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明学名师工作室
发布工作室活动信息、发布工作室成果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周明学名师工作室

某套教材内部打架——治藏机构是“行都司”还是“都司”?

周明学名师工作室  · 公众号  ·  · 2024-07-31 10:07

正文

某高中教材“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3子目“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中说:

“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 都司 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这里主要是介绍了明朝对藏族地区的治理措施。明朝对藏族地区的治理情况在必修教材《纲要(上)》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中也有介绍,该课第3子目“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中介绍说:

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乌思藏。明廷封授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 行都指挥使司 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笔者发现教材中的这两处介绍有一个 重大的不同 ,即明朝在西藏地区设立的主要管理机构,必修教材 《纲要(上)》 称之为“行都指挥使司”——一般简称“ 行都司 ”, “选必1” 教材称之为“ 都司 ”——系“都指挥使司”的简称。对这么明显的不同表述,“教参”也保持了沉默。那么,明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主要机构到底是 “行都司”还是“都司” ,或者 既有“行都司”也有“都司” ,或者 “行都司”就是“都司” 。客观地说,把这样的问题留给时间不太自由、资料不太丰富的中学师生自行去解决,实在是不太公平。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 “行都司”和“都司”是明朝的两个机构 (参见张德信:《明朝典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作者认为都司是近于省一级军事衙门,另外 在军事冲要之地设行都司 ,设置、职掌与都司相同,见472页。陈立健:《明太祖对藏族地区的招抚与管理》,《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作者认为朵甘、乌思藏卫升为行都司则应当是都司和卫这 两级之间 的一种军政管理机构,相当于西安行都司的一种 派出机构 。黎东方:《细说明朝》,上海人民出版社,作者认为 “行都司”地位略低于“都司” ,见第57页。崔永红:《明代青海疑难历史地理问题考证》,《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作者认为 行都司与都司是平列关系 ,非隶属关系。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第293-294页、第306页) 。一般都认为明朝在藏族地区设立的主要管理机构是其中的一种,而具体是哪一种,学术界则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设立了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等两个都司 (下 简称“都司”说 ,一种认为是设立了乌斯藏行都司、朵甘行都司等若干行都司 (下 简称“行都司”说 。具体情况如下:

持“都司”说的学者 ,有 谭其骧 (谭其骧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第61-62页) 葛剑雄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年,第70页) 马大正 (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28页) 周振鹤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81页) 翁独健 (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616页) 陈梧桐、彭勇 (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33页) 王天有 (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274页) ,等等。另外人教版高中老通史教材、《辞海》第七版缩印本 (第2374)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第550页) 也是这个看法。

持“行都司”说的学者 ,有 牙含章 (牙含章:《关于“吐蕃”、“朵甘”、“乌斯藏”和“西藏”的语源考证》,《民族研究》1980年第4期) 任乃强、泽旺夺吉 (任乃强、泽旺夺吉:《朵甘思考略》,《中国藏学》1989年第1期) 常顺 (杜常顺:《略论明朝对西藏的施政》,《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 郑汕 (郑汕主编:《西藏发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该书认为从史料看, 明朝在藏区的管辖机构以行都司最高,其次是宣慰司,再次是卫、长官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 ,见第124页) 刘忠 (刘忠:《论明朝西藏归属与领主制的演变》,《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 张德信 (张德信:《明朝典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409页) 陈立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