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读史
备用号:国人观阅。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西晨报  ·  今天起,公布成绩! ·  10 小时前  
海西晨报  ·  今天起,公布成绩! ·  10 小时前  
重庆之声  ·  提示丨明起,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20 小时前  
重庆之声  ·  提示丨明起,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20 小时前  
如东新媒体  ·  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如东新媒体  ·  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鸡西新闻网  ·  即将出分!转存这份2025考研复试全攻略 ·  昨天  
鸡西新闻网  ·  即将出分!转存这份2025考研复试全攻略 ·  昨天  
无线徐州  ·  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无线徐州  ·  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今读史

1989年入日本籍,击败邓亚萍大喊“哟西”的何智丽,如今过得怎样

今读史  · 公众号  ·  · 2024-08-14 16:33

正文

推荐阅读▼

🔗李佩霞事件又有2个“受害者”出现了!

🔗天津首富为子向全红婵求婚,条件:被儿子“打”,不能还手

🔗浙江女子因不想浪费丈夫基因,结婚13年生9个娃,说要凑齐12生肖






2018年7月 ,早已退役多年的“乒乓国手”邓亚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记者提及24年前广岛亚运会女单决赛中败给小山智丽的旧事,邓亚萍有遗憾有感慨:

“那个时候觉得我自己是真的尽力了,一般来讲,我在场上,能用的办法我都用了,真的都用了,何智丽从那时候开始,成为了中国女队的头号对手……如果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讲,小山智丽是我很敬佩的一个运动员,她对成功的这种执着以及想要成功的渴望,甚至于她当时离开国家队去了日本,卧薪尝胆。”

1994年10月13日,第12届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淘汰赛项目在日本广岛正式开战。
来自日本的小山智丽在一天之内,以三场3:1的比分,接连击败汉城奥运会女单冠军陈静、世锦赛女单冠军乔红以及早已横扫世界女子兵坛的初代大魔王邓亚萍,成功夺得女单冠军。
这一刻,中国球迷被震惊了。
无数的国人坐在电视机旁,亲眼目睹着日本国旗在日本国歌声中缓缓升起,百感交集。
给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她在决赛中轻松击败了正值巅峰的邓亚萍,而是在比赛时她每赢下邓亚萍一个球,便肆意大喊一声“吆西”来为自己加油鼓劲。

“吆西”,一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影视剧中日军杀害中国人场景的词语,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她的行为深深地刺痛了无数国人的心。
一时间,“汉奸”“叛徒”等词语如同狂风暴雨袭来,成为了她今后的人生标签。
自从1982年胡娜出国打球以来,中国海外军团数不胜数,唯独小山智丽被球迷称之为“国贼”!
作为国家队的一名国手,小山智丽曾让五星红旗在最高领奖台上升起,亦曾为国家队立下汗马功劳,为何她后来会转投日本,并在对阵邓亚萍时连续大喊“吆西”?
如今27年过去了,她现在过得如何?
身穿日本队服,口喊“吆西”,帮助日本获得冠军,按照小山智丽后来的说法,这不乏有些“复仇”的味道!

广岛亚运会颁奖仪式

年少成名,世界乒坛即将升起新星

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1964年时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
年幼时,父母为了生计将她寄养在外婆家生活。每逢哭闹,舅舅便带她打乒乓球,一来二去,何智丽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在缺乏父母疼爱的童年里,乒乓球成为陪伴她时间最长的“玩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何智丽愈发喜爱乒乓球这项运动,而她的打球天赋也逐渐显露出来。
待何智丽年纪稍大后,父母为了培养她成为一名运动员,就将其送到了素有“乒乓摇篮”之称的上海巨鹿路小学读书。
在这个乒乓球氛围浓厚的学校,何智丽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并被吸收到卢湾区少年集训预备班继续“深造”,由国家提供条件对她进行专业训练。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于何智丽擅长直板攻球,很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使得体校教练认为她发展前途不大,想要将她淘汰。
曾经培养过数位乒坛名将的巨鹿路小学特级体育老师柯元却认为她是一块璞玉,只要细心雕琢必会一鸣惊人。
于是柯元建议何智丽将直板攻球转变为横拍,并在午后饭余时间对她进行悉心指导,这才使得这颗差点枯萎的乒坛幼苗重获新生。
后来进入上海队打球,何智丽又受到了乒坛名将杨瑞华的亲自指点,帮她将快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改造为两面拉弧圈球结合快攻,增强她的反手拉扣能力,成为当时国内十分独特的新打法。
出色的天赋,专业的训练,让何智丽在一众天才少年中脱颖而出,从上海少年体校到上海队再到国家青年队,最后进入国家队。
仅用一年的时间何智丽就完成了省队到国家队的三连跳,那一年她才17岁。
即使身在卧虎藏龙的国家队,何智丽的技术依旧是极其突出的那一位。
1982年,18岁的何智丽斩获全国调赛女子单打冠军;20岁斩获亚洲冠军;21岁获得世锦赛冠军.....

