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孝哥日记
记录技能变现、买房升阶、家学传承,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两个村民小组结了三十多年的“疙瘩”解开了…… ·  23 小时前  
新技术法学  ·  法律AI基础|(五)提示词革命:场域共振式 ·  昨天  
新技术法学  ·  法律AI基础|(五)提示词革命:场域共振式 ·  昨天  
最高人民法院  ·  守望 ·  昨天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第九届全国检察“三微”优秀作品展播|微动漫: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孝哥日记

上门产康 新客成本变化推演

孝哥日记  · 公众号  ·  · 2024-06-11 20:54

正文

这是孝哥第 441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孝哥。

上一篇文章《催乳师只做上门通乳能不能赚钱?》分享了这两年乳腺项目,在产康行业的定位,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识,就是乳腺是拓客项。所以在这样的趋势面前,很多以前专门靠通乳赚钱的老师们,就会受到冲击。如果想坚持这一个领域该怎么做?如果顺应趋势有什么方法?有兴趣可以往前翻翻看。

昨天和苏州的读者聊天,聊到怎么获取新客的问题。这是个好像永远也聊不完的话题,因为她自己已经开了三家实体店,所以从框架上来讲,获取新客的渠道大家都差不多。

和不同的人聊同一个话题,也有不同的角度,因为每个人涉足的深浅不同。

孝哥今天展开再聊一些新客成本的话题,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上门产康新客需要成本?

每个人对获取新客都有一个成本预估,对新客成本的认识,决定了自己能做多大的业务。

我认识的大部人催乳师,特别是没有创业过的催乳师,对新客的成本预估大概是零元。

很多人看了可能马上反驳:我们当然知道获得新客是要费用的。

嘴上说没用,看一个人对事情是否认同,不是看怎么说,而是看怎么做。

大部分做上门产康的护理师,都认为新客是有成本的。

但是大部分做上门产康的护理师们,业务启动的时候,对于新客的获取是没有预算的。

具体体现在,大部人都用的方式:让老客户转介绍。

然后过半年左右,大概会从每月几个转介绍,慢慢降到零。然后这个业务就很难推进了。

2.成本是必要支出

认识到有成本,和认同有成本是两回事儿,如果真的认同,会在创业开始,就把这个事情作为必要支出。

就像:如果你开实体店,就一定要租房,有房租成本支出。如果你要学技术,最快的方式是花钱培训一样。

这些看起来像正确的废话,为什么要重点提?

因为太多技术优秀的老师,在生意另一面的认知几乎是空白。所以才会有不少技术很好的催乳师,到最后无法坚持做这一行。有的因为不会营销,有的因为对营销的认知有误,有的回到老家县城去创业了。

做上门相当于创业的过渡,创业对人的要求,相比打工来说会高出一个维度,不仅需要有一技之长,还有在综合能力方面要求,不能有太短的短板。包括对营销的认知,甚至对新客成本的预估,都有可能造成对未来的误判,时间过了,机会可能就错过了。

这方面不仅做上门的老师,开实体店的新的老板,也是这样。

实体店房租一年十几万,装修几万到十几万不等,最后在营销的费用上,一万的预算也要压缩。比较典型的是:以前经常有人问,要不要开大众点评?要不要开美团?有没有什么免费的渠道?

