与涉外律师占比呈正相关。 同时,北、上、广三地在今年均发布了涉外法律服务相关指引文件,那为何北上广三地政府如此注重涉外法律服务的指引?

这是由于涉外法律服务具有专业性、非标准性和非公开性等特点, 导致企业难以在客观参照系缺失的情况下精准判断涉外律师、律所是否符合切实需求。 促进涉外法律服务的有效供给,摸清企业涉外需求,有针对的能力培养,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是重要路径之一。

那么,企业的 涉外需求要点 有哪些?涉外律师需要关注哪些 能力要素?



根据智合的调研,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选择涉外律师对于费用并不特别敏感,更希望其能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律师对新情况的反应速度、察觉甲方需求的能力、境内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在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参与度,都是企业所看重且期望律师能够做到的。以上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只是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和观察。

基于这样的观察, 智合标准中心希望能够编制一部帮助企业评估律师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团体标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模型》《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能力模型》 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作为归口管理单位,智合标准中心(北京之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组织编制单位,并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标准化论坛上正式启动立项的 全国首批帮助企业评估涉外律师能力、律所表现的系列标准, 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起草单位及起草人。




《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模型》标准框架图



《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模型》 市场需要的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出发, 力求全面覆盖涉外法律服务各要素,旨在规范和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量。

该标准关注涉外法律服务提供者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具备的,包括 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和成果四方面,约50项能力要素。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基础能力模型, 该部分为从业者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进行基本业务、履行日常职责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是提供高质量涉外法律服务最基本的要求。

核心能力模型, 该部分是从业者在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竞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独特及拔高能力,是 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突出涉外法律服务人员 专业深度和差异化 的重要能力指标。


《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能力模型》标准框架图



《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能力模型》 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表现出发,以管理者视角 力求全面覆盖机构开展业务所涉及的各能力要素,旨在规范和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的综合表现。

该标准关注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在开展相关业务时应当具备的,包括机构内部制度、组织、运营、人才、财务管理中的 静态管理部分 和战略、市场拓展、风险管理、数智化和研发创新中的 动态管理方面,约50项能力要素。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


基础能力模型, 该部分为机构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开展相关业务所具备的基础能力,是机构满足客户业务需求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核心能力模型, 该部分是机构在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竞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独特及优势能力,是突出机构 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的重要能力指标。


参与编制涉外法律服务系列标准能够获得什么?


参编证明: 参与编制工作的起草单位、起草人将收到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颁发的“特邀起草单位”铜牌及“起草人”证书。


证书及铜牌形式示意图(仅供参考)


提升知名度: 成为全国首部帮助企业评估涉外律师、律所能力的团体标准起草人,有利于提高在企业及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行业知名度,强化专业标签。

业内交流机会: 与美的集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等行业头部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共同探讨涉外法律服务能力要素与企业涉外法律需求。

专业能力提升: 通过参与标准编制的全流程,深度了解涉外法律服务能力要素内涵,交流学习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服务水平。

获取项目经验: 参与国内首批涉外法律服务标准,填补行业空白是具有实际价值的实践活动,有助于积累专业项目经验,增添专业项目履历。


欢迎有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企业、单位,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及相关从业者 参与标准编制,包括但不限于:


涉外业务相关企业: 包括经营或计划部署“引进来”和“走出去”涉外业务的大中型央国企、各行业具影响力的领先企业等。

涉外法律服务从业者: 主要包括涉外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以及计划成为涉外律师或开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务的相关机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