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老戏骨一个个的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为自己加分。
像是《声临其境》里的李建义老师,或是赵立新老师,又一次验证了一句俗话
“姜还是老的辣”
。
如今这部《声临其境》在收视率上各种直线飙红,成为在《演员的诞生》后最多人关注的一场PK演技的年度大戏。
这档靠着“配音”考演技的综艺节目最应该请的一位老戏骨大咖演员,在蝉主的心里,也只有一个名字了——
金士杰,
这位60多岁才被观众知道的荧幕演员。
在《大鱼海棠》里,他给灵婆的配音让这个故事出了不少的亮点,尤其这一段,在几分钟里,就将这四位灵婆在麻将桌,说话的语气和声调配的截然不同,各有各的出彩。
还真是让人起鸡皮疙瘩。
影视、舞台、配音三样全能,说明金老师演技实在了得,这种实力派的演员,也是得沉浸了多年,才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表演的功夫,金士杰还自己写剧本,排话剧,有他就根本不用操心,会不会演砸。
30年的演技,终于磨成一剑
金士杰接触商业片电影算是很晚了,毕竟在30年前,演惯话剧出身的金士杰,是不屑得出演商业电影的。
如今的国产电影,有了金士杰就有了惊喜和保障,喜的是他饰演的角色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保障的是,就算剧本不好,他还是能演得人物非常入神。
就拿豆瓣上只有5.6分的《剩者为王》来说,他还是能让这只有几分钟的表演,带火整部电影。
就连网友都说,没有这几分钟,就没有哭到一片的观众。
这段独白还给了金士杰的一个近景镜头,他的每一个闪烁的眼神,每一个皱眉,和笑出来的皱纹,都是在以一个父亲的形象,去说着一件事,那就是:我只想要我的女儿幸福。
尤其在说着
“跟着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
的一刻,无意的哽咽这一下,更让人觉得心酸。
而他在《绣春刀》里的“精分太监魏忠贤”也让他赚足了观众的印象分。
他能在锦衣卫沈炼
(
张震 演
)
找到他,准备动刀子杀他的仅仅10分钟里,就有着那么多不同的复杂情绪表露。
开始时发现只是个地位低下的锦衣卫时,魏忠贤对他不屑的大笑,而他捏着嗓子怪笑的样子,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的观众;
之后,开始吹嘘自己被皇帝追杀,是因为自己有的是钱,在他想用钱买自己性命时向沈炼那小心翼翼的谄媚;
最后发现时间所剩不多时,说服沈炼拿钱留他活命时,一边刀架在脖子上的恐惧,一边又焦急万分的心情。
在这十分钟里,将一个再无势力苟延残喘的老太监,求着留自己一条性命时的一系列情绪,拿捏的非常到位。而只在十分钟,就把一个角色演活了,不需要再添任何其他语言上的解释。
在《师父》这部功夫片里头,所有的武打动作,都是金士杰一个人完成,那个时候的他,已经64岁了。
而这一段跟徒弟比试功夫的时候,金士杰亲历亲为,招招真打,拳拳到肉。
而在他被徒弟打败之后,被迫收下徒弟当做安慰他给的这两份房产时,他眼神里落寞和嘴唇的抽动,都写满了委屈和不甘。
“他拿走了我一辈子的面子,我干嘛不要啊”
这都是他前半生磨炼出来的成果,他注定是在活在话剧舞台上的人。
从小就自认为自己是个文艺青年的金士杰,却在15岁之后考入兽医学习,养了一年的猪之后,才终于认清楚自己这辈子,注定是要跟文艺发生点关系的,他亦然辞职去了台北。
在台北找了一份出苦力的工作,帮人搬家,铺地毯,他说,
以我的学历,可以随便找一个坐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但我的脑子是留着做别的事情的。
