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七叔东山再起
此人的文章在高潮的边缘疯狂摩擦,稍不注意就擦枪走火,让人欲罢不能,连连安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七叔东山再起

终于改变方向了!

七叔东山再起  · 公众号  ·  · 2025-03-17 23: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图片
最近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堪称近年来最“接地气”的经济政策文件。
30条举措覆盖从股市楼市到育儿补贴,从农民工工资到社区便利店,消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老夫表示很欣慰。
因为这是第一次直接提出需求侧改革,不再是以前那套老得烧不酥的供给侧改革了。
众所周知,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政策的主旋律是“供给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优化产业结构。
但《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决策层终于承认了一个残酷现实: 光靠优化供给,已经无法撬动消费市场的杠杆了。
所以文件开篇直言“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比如:
工资性收入:延续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说白了就是企业别裁员,政府帮企业发工资;
财产性收入:打通社保、年金入股市,相当于给散户“送弹药”,同时严打财务造假,暗示要稳住韭菜信心;
农民增收:盘活农村住房,鼓励出租入股,这波操作明显在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给农民多发钱袋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首次将“稳股市、稳楼市”写入消费政策。
众所周知,过去楼市股市一直被视作投资工具,如今却被列为提振消费的“战略工具”。
这一转变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 当居民财富的70%绑定在房产和股票上时,只有资产保值,消费才有底气。
说白了,决策层终于意识到,老百姓不敢花钱,不是因为不想花,而是因为“兜里没钱,心里没底”。
于是《方案》将服务消费提升至战略高度,从养老托育到文旅体育,从家政服务到夜间经济,政策“工具箱”琳琅满目。
但现实问题更尖锐:
比如在“拖欠账款清欠”条款,中小企业被拖欠货款多年,如今终于被写入国家级文件。
只有企业有钱发工资,员工才有钱消费。 但是面对地方政府和国企拖欠的“顽疾”,政策能否落地?恐怕还得打问号。
老夫清晰地记得,去年7月,有个做工程 朋友请我去商务会所玩,又是开洋酒又是喊小姐姐陪酒,一个晚上花掉5w,意气风发。
然后最近联系了一下,他说自己在讨饭,房子卖了两套填债,因为山东某地欠了他5000多万不给,官司打赢了钱也回不来。
这种现象国内太正常不过了,大家都吓得不敢接生意,除非当场给钱,垫资的活是坚决不能干的。
文件中还有一个条款是“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要求落实带薪休假、弹性休假,但现实中“996福报”仍横行。要不是欧盟在那边反强迫劳动,国内一些大厂会把牛马们的胆汁给榨出来。
有个朋友跟我吐槽: “领导说‘公司不鼓励加班’,转头把KPI翻倍。
国内996加班文化福报了那么久,休假权益保障恐怕比 拖欠账款清欠 难落地。
所以《方案》的30条举措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暴露了决策层的深层焦虑:
第一,消费数据下滑严重。
2024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5%,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不足1%。
消费疲软背后,是居民负债率高企(2024年居民杠杆率超60%)与收入增速放缓的撕裂。
第二,政策“药效递减”。
从2020年的“消费券”到2024年的“以旧换新”,刺激政策越打越重,但效果越来越弱。
大家都在消费降级,就连七叔我要买东西了,第一反应是这东西不买会不会死,如果不会,就继续忍着。
如果的确不买会死,第一反应是并夕夕,第二反应是咸鱼。
关键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这种想法,大家都在极简生活,给的那些消费券也是各种嗤之以鼻,这样下去消费怎么可能起得来。
因此,我看到网上也有不少人质疑,认为这次的《方案》也只不过是发发文件而已,因为顽疾太深,很难彻底改变。
我倒是觉得,所有的变化都有一个过程,总归要有一个开始,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都不信,时间久了,改变也就潜移默化了。
起码最基本的一点,不谈供给侧改革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和进步。
再说得难听一点,美国和欧盟都在外部上强度,再不做一点改变,恐怕日子真的会越来越难过。
被迫的改变也是改变,类似的观点我前面已经说过很多了,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
总之一点,假希望总比没希望强,以后会变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国家发福利,实在没道理拒绝,不是么?

图片

图片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