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人双语精读
本公众号提供《经济学人》最新期刊的双语精读与赏析,以及外刊好词好句的学习,每周2~3篇,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布克尔提议,“震惊”美国、萨尔瓦多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三国元首一国总理,密集访华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他们收到马斯克邮件:“别上班了”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中方起诉美方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涉及DeepSeek,OpenAI发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人双语精读

DeepSeek火爆全球,外媒怎么报道?

经济学人双语精读  · 公众号  · 国际  · 2025-02-07 08:53

正文

最近科技领域有个大热点,DeepSeek登顶多国的APP下载榜,一夜之间干掉英伟达4万亿元的市值。

事情是这样的:

AI领域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以美国英伟达为代表的算力(硬件)路线,也就是如何把一颗芯片做到尽可能强大。另一种是算法(软件)路线。过去几年一直是算力路线遥遥领先,这导致英伟达芯片长期供不应求,股价上涨10倍。

但中国杭州的一家私募公司,却以500万美元的极低成本,训练出一个性能接近ChatGPT(训练成本几亿美元)的大模型DeepSeek。

也就是说,中国在算力不如美国的情况下,以不到10%的成本,达到了近乎相同的效果。英伟达芯片一下子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股价暴跌。美国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点错科技树了。


DeepSeek的性能不是最强的,但性价比是最高的,从AI产业角度看,它带来的主要影响是“降本”。降本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成本下降,新技术才能在B端普及,才可能出现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把蛋糕做大。如果没有DeepSeek,AI可能长期都只是少数几个巨头的玩具,无法形成产业气候。也就是说,DeepSeek的出现,跨越式地推动了AI产业的发展。


今天我们看一篇《自然》(Nature)杂志的报道,可扫码阅读原文,包含原文、译文、音频,还提供单击查词功能:


接下来从原文中挑选第一段,进行讲解:

Chinese technology start-up DeepSeek has taken the tech world by storm with the release of two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 that riva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ominant tools developed by US tech giants — but built with a fraction of the cost and computing power.

中国科技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近日推出两款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LLM),其在性能表现上比肩国际顶尖水平,而成本和算力远低于行业水平,这引发全球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结构分析:

这句话主干是:

Chinese technology start-up DeepSeek has taken the tech world by storm

中国科技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令全球震惊。

主干后面通过一个介词结构,补充了taken the tech world by storm的方式:

with the release of two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

凭借着两款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布

two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后面跟了一个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进行补充:

that riva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ominant tools

这些大语言模型可以媲美领先(AI)工具

tools后面跟了个分词形式的后置定语,补充tools的信息:

developed by US tech giants

由美国科技巨头开发的(AI工具)

built with a fraction of the cost and computing power (of the dominant tools developed by US tech giants)是过去分词形式的后置定语,修饰前面的two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意思是:这两款大语言模型只用了(美国科技巨头开发的领先AI工具的)成本和算力的一小部分。


下面我们看几个语言点:

take...by storm 意思是“强烈地吸引、迅速征服(某个领域或群体)”,常用于娱乐界(新人爆红)、体育界(黑马夺冠)、科技界(颠覆性产品)、文学界(轰动一时的文学作品发布)。例如:

Her debut novel took the literary world by storm.

她的首部小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文学界的轰动。

The Black Myth: Wukong took the gaming community by storm, with millions of downloads in the first week.

《黑神话:悟空》一经发布,便在游戏圈引起了轩然大波,首周下载量突破数百万。

再看一个《生活大爆炸 第七季》里的例句,Lenard给Penny打电话时问:

它的同义替换有:

1) captivate

The VR exhibit captivated visitors.

虚拟现实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2) sweep the world ( sweep through )

The trend swept through social media.

这一趋势迅速席卷了社交媒体。

3) make a splash

The tech company made a huge splash in the market with its new gadget.

这家科技公司凭借其新产品在市场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rival 作名词指“竞争对手”(Apple is Samsung's main rival),作动词延伸出“具备竞争实力”的语义,即“媲美、赶超”。

它的同义替换有:

1) match

The new engine matches Ferrari's performance.

这款全新引擎性能可媲美法拉利。

2) compete with

Local brands now compete with international giants.

本土品牌如今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

3) challenge

The team will challenge its biggest rival in the upcoming match.

这支队伍将在即将到来的比赛中迎战最强对手。


Dominant 是形容词,表示“占主导地位的”,可以形容公司、个人等在某个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如:

a dominant player in 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领域的龙头企业

它的动词形式是 dominate ,指“占主导地位”,常见搭配有:

dominate the industry/conversation

主导行业/对话

名词形式为 domination ,例如, achieve global domination 实现全球主导地位。


A fraction of 的意思是“一小部分”,fraction是“小部份;少量;一点儿”的意思,《绝命毒师 第五季》中也出现过这个词:

它的同义替换有:

a small portion of

a small percentage of

看几个例句: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was a fraction of what we expected.

该项目的实际成本远低于预期。

She paid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the total amount.

她仅支付了总金额的一小部分。


最后我们再从翻译角度看一下这段话:

英文的“with the release of two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翻译成“推出两款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英文使用了名词短语(the release of),而中文用动词“推出”。这反映了英文的“名词优势”(nominalization)和中文的“动词优势”,简单说,英语偏好静态表达,喜欢用名词表达动词含义,而中文侧重动态过程,句中多用动词短句,例如:

The announcement from...caused... → XX发布声明,引发...。


这段英文,先写结果、态度、情感(Chinese technology start-up DeepSeek has taken the tech world by storm),后补充细节、过程(with the release of two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 that riva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ominant tools developed by US tech giants — but built with a fraction of the cost and computing power)。而中文相反,先说过程、细节(中国科技初创公司深度求索近日推出两款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其在性能表现上比肩国际顶尖水平,而成本和算力远低于行业水平),最后说结果、态度、重点(这引发全球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这体现了 英语“前果后因” 中文“前因后果” 的叙事逻辑。简单说,英文语言更倾向于将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直接传递核心信息,再通过细节和背景补充;而中文中文则常常注重细节和过程的铺陈,最后通过总结性陈述提升句子的整体情感或意义。其背后的文化动因是,西方文化偏好直入主题,而东方文化注重前因铺垫,更倾向渐进式论证。

再看几个例子:

The city was paralyzed, with subways halted due to the blizzard.

因暴风雪导致地铁停运,全市陷入瘫痪。

英文先说结果“The city was paralyzed”再说原因“with subways halted due to the blizzard”;而中文先写原因“因暴风雪导致地铁停运”最后说结果“全市陷入瘫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