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论知名度,南京吃货圣地TOP3排序大致是:明瓦廊>科巷>红庙。
其实,也不尽然。南湖甩出茶南大街,雨花表示雨花新村可一战,秦虹举起手:
秦虹,了解一下?
一条大明路,隔开了画风不同的两个世界。
往东,南部新城还是一片想象的热土。往西,秦虹是岁月打磨过后的烟火日常。
摊开秦虹的版图,穿街走巷,十二时辰都是local市井的模样。想用胃去丈量一下秦虹,太南了。
光馄饨就能huo上一天。比如,我在秦虹找到的这两家馄饨大佬。
/ 老丁家馄饨,已冲出秦虹
/
▲
2018年的老丁家
▲
2021年的金陵老丁家馄饨
从秦虹走向南京的馄饨大佬,老丁算得上一位。
2018年来打卡,藏在康居西路巷子里的它,走过很容易错过。这次来发现,老丁家膨胀了。
左手是馄饨窗口,右手是砂锅窗口。
点单付款,拿个不锈钢托盘取餐,一抬头窗口还贴着自觉排队的提示,有种上世纪80年代老食堂打饭的穿越感。
老丁家的老板丁胜虎,安徽安庆人。
为了生计,馄饨面条炒饭什么都做过。后来,老丁的馄饨渐渐做出名气,开始主攻馄饨。
如今,
老丁已经是个南京坐拥四家馄饨店的真·大佬了。
馄饨流派?其实,老丁驰骋江湖的这碗馄饨,真谈不上什么流派。
做法就是多年开店摸索的经验总结。总结一下特点,大致有三:
皮子大,肉馅多,配料自己加。
机器压出来的馄饨皮偏紧致,包之前,老板娘把全身的重量集中在巴掌心,用力压向馄饨皮。
我主观臆断,这可能是老丁家馄饨皮又大又薄的秘密。
虾米、雪菜、榨菜,不够都可以自己加。电磁炉煮熟的鸭血、热卤蛋、水波蛋这些,馄饨都可搭。
喏,馄饨刚端上桌,
底汤清澈
,个个饱满。明显比其他家馄饨大一圈,咬在嘴里,猪肉馅松而不垮,馄饨皮存在感强烈。
有一说一,老丁家配馄饨的辣油,色泽偏黄,香味不足。
甩放了几勺辣油,在宁芜铁路呼啸而过的火车BGM中,huo下了这碗馄饨。
主观说,huo完我更想念雨花新村的五村馄饨了。
去的不是饭点时间,锅贴明显热气不足,有der遗憾。
附近的老客们huo完馄饨,再买几份速冻的回家。
雪菜榨菜一小袋一小袋的分好,辣油、猪油也都分装好。分量不够,还可以直接买大瓶装的。
猛然发现,冲出秦虹势力范畴的老丁馄饨,已经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了……
/ 小四代馄饨,一碗有灵魂的馄饨 /
小四代馄饨,秦虹人也不陌生的。
也是家开了七八年的馄饨老字号了,原先在文安街的巷子里,现在搬到
红花村160号
,市口更好了。
南京的馄饨店十有八九是安徽馄饨。小四代也不例外。
老板戴陆仓安徽六安人。家中排行老四,于是给店取了这么个名字,在秦虹一开就是七八年。
从早上5点半营业,卖到晚上7点打烊,这里早中晚全天都可以huo馄饨。
小碗、大碗、特大碗,从7块到13块,价格呈等差数列。
菜单上的油渣,全凭缘分。
下馄饨用的是猪油,只有需要熬猪油的时候,店里才能点到油渣。
下馄饨的老师傅忙个不迭,直到一碗
锅气迷人的馄饨摆在你面前不锈钢托盘上。
调料台上,虾米雪菜蒜叶榨菜辣椒甩开供应,食客们自行拿捏分量。
馄饨个头,跟隔壁老丁家不分上下。汤底色泽更重。辣油只有干干的辣子,没什么油。
没想到,挖了两勺,辣子融入热气腾腾的馄饨里,辣香味扑鼻。
真是一碗有灵魂的馄饨。
老戴为了这独特的辣香味,没少费心思。
他亲自去市场挑选辣椒,前后尝试过用不同的辣椒回来熬辣油。只有现在用的这种印度椒,辣中带香。
一般来说,辣油只供堂食。除非是老顾客非要买,老戴抹不开面儿,才会卖一点。
菜籽油煎过的猪肉锅贴,外皮香脆,猪肉馅足,很是套头。
huo一口馄饨,咬一口锅贴,软的软,硬的硬,绝了。
如果你家住秦虹,千万别小瞧了家门口的这碗馄饨。
Emmm,不知不觉被你huo成大佬了。
去年,小四代去南湖开拓疆土,开了新店,目前是老婆和她弟弟打理着。
据说是听从了老客的建议:
老板,你家这碗馄饨,去南湖也是扛把子哎。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97路
|
南理工
|
南农
|
南大
|
高校攀比大会
关注南京人的生活 |
陪你吃逛吃逛
☟
都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