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生自述:儿子从小成绩一般,
学习没兴趣,爱玩,作文记流水账,记忆力不强,成绩倒数。
身为老师,教不好儿子,我很丢脸。
后来,一个叫珍妮特·沃斯的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学习的革命》,讲的是,如何一天读四本书,如何使学生10倍提升效率,当时在全国很热销,当时我很激动,立即跑到新华书店排队买了一本。
回到家,我如获至宝地读起来,书中讲的是一种叫思维导图的方法,我感觉很神奇,就满怀希望,急匆匆地按书里的方法教儿子。
儿子学后,学习兴趣有些好转,读书写作业也快些了,
成绩前进了几名,但很快又停滞不前,又坚持了两个月,还是原地踏步,没再提升过。
儿子使用的结果,离我期望差距很大,我当时就有些怀疑,感觉这本书肯定是对思维导图夸大其词了。
为了解真相,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发现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博赞在19世纪60年代就发明了,是一种对记忆、学习和思考很棒的方法,媒体和企业界都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而且像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很多名人都很推崇。
我开始反思,是我没学到家?还是使用方法不当?
我便找来了所有能找到的思维导图书籍研究,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最终摸索出一套
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少做题得高分的学习方法。
儿子再次用这套方法后,做题没以前多了,成绩却翻天覆地了,半年时间,排名上升了30多位,直到稳居班级第1,年级前3,中考年级第1,闯入省重点高中,此后一路奋进,成为北京大学博士。
此后,我家族里的侄子们也开始用我的方法,诞生了
5个北大,1个浙大,1个留学的佳话。
儿子北京大学博士论文答辩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