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进入免费
领取资料
进入资料分享群,后台回复:入群
好像还是第一次,全网都在等待一个数学竞赛的结果。
但是这个结果,严重难产。
原计划8月份公布,到9月份又延期,10月份还没动静。一直到11月3日,总算在千呼万唤中出来了。
当然,谁拿了金奖银奖完全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件事:
姜萍和王润秋没有获奖。不但榜上无名,还被确认初赛作弊。
竞赛组委会特别发出情况说明,确认王润秋在预赛中对姜萍提供了帮助,违反了“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
只是这个口实在难开,当时热度也太大。
所以竞赛组委会一拖再拖,拖到热度渐渐淡了,终于站出来宣布。
而且未来考博的希望,应该很渺茫了。哪个导师愿意招一个背负造假标签的学生呢。
当然,王润秋一点也不冤。
整件事里,他错了两次。
第一次是竞赛造假。
我觉得王润秋真正错了的,是他做的第二件事——
明知做假做得太假了,还积极配合竞赛主办方宣传。
姜萍拿到第十二名,王润秋肯定知道这个事有多夸张。
当竞赛方联系他,要大力宣传时,他心里本该是怕露馅的,应该是想拒绝的。
但是王老师没有,他完完全全地配合了宣传。不但自己出镜,煞有其事地说自己怎么培养了姜萍。
还给姜萍准备了板书、笔记、采访话术,导致姜萍多次出现低级错误。
比如把谢惠民“数学分析”说成“数学方面”。
笔记里甚至把"ƶ̇=6”,抄成了“主=6”。
这种近乎实锤的错误,让姜萍直接穿帮,并沦为笑柄。
我是觉得,这个事里可笑的也许是前台演员姜萍,但真正可气的,是幕后导演王老师,他前期几乎是一手操控了整件事。
作为一个老师,
他对规则和道德,欠缺基本的敬畏心。
结果谎言定律在这里再次显现:
撒一个谎容易,但之后你可能要用无穷无尽的谎言,来圆这个谎。
而王老师无法把这个谎圆到底,导致他扔出的回旋镖最终飞了回来,正中自己的眉心。
头破血流。
这次阿里数学竞赛组委会的通报里,为“竞赛机制的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表示了诚挚歉意。
这确实是竞赛方的第一个错误。
他们的初心可能是好的———组织一个数学爱好者的竞赛,大家一起happy,也展现阿里对学术的重视。
但在这个社会做事情,真不能想当然。
主办方想的是“大家一起玩,规则不用那么严谨”。
但因为有了不菲的奖金和不小的影响力,在很多人眼里,这可就不是玩了。
这是赚钱甚至改命的机会。
王润秋们会抓住规则的不严谨,去为自己谋利,这些人当然不对。
但主办方也确实考虑欠周。
这就好像你家里放着金银财宝,但家门四敞大开,这无疑是在考验人性。
当然,我认为主办方在规则设置上没有恶意。所以这个错,可以看做无心之失。
主办方真正的错误,其实是对姜萍的推捧。
作为竞赛组织者,他们当然知道参赛选手的高水准。
一个中专生冲进预赛第十二名,这显然不合常理。面对这种不合常理,首先应该想到“会不会是作弊”吧?
毕竟你家是开卷考试,作弊者甚多。而他们的第一反应却是——“抓住这个典型,好好宣传”,想扩大自家竞赛的影响力,当然也没错。
但你要宣传一个典型,首先还是得确认“她是真行”啊。
瓜得先保真,才谈得上保熟啊。否则你捧出一个假瓜,它熟得越好,最后越难收场啊。
但是竞赛方,没有核实事实,直接强势推出了“天才少女姜萍”。
“你说啥,我就信啥,我甚至还要为你美化。”
这显然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而正是这种随意的背书,引发了后面的连锁反应。
央视、人民日报等几乎所有官媒,都下场助推了“天才少女姜萍”。
最后全都掉坑了,尴尬了,没法收场了。

