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人文历史  ·  大唐名将李靖,为什么乱入殷商“封神榜”? ·  2 天前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昨天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因为工作忙,没去?这次让龙泉剑圆你武侠梦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11-02 12:06

正文

在璀璨五千年文化里,侠客文化是埋藏在中国人心中一颗神奇的种子!转化到今天那就是独立不依、出言必信、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 而剑成为侠义精神的重要载体!

一把宝剑走天涯,尤想起金庸小说里那些快意恩仇的江湖画面历历在目!而剑中的上品就属龙泉宝剑了!今天就带您走进坚韧锋利,刚柔并济的龙泉宝剑!
相传在春秋末期,欧冶子在龙泉铸成龙渊宝剑,铸剑之业由此历代传承,龙泉即为宝剑之乡;龙泉宝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的特色名扬天下!
1956年时逢中共八大即将召开,龙泉宝剑合作社诸位铸剑师选择优质剑材,千锤百炼,精心锻造,制出一柄三十寸龙泉剑赠送毛泽东主席,又名“长锋剑”表达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敬爱。数日后,龙泉县政府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来信,表达了毛主席对宝剑社同志们的慰问,以及300元现金,要求转交给铸剑工人。2006年6月,龙泉宝剑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自从欧冶子铸剑于龙泉剑池湖,2000多年来,龙泉宝剑,精品迭出,风行了天下,明清时期龙泉剑铺林立,铸剑名匠人才,建国后传承龙泉宝剑的传统工艺,推陈出新,揭开了历史的新篇,因为历史变迁,宝剑的功能,屡有演变,先从常用的兵器转变为武士侠客的配置,再变为道教法器,舞台道具,健身器具,尽管如此,宝剑代表的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依然历久弥新。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唐代 郭振《古剑篇》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龙泉宝剑,乃文人侠客的心爱之物!古往今来,他们写下无数咏叹宝剑的隽永诗篇,由此可见龙泉宝剑的历史发展状况和曾经的刀光剑影。

清代龙泉古剑
到了清代后龙泉铸剑业愈发发达,七星剑风行全国,龙泉县城里,沿溪北岸的一条街既从天妃宫到官仓巷口,剑铺相连,叮当之声,是昼夜不绝。

作为铸剑匠人,对工艺是精益求精,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灌缸、镶铜、水淬、养光等多道工序后,形成了龙泉宝剑的四大特色: 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周强,1989年生,浙江龙泉人。德匠工艺品艺术总监。工艺美术师、龙泉刀剑制作高级工、丽水市“绿谷新秀”人才。龙泉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秘书长;浙江宝剑锻制技艺委员会、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丽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龙泉市刀剑行业协会会员。

因从小酷爱刀剑,毕业后开始拜师学习龙泉刀剑的古法锻制技艺及刀剑文化并创办龙泉市龙剑阁刀剑厂。经过多年的不断专研摸索,对刀剑古法锻制有独特的认知,其所创的草钢毛铁混锻法更是独具风格。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




代表作一 缳首剑





2014年创作的《环首剑》获“非遗薪传—浙江宝剑锻制技艺精品展”银奖;





代表作二 天赐剑








代表作三 陨星剑




一人心里一把龙泉剑,对于龙泉剑不同角度的发掘和领悟,成就了多样的铸剑师。要做什么样的铸剑师?周师傅的答案是,要做一个有文化的铸剑师,赋予手中的宝剑生命和灵魂。
“如今,正是手中这块‘铁’成就了自己,虽然过程有艰辛,有波折,但自己对它的感情却是越来越深厚。”周强师傅如是说。“在学艺期间,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真正古法锻制的龙泉宝剑千锤百炼出来的!工序繁杂,耗时耗力,锻打,淬火,整剑,磨砺,制鞘,雕刻,装配,一步都马虎不得。”

一遍又一遍地挥锤,手上磨出一个又一个血泡,一次又一次被磨破,直到手上布满厚厚一层的老茧,但他不能容忍自己锻造的爱剑出现任何瑕疵,哪怕手抖得端不住碗,拿不起筷子,但只要握住锤柄,他的手就会稳健的舞动。当锤与火红的铁块碰撞的一刹那,火花四射,盛如烟火。

数年如一日的学习,周强对刀剑的古法锻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所创的 草钢毛铁混锻技艺 更是独具风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每次铸剑都是一次创新,铸剑前通过体悟龙泉的山水中所蕴含的精气神,找到宝剑契合自然的那丝神韵,从而铸造出有灵魂的宝剑。

凭着对剑的热爱与弘扬龙泉宝剑这项非遗的责任感、使命感,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打造的宝剑纹饰精美,刚柔并济,坚韧锋利,深受国内武术、体育界人士和中外文化名人的喜爱,更是受到广大刀剑爱好者的好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