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定量群学
“定量群学”是由一批从事定量社会学研究的师生所运营的公众号。我们的宗旨是,为社会学研究提供最新的定量学术资讯,为定量分析学者提供人文交流的角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PPSO  ·  AI ...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41122] ·  4 天前  
小众软件  ·  帮小朋友写作业【1】:解释名言名句 ·  6 天前  
APPSO  ·  iPhone 17 Air ... ·  6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41119]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定量群学

当我们谈论“择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定量群学  · 公众号  ·  · 2017-05-25 10:11

正文

作者简介:

夏彧,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择校是社区影响儿童发展的机制之一。选择住在哪,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往往意味着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选一条成长轨道,甚至选择一种人生。


在教育分层领域中,我们对择校知之甚少。拉鲁(Annette Lareau)和Kimberly Goyette编著的这本论文集《Choosing Homes, Choosing Schools》填补了一个知识缺口:不同阶层如何通过选择住房来择校?


拉鲁的三本著作构建了探索教育不平等机制的铁三角:家庭-学校-社区。她的成名作《不平等的童年》揭示了中产家庭和劳工阶层家庭截然不同的养育方式,几年后的《家庭优势》一书更深入的观察不同阶层家校互动模式。在《不平等的童年》初版三十多年后,伴随郊区的扩张和一系列教育改革,美国孩子上学有了更多选择。拉鲁与合作者开始关注:谁能够选择学校?家长们如何择校?谁通过买房而择校?家长为择校所做的努力又怎样影响了居住格局、进而影响学校?更多选择,意味着更多公平吗?

 

谈论“择校”的基本姿势


这本书围绕四个术语:择校、住房选择、居住隔离和学校隔离。


择校(School Choice)既是指在不同的公立学校之间取舍,也指在不同的学校教育轨道之间的选择。在美国,这些轨道包括普通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s)、英才学校(Magnet Schools)等。2009年,美国73%的孩子“就近入学”、15.5%通过选择特许学校或英才学校、11.3%上私立学校。


住房选择(Housing Choice),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优先考虑的是选学区。中产的两难在于住城里还是住郊区?这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对于美国劳工阶层而言,生存基本条件满足之后,交通成本、对口的学校是否安全、老师管得严不严,才是最重要的考量。


居住隔离(Residential Segregation,又译居住分异)说的是:你所住的城市或区域,距离各个群体(比如本地人外地人)均匀分布的理想状况有多远。人倾向于和相似的人做邻居。制度性歧视、内群体偏好、外群体厌恶都使得隔离加剧。择校加剧居住隔离。


学校隔离(School Segregation)衡量的是学校内部不同群体的分布状况。在美国学校里不同种族/族裔学生分布是学校隔离研究考察的重点。教育政策和周围居住格局的变化,都可以迅速改变对口学校的学生分布。中产阶层有意无意的寻求学生家庭背景更同质的学校,而学校融合的支持者强调一种非对称效应——差生会因此学好,优生却不会被带坏。


这四件事很重要,它们彼此牵制影响。个体的选择会影响住房和学校的宏观隔离,而人们又是基于现有的社区和学校环境来做选择。然而本书没有清楚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大略知道,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如果你正打算买房,在房产中介鼓吹的“Location!Location!Location!”之外,不妨转眼看看周围的邻居,想想未来几年周围的居住隔离和学校隔离会有什么连锁反应。

 

 “Increasing school choices lead to the increasing perception thatschool is less of a public good and more of a private choice, but how that influencesthe link between schooling and residential decisions is unclear.”

 

谁能通过买房而择校?


通过买房而择校,看起来是确保孩子进入理想学校最稳妥的方式。


然而对贫困家庭而言,“择校”可望而不可即,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安全舒适、通勤时间短)才更实际。选住房和选学校是割裂的两件事。另一方面,贫困家庭居住稳定性很低。为了生计频繁搬家的后果是孩子常常要中断学业、转学到另一个社区附近的学校,这类转学严重损害学业。久而久之,他们成了不重视学业的家庭。


中产家庭倾向于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为孩子寻找最好的学校。住在郊区的中产家庭买房之前就为孩子下好了“订单”——在他们的朋友和邻居之间口耳相传的口碑名校——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价值观、学校风气都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切为了强化阶级和学业优势。借助社交网络中的非正式信息,他们自然而然的为孩子选好了学校、铺好了路。而住在郊区的劳工阶层同样依赖社会网络来找房子和学校,他们选择一所轻松的学校,快乐地“逃离城市”。


在择校上花最多力气、也最焦虑的是住在城里的中产阶层。

 

“Thehomogeneity of social networks limits knowledge of schooling options for many.To those who live in the suburbs, the only “option” they may consider is theschool with the best reputation, whereas working-class individuals may bestknow the schools attended by family members and may primarily consider those.”

 

社会资本?社会资本!


城市里教育选择更多样、学区划分和入学政策变化更快。城市环境中信息边界的复杂性对家长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郊区的中产家庭不需要广泛的搜寻学校招生情报,密集的“做功课”;他们看重的是学校的名气声望,他们的信息来自熟悉、同质的小圈子。居住隔离形塑了信息的边界。


除了家庭、朋友等同质性高的关系网络之外,城中父母需要更多的信息来源。学校、社区内的组织(日托中心和幼儿园)是父母交换信息的重要场合;互联网和其他各路资讯也有助于他们寻找定位:我们的孩子有哪些选择、孰优孰劣?他们利用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也随时准备升级到更好的学校和学区。

 

我们需要理解家庭如何选择住房和学校,是因为选择过程参与了不平等的再生产。选定了社区和学校,不单关系到孩子以后能否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儿童开始感知到自己属于哪里、他们在哪里更舒服自在、他们要追求什么、他们的文化工具箱里可以有什么。


在拉鲁他们看来,教育选择越多样化、越灵活,阶级优势就越明显。他们相信,加强教育和住房政策的协调可以使学生和学校受益。


择校是一场冒险。每个家庭都会面对这个问题:我的孩子上什么学校?怎样选择,才不辜负全家人的努力?


不过,你真有的选吗?


编辑: 张柏杨  张亮亮


· · · · · ·

定量群学

ID:sociologynju


《定量群学》是由一群从事定量社会学研究的师生所运营的公众号。我们来自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


宗旨:为社会学研究提供最新定量学术资讯;为定量分析学者提供人文交流的角落。


内容:重要期刊的定量社会学文献;定量分析软件使用方法;定量研究者的人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