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那些事(ID:Nanjing-Story)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从前的日色慢,
车、马、邮件都慢,
回到那个从前慢的时代,
只需要一张动人的老照片。
百年前的南京,
民国时期的南京,
竟然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沧海桑田,不过如此
1912年以后,改朝换代,城墙的功能退化,管理松懈,游人慕名来到
台城
后,可以从
鸡鸣寺旁
的大坡
一直爬到城墙上,这条坡路很陡,几乎直达城墙顶部。
从老照片上看到,大坡的一侧是鸡鸣寺,另一侧就是
武庙
,后来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考试院。旁边是大片的农田。
建国后,政府把大坡拆除了,成了鸡鸣寺路,开了个城门,就是现在的
解放门
。
破败的台城,远处
的
紫金山
,在蓝天白云下一片苍茫。
汪伪国民政府时期的政府所在地,原为
国民政府考试院
。解放后为南京市政府,此门尚存。
民国时期的
中央体育场
远眺,一片荒芜,路边的小树稀稀拉拉,除了那几座还存在的建筑,几乎找不到任何现在
南京体育学院
的样子。
民国时
金陵大学行政楼
,也就是现在
南大的北大楼
。那时墙上还没有满满的爬山虎,后面也没有紫峰等大楼,但门前的空地和草坪还和现在一样。
建造中的
金陵大学东大楼
,时间应该是1918年左右。那时的建筑都好美,盖一座是一个样。
金陵大学的礼堂
,至今还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那时候更加空旷。
金陵女子大学
,也就是现在的
南京师范大学。
四周全是荒地和野草,背后还能看到山坡。而现在,这里却是南京最为热闹的地区之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树木葱郁,孤塔耸立。后来这里成为了灵谷景区,这座塔就被称为
灵谷寺塔
。
刚建好的
中山大道
,时间大约在1930年左右。这是站在中山门上望中山东路,20余里笔直的大道,那时路两边一片荒凉,现在这里是南京最堵的路之一。
1910年,从进香河看北极阁。从明朝起,人们从这里坐船可以去鸡鸣寺烧香,故名。1959年,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进香河改为暗河,上面修建了
进香河路。
国民政府行政院,现在的南京政治学院院址
,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填上的云彩!如果是彩色的照片,可想而知这张照片有多么美!!
胡家花园
,晚晴著名的江南园林,一派古典意蕴。后屡遭战火,今年终于复建,但也失去了当年的韵味。
上世纪20年代的
大钟亭和大钟寺
,那时候的鼓楼还是一片荒凉,大钟亭在白云下显得凄凉而宁静。
1879年的
鼓楼
,一个孤单单的黄土阜丘上,很是荒芜,一条大道通往下关。
30年代的鼓楼
,渐渐有了生气,有了街市。不过现在早已不存在了。
1930年代的玄武湖
,比现在要大很多,远看就像是一片沼泽。那时候南京的文人墨客喜欢来这里划船喝酒。
1944年的玄武湖
,天光水影。
玄武湖的喇嘛庙
,
40年代的玄武湖公园,彼时为“五洲公园”。图为1937年落成的环洲喇嘛庙和诺那塔,和现在好难对上号。
1910年代的乌龙潭
,
六朝烟水气,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秦淮河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夫子庙
,没有那么商业的年代,安静地让人不适应。
1918年拆除之前的
江南贡院
旧影, 彼时的江南贡院是明清两代的安徽和江苏考生参加乡试的场所,是全国最大的古代科举考场。
栖霞寺
,是至今保存相对完整的寺庙之一,但那时候更有古寺的感觉。
栖霞寺
俯瞰,深山翠林中飞檐走壁,分外安详。
1910年,建在山壁上的
栖霞寺
,有点奇特。
栖霞山的千佛岩还
有时尚旗袍女郎,可惜后来千佛岩遭到了巨大破坏,没留下什么了。
30年代的
流徽榭
,
中山陵畔,典雅肃穆,烟雨蒙蒙,风景至今依旧。
远眺
明孝陵
,那时候树木矮小,一条弯弯的大路直通明孝陵。
明孝陵
全景。
彼时的
石像路
,还是一个坡,现在石像还在,但环境早已天翻地覆。
明孝陵神道
,空旷得像是一片荒地。
北极阁
,那时候北极阁下面还有一片水域,现在鼓楼广场那边还有人工设置的水和喷泉,但是意蕴早已不同。
1889年
南京午门
,也就是现在的明故宫遗址,经过了各种战争,早已破败不堪,荒凉得像废墟。
明故宫
,只有残存的石桥和建筑,还提醒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明故宫之东华门
,门旁还有河流。而现在这里就只是一个没有多少人想知道的小小的市民广场,连城门也不存在了。
下马坊
,还能看到远处的牌坊和近处的石碑,至今下马坊还留着这些东西。但是和那时候的地形完全不同了。
莫愁湖,
太凄凉了。或许只有这样的莫愁湖才有莫愁女那般凄惨。
莫愁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