27岁,金士杰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话剧剧本《荷珠新配》,在没有钱,没有场地的情况下,他还是把自己的剧院组建了起来,这就是后来在台湾名声大噪的著名话剧院“兰陵剧坊”。
他的演技是公认的,他跟赖声川合作的《暗恋桃花源》,就是一证据。这部戏里男主角江滨柳成为里他走舞台话剧上的另一个名字,
1991年9月25日在国家戏剧院演出《暗恋桃花源》,
女主角是林青霞
在这个舞台上女主角换了一波又一波,但金士杰在这个舞台上一演就是20年,没有人敢超过他,也没有能超越的了他。
一次剧组在排练话剧快要结尾时,老年的江滨柳又见到里云之凡,在昔日爱人如今却也耄耋才得以再见时,江滨柳在送别云之凡时,金士杰即兴又加了一句,问着“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这一句,让全场人都安静了。
金士杰的江滨柳,是融进骨子里了,他热爱话剧,热爱文艺,对于舞台剧,他说,那是一种肉身与观众相见的感觉。
正因为有话剧,他揉进了自己的人生也揉进了自己所有的感情,所以就算是这样的生活,他也甘于穷,甘于落魄,但也无怨无悔。
人生说到底,还是需要改变
金士杰穷了大半辈子了,想当初他为了省钱,是跟朋友李昂约法三章,专门去她家吃剩饭的。
赖声川说,当时全台北的马路上都是摩托车和小汽车,就只有金老师一个人骑自行车。
穷,他一点都不在乎,反而是这一种值得炫耀的东西,他说这是脱俗的。
他不是没本事,只不过是没有闲工夫赚那些闲钱。毕竟,那时候的他厌恶一切物质的,名牌的东西,他一直在追求一种足以寄托、恒久的东西。
曾经的金士杰,小时候反抗过年要穿新衣服,反抗身体让他感觉的困意,他就是不睡觉,长大反抗物质的、名牌的东西,也就因为那种不同,才让他觉得自己的有存在感。
但如今的金士杰,花了整整十年才变得不去抗拒人生的俗,
更明白人生的苦难是不那么容易被参透。
他开始不再反抗俗世给他的限定。
改变,让他开始接受了不少新的事物,从反感与人谈论名牌,到后面也会调笑着说,自己也有一件;从一直想着不婚不育
,但如今也开始娶妻生子、学会开车,这些就如同喝水,呼吸一样,
生活中的惊喜,金士杰不再去抗拒它们。
最近金士杰在排到话剧《最后十四节星期二的课》讨论的也是生与死的故事,如果人生最终要像落叶一般凋零,那就让它落下罢了。
也许正是金士杰的敏感和专注,或是他如戏一般的人生经历,
才让他的演技能有这细节之中见真感情,在微小之处了然人生的冲击。
他塑造了许多足以掩盖主角光环的人物。他只需要抬抬手,抬抬眉毛就能抓住人物角色中最细微的部分,而那些感情,是从他身体里就这么迸发出来的,自然而然的。
在演戏上,他是有极大的天分,他的悲天悯人,他的生命无常,都促成了他在舞台上的人生。
这位老戏骨不论群戏还是独角戏,甚至连短片都是我片单里必选,
就连这部7分钟的小短片,我也不想错过。
比那段“父亲独白”,还要戳!
▼
这个短片,讲的也是一位独居老人想要改变的故事。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金士杰扮演的老爷爷在家里跟电灯沙发台灯聊天,望着这一屋子陈旧的家具,他打算将它们换了,重新把家装修一下。
而他的愿望,也就是让孩子们能在家里“多住几天”。
这位老顽童爷爷在跟家具们互相商量“退休事宜”时,家具们还有跟他有着“魔法”反抗,让这部短片不仅催泪之外,还略带喜剧效果的温暖。
在爷爷抱怨着老房子的家具要准备退休了,其实更像是他对自己的自嘲。在跟老房子的物件说再见时,
也是对自己老旧的一个生活方式作出改变和告别。
最后这个“老顽童”爷爷捧着老伴都遗照说,
“这些年,我一个人怎么舒服怎么来,
孩子们吃完年夜饭就走了,有家不住,住宾馆。
我想想这不对啊,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家啊,这也是孩子们的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