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朱小厮的博客
著有畅销书:《深入理解Kafka》和《RabbitMQ实战指南》。公众号主要用来分享Java技术栈、Golang技术栈、消息中间件(如Kafka、RabbitMQ)、存储、大数据以及通用型技术架构等相关的技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1818黄金眼  ·  女儿下巴缝了30多针,她:他们的态度实在无法 ... ·  12 小时前  
南都周刊  ·  何小鹏,重磅官宣! ·  19 小时前  
新华社  ·  《哪吒2》,又有好消息! ·  昨天  
扬子晚报  ·  刚刚,国企回应:不存在违规操作!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朱小厮的博客

敏捷开发转型7个月,4小时的活儿24分钟搞定

朱小厮的博客  · 公众号  ·  · 2020-01-06 18:31

正文

作者 | 宋宁 IBM敏捷教练

来源 | 极客时间


这几年我在 IBM 做敏捷教练和咨询顾问时, 经常会思考3个问题:

  • 程序员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 什么决定团队整体效率和交付质量?

  • 为什么华为、腾讯这样的大厂,这两年都在做敏捷转型?

当时我发现大多数公司团队成员,这里面不乏一些大厂的程序员,平时会刷题、懂算法、做架构、写代码,但对于理解需求、拆分任务、编写测试、高质量的代码实现——这些基本功,反倒不重视。

为什么有人产出低、有人产出高?为什么有 10x 程序员?我觉得效率低的核心原因就四句话:观念落后、固守陈规、埋头蛮干、不找方法,这是典型的螺丝钉思维。

有竞争力的开发者是什么样子的?

我最早接触敏捷,是源于一位做开发的朋友。他就属于那种效率极高的,大家一个礼拜的任务他2-3天就能做完,代码质量高 bug 少。最主要的是,他除了写代码以外,有足够多的时间研究新技术,指导其他同事,在团队中口碑极好,后来还研究上了管理,听说这家伙后来做了首席架构师,还兼任团队 Leader。

他有个习惯,每次写代码之前都会仔细想一想需求,想好后先写测试用例代码,再动手写代码。一旦写代码就特别快,一气呵成。

那时我偷偷问他,“你写代码之前还要写测试,多麻烦啊,怎么还能写那么快那么好?”他眨巴着眼睛,一脸坏笑:“ 代码写得快靠得是思考快,而不是敲字敲得快 ,构思好了再写不就是记录自己想说的话吗?再者,我先写测试后写代码,磨刀不误砍柴功,好多问题在前面都解决了。”

我再看他写的代码,简洁优雅,顿时羡慕得不得了。他告诉我,“ 这就是测试驱动开发,敏捷的核心技术实践之一 。”他改变了我对程序员的认知,也改变了我对这项工作的认知, 原来厉害的程序员不只是撸代码啊。

我一直热衷于探索研发管理的效率、效益和精髓。带着疑惑,加之当时公司也确有敏捷方面的需求,我从此开始研究和实践敏捷开发。刚接触的时候我觉得理念很好,但有些理想化,那时我并没有从内心接纳敏捷。

随着过程推进,我逐步感受到了敏捷带来的好处,尤其在团队管理方面, 敏捷为我省去了大量的时间。

我自己在深入进行敏捷实践的同时,接触了很多国内的研发团队,这些团队的规模不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

  • 初创团队,没有任何成熟的管理实践,想到哪里做到哪里, 研发管理相当混乱

  • 有的团队已经经历了前期的混乱,想着要正规一些,就倾全公司之力引入 CMMI,导入瀑布流程, 导致整个公司流程 重,交付速度受限制 ,三个月甚至半年才上一个版本, 业务部门相当不满意,项目团队成员也怨声载道;

  • 有的团队听说现在流行的方式是敏捷,于是拿书来看,自己琢磨, 炮制了一套敏捷流程,结果根本不适合自己团队的业务模式。

同时, 程序员们普遍有一些困惑 :他们很关心现在的研发管理趋势,当公司引入敏捷后,自己却不明白工作跟以前相比有何不同, 也不清楚自己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角色和定位,个人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如果你想成为技术 Leader ,敏捷作为一种变革,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会带来新机会,不仅要懂,还要比别人领先一步。

一些一线和中层管理者 也会担忧:工业革命的时候,机器在很多岗位上取代了人,现在敏捷来了,强调团队要自组织, 我的岗位会不会也被取代了呢? 敏捷来了之后,是不是管理方式上也会有新的变化, 到底应该怎么改变自身的管理风格才能更好地适应它?

作为敏捷咨询师,我给上百家公司做过分享和敏捷教练,目睹了各种各样公司在推进敏捷开发过程的疑难杂症,我一直想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帮助敏捷团队和个人真正解决实践中的痛点,于是我和极客时间团队决定打磨一个把敏捷讲透的课程。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敏捷的书,会讲一些基础知识和理论,但是敏捷毕竟有很强的实践性,只了解理论是不够的。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想要 真正理解并接纳敏捷,你需要真实的案例来辅助你对它的理解。

鉴于此,我和极客时间团队一起打磨了你现在看到的 《说透敏捷》 专栏,我将结合实际案例来揭示这些年来自己对敏捷的研究和实践,手把手帮你定制敏捷实践计划。


结算时输入优惠口令 「minjie666」

(仅限前 200 名)

再减 ¥5, 到手价 ¥14.9



宋宁是谁?


宋宁,现在在 IBM 做敏捷教练和咨询顾问。作为一名职场老兵,除了UI 设计师和运维工程师, 做过软件研发领域内几乎所有的岗位 。从一线工程师到管理者,从项目经理、Scrum Master,到现在的敏捷教练、咨询师,我经历过研发管理从无序状态到瀑布模式、敏捷模式,对各个管理模式的优劣深有体会,也从各个角度体验过敏捷。



只要订阅课程的用户,你将有一个特别权益,在学到某一篇章时,如果恰巧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 留言提问 ,有关敏捷开发你所关注的一切问题,这个版块宋宁将 知无不言。光这一个权益就不止专栏这个价了,要知道去特邀宋宁去线下做分享的机会都太难得了。


这个课程的内容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专栏分为 原理篇、实战篇、策略篇和管理篇 四大模块。

原理篇 将用实际案例阐释做敏捷的真正价值,助你形成敏捷思维;并从价值观、原则和实践三个层面讲清敏捷的实质,追根溯源带你正确认识敏捷。看完以后你就 明白为什么这些团队不用瀑布模式,并放弃想干啥干啥的自由散漫管理而采纳敏捷这一研发模式;

实战篇 将结合真实案例,从评估诊断、团队试点、规模化推广三个步骤为你讲解详细的推进流程,带你正确、高效落地敏捷。 这一部分学完,相信你将会摆脱 敏捷 在团队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水土不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