她们为什么没有几万的预算?答:装修和房租超预算了。

究其原因,还是没把新客成本作为必要支出。捂脸。

3.新客成本的变动

对于新客成本的理解,孝哥最近更有感触。

一句话:新客的成本是动态的。

以前理解的新客成本是动态的,多数情况是指外界环境的变化。

比如:投放广告。

今天效果好一些,可能成本低一些。

明天效果不好,成本高一些。

今年同行比较少,获客成本低一些。

明年同行多了,获客成本就高了。

今天聊的新客成本的变动,不是外部环境,而是随着一个项目的推进,在不同阶段,哪怕外界环境没有变化,成本也是变动的。

数量极少的新客,成本是极低的。

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前面提到过的,转介绍。

刚做上门产康的老师,都会把转介绍作为主要的获客途径,任何一个转介绍的成本,都是极低的。

你可能会把转介绍签单的5%10%给到转介绍的宝妈,但是这属于成交后支付项,是一种稳赚后的支出,和先支出的风险级别不同。

另一个例子是,自然流量和广告投放。

这种例子也非常多。

比如某团,某宝等,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有相似之处的。

以前开某宝店,只要开了店,可能就有人咨询购买。

这种依靠自然流量的方式,成本是极低的,有的平台开店免费,那么自然流量就真的可以忽略成本。

新客量增加,单个成本也会增加?

有一种假象,很容易被欺骗。

比如:转介绍的新客,几乎可以忽略前期投入的成本。

比如:线上开店后的自然流量,也可以忽略获客成本。

我们很容易得到一种结论,这就是正常的,或者我们认为的,“这就是正常的获客成本”。

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还能维持这样的状态,就更坚定了我们的认识。

直到某一天:

你自己扩大经营,或平台改变了流量规则。

你自己扩大经营后,你发现转介绍的新客量,完全不够。

于是你顺着转介绍的路子,找到了“大一点”的转介绍商家,比如有些商家已经有了很多你需要的客户,你觉得转介绍给你挺好的,于是去谈:商家说,可以呀,一个新客无成交200元,成交后五五分。

你立马愣住了。心里想,抢钱吗?

还没等你说出来,对方说,都是朋友介绍,听说你的成交率高,成交就按三七分吧。

你仍然难以接受,因为你扩大经营后,人力成本也上去了,你为了节省基本工资的开支,可能和其他催乳师之间的分成是五五分,或四六分,你四对方六。这样的渠道合作渠道转介绍,根本无法支撑起你扩大后的运营模式。

于是想起了线上店铺的自然流量。

每个平台都不傻,每个流量都会越来越贵,不会越来越便宜。

而且免费流量越来越少,你如果需要更多流量,就要投广告。

不投广告的时候,你按一个新客的获客成本可能是零元。

投广告的时候你发现,200元也来不了一个新客。

不小心没控制好,平均下来获得一个新客的成本可能是500元。

你开始抱怨,薅羊毛的怎么这么多,因为开单率和现在的新客成本无法抹平。

如果你是一个学习很快,综合能力不错的人,在这样的动态成本里,可能慢慢找到一种平衡。

因为你的亲力亲为,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直到你开了连锁店,你发现,新客成本的计算方式又不一样了。

4.效率降低后的获客成本

新客获取的效率也会降低?

直接表现是:

从老板操作获取新客,到招员工负责营销后,效率大概会降低。

单个新客成本增加:

每个月20个新客的时候,老板自己兼着营销,可能这事儿就搞定了。

每个月需要100多个新客的时候,就需要团队来做了。

成本增项从各处扑面而来,不小心创业升级就失败了。

直接的是人力成本。

如果两个营销人员,每年直接成本增加20万。

如果你以前的新客获取成本的计算方式是:广告费÷新客量的话,

现在的新客获取成本变成了(20+广告费)÷新客量。

如果你以前每个月花费1万元就能获取20位新客。获客成本是500元一位。

你现在想每个月100个新客。

按原来的方式,可能只需要增加广告成本,100×500=50000元。

实际单个新客成本变成了(2+5万)÷100=700元。

(这里的2万是指人力成本平均到每个月的粗略估算)

你发现100个新客的咨询和派单,可能需要专门的两个客服,每个新客的成本又增加了100块。

这样算下来,创业真难呀。

好在,成本不会一直增加,每一阶段的成本投入后,都会在这一阶段的进展中,实现成本逐步的优化降低。直到跨向新的台阶,有新的投入。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开了。

当实现更高阶的新客量的时候,就不是单一的变现途径了,成本计算方式也完全不同。当新客量达到一定的阈值的时候,比如你每年有100万新客,每个新客的价值,也会成倍的增加,还有其他的以前不被加进去的价值,比如品牌价值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