何智丽依靠自己出色的技术,从国内打到国外,最后打到了世乒赛的舞台,毫无疑问,世界乒坛的一颗新星即将冉冉升起!
然而,1987年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第39届世乒赛却成为了她人生的分水岭。
一场比赛,让她登临世界巅峰,亦曾让她跌落谷底,人生的大起大落也不过如此!

人生如过山车,上一秒登临世界之巅,下一刻跌入人生低估

1987年,第39届世乒赛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主教练张燮林带领中国女队出征。
激战多场,何智丽携手队友管建华、戴丽丽跻身半决赛。
当时的中国女乓并未像如今这般具有极强的统治力,搅局者大有人在,同样跻身半决赛的韩国选手梁英子就是其中之一,是当时中国女队的头号劲敌。
按照之前的抽签,在半决赛中,何智丽对阵队友管建华,戴丽丽阻击梁英子。

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三对一,无论怎么看,始终都是中国队占优,拿下世乒赛女单冠军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就在半决赛开打前,教练马金豹找到了何智丽,十分严肃地对她说道:“今天你下来。”
听到教练这么说,何智丽的心中顿时就明白了:这是让她故意输给队友管建华!
让球,是当时中国乒乓球队里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在国际赛事上,为了能够保住国家荣誉,教练组会战术性安排队员让球,让夺冠概率更高的队员赢下内战。
在这次比赛之前,国乒内部对四位参赛选手的能力和战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致认为,戴丽丽对阵韩国选手梁英子获胜概率不大,而何智丽之前又输给过梁英子,因此队内决定“保送”管建华进入决赛。
再加上教练组认为梁英子的体能不是很好,即使越过戴丽丽在决赛中对战削球手管建华,也会因体能不足而导致输球。
的确,她曾输给过梁英子,但是输过的人会更有斗志,这次世乒赛她是带着复仇的信念而来的。

韩国名将梁英子
教练突如其来的“安排”,显然让何智丽十分不情愿,而教练的那句“以大局为重”,更成为她一个难以反驳的理由。
著名作家叶永烈在《是是非非何智丽》一书中曾写道:
“让球,中国乒乓球队曾经称之为‘集体主义的结晶’,本为一致对外的‘光荣传统’,逐渐权大于球,变成一场讨价还价。即使你球艺再高,一声令下要你‘让’,你就得乖乖地把冠军的桂冠奉献给别人。”
她敷衍地同意了教练的要求,但是她的心里却已经燃起了反抗的怒火。
果不其然,半决赛上何智丽同管建华暗中较劲,越打越用力,全然没有让球的意思,最后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冲进了决赛。
而在场边的领导教练们全都拂袖而去,无一人前来祝贺。
另一场半决赛,如同事先预料的一样,梁英子横扫戴丽丽与自己的手下败将何智丽会师决赛。
由于还有一场至关重要的决赛要打,领导对于何智丽的行为不敢过多斥责,只留下了一句不轻不痒的训斥:“你怎么能搞个人主义,你这是拿国家荣誉在开玩笑,你知道吗?”
怀揣着复仇的斗志和登临世界巅峰的渴望,何智丽不惜冲破体制的束缚,甚至违逆领导的吩咐,即使最后独自一人训练,她依旧不悔。
世乒赛女单决赛如期而至,何智丽望着那位实力强劲的梁英子,往日失败的场景渐渐浮现在眼前,何智丽的眼神愈发坚定、果毅!
在对手强大的教练团队和完善的后勤压力下,孤身一人的何智丽用自己手中的方寸球拍,艰难地赢下一球又一球,最终3:1击败梁英子,如愿夺得冠军,登临世界巅峰。
当国歌在英迪拉·甘地体育场嘹亮奏起,五星红旗闻声而起,这一刻,何智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作为一名乒乓球国手,为祖国夺得了荣誉。