怎么看姜萍?
今天“姜萍作弊”的新闻出来后,网上一片嘲讽声。
风暴中心的姜萍,想必很不好过。
她肯定是有错。
第一,参与了竞赛作弊。
第二,在视频中表达自己的数学能力,蒙蔽了几乎所有人。
这都是毋庸置疑的错误。
之后引起那么大的舆论风暴,她难辞其咎。
但我还是特别希望大众能对她网开一面。
因为她很大程度上,是蒙昧的。
我们情景演绎一下——
一个17岁的中专女生,平时喜欢学学数学。
有天数学老师突然说,有个竞赛你参与一下吧,我帮你答题,获奖对你有好处。
她大概率是会听话的。
结果真的获奖了,竞赛主办方说要来采访。
她多半会六神无主,让老师定夺。
老师说“没事,我帮你写文案,你念就行”。
她可能拿不准这行不行。
但是老师说行,那就行吧。
毕竟对自己也有好处。
于是就这么出镜了,然后莫名其妙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被追捧,被质疑,被摔落。
她当然不该完全配合老师演出,但是别忘了,她只有17岁,涉世未深。
你看她那张干净的脸,那说话的神态,就知道她多半不懂人世的复杂。
而且在学校那个环境,学生基本还是听老师的,信老师的。
老师蔑视了规则,错判了形势,才导致她跟着掉进了沟里。
对于这样的一个女孩,我更倾向于“汉隆剃刀定律”——
能用“愚蠢”解释的话,就不用“坏”去解释。
尽管她确实有错,但根本上,她只是老师和竞赛方的工具人。
造成那么大的影响,绝不是她一个人的错。
她没有那个翻云覆雨的能力。
所以我真不忍心去痛打落水的姜萍,也希望大家都对她宽容。

学校领导该打一板子
如果说竞赛主办方首先失察,该打一板子,那么学校也逃不过这一板子。
因为这个事能闹这么大,原因之一也是学校没有调查姜萍成绩的真实性。
姜萍一贯的成绩,竞赛主办方不会知道,央视新闻也不会知道,你我更不会知道。
但学校应该知道,应该生点疑心。
学校是有公信力的社会机构,应该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可惜他们没有把好最后一关。
不但没有求证成绩的真实性,还敞开怀抱拥抱了泼天的富贵。
校长自豪地往脸上贴金的视频,现在看起来真像个笑话。
所以这也是个大教训。
所有的官方机构,都应该有基本的舆情和红线意识。
就算面对天降流量,也不要被砸蒙,不要过分逐利。
把持住自己的底线,才能保护好官方的公信力,以及领导们的脸面。
学生和老师造假,有损个人前途,而学校和教育局造假,伤害的是政务部门的公信力。

我们的诚信体系
那边的社会诚信体系比较完善,所以这种竞赛问题不大。
而阿里把这赛制洋为中用后,显然有些水土不服,出现了种种怪现状。
这个竞赛,也算在无意间测试了我们社会的信用体系。
很可惜,不及格。
正如我们一贯看到的那样,这个社会有太多人缺乏诚信精神。
只要利己,他们就会漠视规则。想尽办法钻空子,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而他们钻空子,那些守规则的人就会吃亏。
愿意守规则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于是劣币驱逐良币,社会诚信继续恶化。
这不是个好现象。
这次姜萍事件,也给大众一个提醒——
漠视规则确实可能获益,但也可能是一场灾难,大家慎行。

写在最后
最后做个总结。
姜萍事件的发展,其实最根本的是四方的错误:
第一,王润秋决定作弊。
第二,姜萍配合作弊。
第三,竞赛主办方没有核实把关,就大加宣扬。
第四,学校没有调查清楚,就配合宣扬。
他们四方是最可能控制局面的,但是一个比一个趋利,一个比一个大意。
没有一方为可能出现的灾难把关。
结果最后不但全都掉了大坑,还把很多方面都拉下了水——教育局,当地领导,央媒官媒自媒体,支持他们的大众……都成了被戏耍的一环。
今天这个结果,各方都需要反思。
关于一个人要不要遵守诚信。
关于一个机构如何保护自己的公信力。
关于如何面对“富贵险中求”的抉择。
关于如何在这个浮躁逐利的社会,守住良心。
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新书《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当当网热卖中。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