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进化论
晚上好,我是
Taka。
很多同学也许有想学习,想读书的心,但是却没办法坚持下去。陷在「开始-想放弃-懊悔-重新开始……」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今天
女神进化论的寺主人
将跟你们分享一下提升阅读效果的技巧和具体操作,希望你们能掌握这个方法,不再白费力气。
无法坚持读书的各位同学一定会有这种感受:
1.
怎么读得这么慢
?(不想读
了!)
2.
好累啊
,这样的人生还要坚持多久。(不想读了!)
3. 我
果然是个没有毅力的人
……(
自尊心受损
)
4. 我今天没有读书……(
负罪感产生
)
然后你们该干嘛干嘛还是晚上看电视剧去了,还是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也还是记不住书里的内容。
阅读效果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先来了解与这个题目有关的两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大卫· 奥苏伯尔的
认知同化理论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
主要取决于它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
当有意学习发生时,也就是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发生相互作用时,这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艾宾浩斯个人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20分钟后即可遗忘将近一半。不管你当初用什么方法记忆,
如果不复习,就是会忘光光
,妥妥的。
如果说这这些是「道」,那么转化到「术」怎么操作呢?
▍
第一步:选对书
很多人,尤其是没有长期阅读习惯的人很少会意识到
选书是个重要的事情
,因为觉得「书」就是好的,「有营养的」。最后买了书的结果就是看了两章索然无味,然后丢在一旁积灰。并且自己还有
负罪感
。
问题在于你选的书可能:
1.
本身内容质量差
。
2.
和你认知结构中知识发生关系太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新手入门的书喜欢举生活中你能明白的例子。
3.
你不喜欢
。我没事干不会强迫我自己去看完全不感兴趣的书籍,效率太低。
三个建议:
1. 花多一点时间
挑书
。找人推荐,看豆瓣评价等。
2.
初次接触一个领域
的时候不要马上购买「大部头」,多问一些人求得
「初学者最佳入门读物」
。
3.
试读
!读了一章就发现「好想睡觉啊」完全读不进去呢。相信我,你要么还是挑了一本非新手入门的好书,要么就是「你就根本不适合这个领域,换个领域吧。」
▍
第二步:选对阅读方式
就像刚才说的,每个人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
曾经有个老掉牙却很实在的比喻说,我们
学习不应该像海绵
,什么水都吸,而是应该像
采蜜,只取精华
。
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许多人总觉得「没有通篇细读,100%记住就不算读完这本书。」也就是这种理念使得许多人觉得
读书很累很慢,没有成就感
,最终还是不喜欢读书。
首先请放轻松,
读书是一件很轻松愉悦的事情
,尤其是在你按照第一步做到了「选对书」,你读起来应该是眉飞色舞欲罢不能才对。
然后就是把你手里的这本书按照以下经验分分类:
1.精读:
非常经典
并且薄的书,价值很高,需要
一遍遍反复读
。
2.通读:一些新的专业领域
需要扫盲的书籍
,有些内容出现后可能不明白,但不死磕,保证能囫囵吞枣过一遍就行。
3.查读:
功能性大部头
。比如说《消费者行为学》《营销管理》,我都是查读的,碰到相关领域的问题才会去查相关章节。这种书不到用时你死记硬背意义不大不说,记忆效果也不好。
4.扫读:
小说,传记类和一些畅销书
。比如说乔布斯传什么的,还有《Lean in》之类的畅销书,其实精髓就那几句话,随便翻翻,碰到废话就跳过去了,领会精神就好。
再然后,你就可以开始读啦。
▍
第三步:首次阅读计划
你可以无计划地按照刚才的读20页,看一下你的阅读速度。请
按照你正常阅读速度稍慢来计算
,不要打鸡血似的读得倍儿快。
然后
按照每天读半小时书这个量
来算算你读完这本书需要花多久。心理粗略有个数就行。不要给自己压力。
这一步如果不是为了应考
并不是必要的
,我平时读书是不做阅读计划的。读得开心就好了。
▍
第四步:针对性记忆的复习
开头说过了,不管你当初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了知识深加工,
不复习,必然会忘记
,只是忘得速度快一些慢一些(俩月以后基本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