何智丽代表中国夺得新德里世乒赛女单冠军
世界为她而喝彩,国人为她而喝彩,唯独教练组却没有一个人对她表示祝贺。
对于这次风波,许多年后何智丽曾坦言说:
“我这个三十九届世乒赛冠军,是我自己争来的!当然,那时我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如果我输了,后果就不堪设想。但是我坚信我能赢,所以我才决定反抗‘让球’。”

打破“体制”的英雄,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

何智丽夺冠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以为自己的夺冠会使自己获得一个公正的结论,却不曾想这竟是幸运女神送给她的一枚苦果。
国乒队尚未回国,国内的部分媒体记者就已收到风声:不准宣传何智丽。
在欢迎仪式上,作为女单冠军的何智丽,在一众乒乓球运动员中排第九;
北京新闻界评选出的首届全国乒乓球十佳运动员里,何智丽也是老九;
国乒队由新德里回国途中,在经过香港时,组织了一次表演赛,新科世界冠军却无缘登场......
当何智丽回国后,就被通知队里要开会,接二连三的针对让何智丽明白,世乒赛的事情这才刚刚开始。
内心慌乱的何智丽只能敲响了恩师孙梅英的家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何智丽和恩师孙海英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全国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孙梅英在中国乒坛德高望重,有人曾说:她的性格刀枪不入,软硬不吃。
在她的周旋下,由上级领导出面,爱徒何智丽才免遭处罚,仅仅写了一份检讨作罢。
但是这件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第一次被列入奥运会项目,奥运金牌成为所有乒乓球运动员争相追逐的目标,何智丽也是其中之一。
自从世乒赛夺冠,何智丽已然来到自己事业的巅峰,一度世界排名第一,用教练张燮林的话来说:“如果何智丽发挥正常,世界上还没有人能胜她。”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何智丽为国征战奥运已是板上钉钉,结果现实却给了何智丽狠狠一拳。
7月份,国家队内公布了一份奥运会参赛名单,女乒三人入选,唯独没有何智丽。
当时女队中的主力队友有三个人打得最稳最好,焦志敏、李慧芬、何智丽,还有一个名叫陈静的后起之秀,论个人实力和国际赛事表现,四个人中何智丽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名,但是只有何智丽落选了。
排名世界第一的何智丽落选了奥运会名单,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球迷对此不解,各种投诉从四面八方涌来。
最后乒乓球总教练许绍发不得已出面给出了不用何智丽的理由:“经过比较,首先排除了何智丽,她对国外强手的战绩不行。”
时任国家训练局局长李富荣亦曾在谈话中提及这个问题:
“参加奥运会的名单是由主教练张燮林决定的”,但是在谈话中没有否认,不让何智丽参加奥运会的原因中还有着一层人际关系在内。
显然,世乒赛的风波,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1988年9月3日,汉城奥运会开幕前夕,中国国乒队公布了最终参赛名单,何智丽彻底无缘。
也就是这一天,心灰意冷的何智丽在上海通过航空挂号信的方式给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寄去了一封信,在信中她说:“我决定退出国家乒乓球队。”
那一年,后起之秀陈静最终夺得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枚女单金牌;
那一年,排名世界第一的何智丽无缘奥运赛场,巅峰不在,跌入人生低谷。

远走他乡,改头换面

1989年,已经接近两年没有比赛可打的何智丽宣布退出乒坛,同日本工程师小山英之结婚。
何智丽与丈夫小山英之早就相识。
1985年时,何智丽跟随上海队访问友好城市大阪时,邂逅了小山英之。
小山英之不仅是一位高材生,更是大阪乒乓球协会的常务理事兼教练,共同的爱好成为了两个之间交流的纽带。

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双方渐渐互生爱意,在何智丽跌入低谷的那段时间,他始终陪伴在侧,最终在1989年的5月,小山英之同何智丽在上海登记结婚。
这场因乒乓球而结缘的跨国爱情,曾在中日两国间轰动一时。
婚后,何智丽跟随丈夫迁居日本,并加入日本国籍,改名为小山智丽。
退役后的何智丽忘不掉乒乓球,在丈夫的帮助和支持下,她重新“披挂”,手持球拍,再次征战。
只不过这一次,她穿上的却是日本的“战袍”。
1992年,日本乒坛横空出世了一位名叫小山智丽的球手,大有打遍日本无敌手之势。
在日本乒乓球公开赛上,小山智丽“兵不血刃”,在几乎连汗都没有出的情况下,接连击败八位日乒顶尖选手,最终夺得桂冠,同时也为她拿下了参加亚运会的资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