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
告诉你关于财富的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熵  ·  缺席《哪吒2》出品,微博宣发式微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岳云鹏,突传消息!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岳云鹏,突传消息! ·  昨天  
煮娱星球  ·  无语...他还没凉透啊? ·  3 天前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

广州和天津:走向衰落,还是再度崛起

刘晓博  · 公众号  ·  · 2018-01-26 15:38

正文


2017 年对于广州和天津来说,都有点“流年不利”——坐了多年的“交椅”突然被人抢走了。

广州从“老三”变成了“老四”,天津从“老五”变成了“老六”。 由于天津的下滑还伴随着滨海新区的“挤水分”,所以引发的猜测就更多。近来很多读者给我留言,希望分析一下这两个城市。

分析广州和天津,必然要拉上北京、上海、香港和深圳,原因很简单:北上港深不仅仅是广州和天津的坐标,还是竞争对手。

北上港深,以及广州和天津,无疑是过去两个世纪里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他们的命运几乎构成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

时光回溯到 200 年前,天津还是个“地级小城”,上海深圳是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县,香港甚至连县都不是。当时的北京是首都,而广州是长时间享受“一口通商”的经济特区、东亚第一的国际贸易港。当时澳门虽然存在,但完全无法威胁广州。

上图:广州的“十三行时代”。


第一次鸦片战争改变了广州的垄断地位,香港、上海和天津开始出现在国际贸易版图中 1845 年,上海出现租界。而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官民团结一致发起了持续多年的“反入城运动”,不允许外国人进入广州,最终给上海崛起提供了机会,中国“第一对外贸易中心”在不到 20 年时间里从广州转移到了上海。而香港,也在这期间迅速做大。

天津的真正崛起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从 1860 年开始,先后有 9 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与此同时,洋务运动开始,在北方则以天津为中心。到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时,天津的影响如日中天。

上图:天津的租界数量最多。


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和天津构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 政治人物们在北京争权夺利、相互厮杀,胜利的控制朝局,失败的跑到天津租界当寓公;周末的时候,胜利者和失败者可能在租界的舞厅、电影院里打头碰面,大家心照不宣;几个月后,政局或许就会发生变化,“失败者”东山再起去了北京,“胜利者”宣布下野隐居天津……

1927 年之后,北京和天津的“活剧”换到南方接着演——南京替代了北京、上海替代了天津。那时候,广州和香港显得有点落寞。

1949 年之后,权力中心再次北移,北平改名为北京。但这一轮大戏的“演法”发生了巨变:天津和上海的租界早就没有了,喜欢租界的人只能去香港,所以香港迅速崛起。

而上海、天津的资源迅速向北京集聚。 1949 年的时候,从经济总量上看,上海相当于 5 个北京,天津相当于 2 个北京。如今,北京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相当于 1.3 个上海,或者 4.5 个北京。

上图:1950年代的北京长安街。


北京的“资源通吃能力”在文化中心的变迁上看得最明显。 1949 年之前,上海是当然的文化中心,北京只是高教中心。 50 年代初,大量文化机构迁移到了北京,所以到改革开放的时候,北京是内地文化中心。但注意,在七八十年代,台北和香港事实上拥有更丰富的“流行文化”资源,现在呢?无论是上海还是香港、台北,流行文化的资源统统去了北京。

所以到了 1949 年之后,北京不再跟天津玩“双城记”的游戏了,只跟上海玩。

至于香港,由于在 1949 年之后取代了上海、天津的“租界功能”,因此迅速崛起。以至于到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香港的综合经济实力超过了“北京 + 上海 + 天津 + 广州”。

1949 年到 1978 年,中国几乎重演了一遍近代史。先是被迫闭关锁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封锁),广州获得了“一口通商”的特权(广交会),最终全面走向改革开放。

上图:香港。


广州真正的大机会是 1980 年四大特区设立之后,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特区在广东省,而这三个地方基础设施都非常差,需要广州作为总基地。 所以在改革开放第一个 20 年里,广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迅速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门户。到 2000 年,广州汇聚的资金跟北京、上海相差无几,是深圳的 2 倍、天津的 3 倍。

如果说天津的拐点出现在 1949 年,从此之后就跟北京差距越来越大,也失去了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的机会;

那么,广州的拐点则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重心北移之后。

换句话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 20 年,是广州重新走向辉煌的 20 年;但 2000 年之后的 20 年,则是广州跑输大势的 20 年。 无论是资金增速、人口增速,整个珠三角地区除了深圳,都跑输了第二个 20 年。

第二个 20 年,长三角、成渝都市圈在崛起,京津冀也在崛起。只是在京津冀的崛起里,北京更加耀眼,天津基本跟上了大势,但整体不如北京。而在这个 20 年里,深圳抓住了设立“中小板”、“创业板”的时机,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全国最耀眼的城市。

上图:深圳。


如果我们回顾 1949 年以来的城市历史,可以这样说:北京是始终最受益的城市, 香港在 2000 年之前都比较受益,广州在 1980 年到 2000 年之间最受益,深圳在 1980 年至今受益。上海也是非常受益的城市,只是在 1980 年到 1990 年之间略微受到过冷落。 至于天津,一直不温不火。

可以这样说,北京过于强大、过于“资源通吃”是天津难以成为“一线城市”的根本原因。目前天津的真实实力只有北京的不到四分之一,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天津的影响尚有待观察,至少滨海新区地位下降了。

过去 10 年,天津资金和人口增长其实不算慢,其中资金总量增长了 360% ,小学生人数增长了 22.7% ,都远远超过广州。但天津的产业结构比广州还传统,还“重”。此外,天津对投资的依赖度仍然非常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广州 + 深圳”的 1.4 倍左右。在新经济、发明专利数量、上市企业数量和市值等方面,天津跟北上广深的差距就更大。

说到底,天津是一个“经济结构非常旧”的城市,旁边又有一个“资源通吃型”的北京、和北京力捧的“雄安新区”;与此同时,天津的发展方向还是跟北京“同向”的——北京朝东南方向发展,试图靠近天津;而天津也朝着东南方向走,走向大海,把后脑勺留给了北京。

广州的“衰落”,根本原因是既没有抓住“金融”,也没有抓住“高科技”,整个产业偏旧。 对于金融和高科技的认识,深圳则非常超前。率先在内地搞了股市,并通过“经济特区”的地位保住了深交所;在 1999 年的时候,把举办了多年的“荔枝节”变成了全国性的“高交会”,带动了产业的转型。

当今世界顶级城市的竞争,首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其次是金融行业的竞争。一流的城市,必须是“金融中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