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四十年来,国人逐渐走向世界,以超乎寻常的热情投入全球化浪潮。
在“中国模式”的光环下,欧美主体民众对中国文化、文学的了解依然过时、存在偏见
。尽管从80年代开始就大规模地引进、翻译外版图书,并在新世纪之后成为引人注目的版权贸易市场,但
从版权交流的单边化和出版人的国际活跃度来看,
中国出版业在“全球化”的游戏中,是切切实实的后来者
。
近几年,随着中国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或鞭驱),出版集团和公司在国外的投资、收购行为,以及刘慈欣、麦家这一类型的作者在美国市场的表现,
中国出版界似乎终于迎来了“全球化”时代
。
全球化背景下的游戏规则必然发生变化 ,作为出版界一员的你,准备好了吗?
2016年的“北京出版交流周”活动中,我们邀请刘慈欣的美国编辑分享了美国评论界、读者对《三体》系列的反应,听了
白宫团队致电出版社预购《三体3》作为前总统奥巴马生日礼物的故事
;今年,我们邀请到麦家的西语、葡语、希伯来语编辑,在讲座上跟我们分享《解密》、《暗算》走向欧洲、南美市场的故事。
著名作家、编剧 麦家
很多人都知道,华语文学走向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华语作家、出版商一方面渴望获得国外读者和媒体的认可,一方面却因为缺乏既有市场等种种因素而缺少“走出去”的机会。
然而,有这么一个作家,他的
作品如今在海外已经卖出了二十几国的版权
,不仅
入围了企鹅的经典文库
,企鹅兰登集团的董事局主席还特地到他家中拜访,同时也
创下了华语文学在西班牙的新书前期的销售记录
。
他,就是麦家。
成功的过程往往不能完全复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但是,在大家都将目光投向海外并一片热忱的希望走出国门之际,
一个成功的案例也许能转变一些观念,给予更多的启迪
。
华语作品走向世界往往并不是一趟一帆风顺的旅程,麦家的作品也并不例外。除了作品本身的光彩和各方人员的努力之外,这过程中一系列的意外收获也是成就这趟旅程的关键因素。
而最让人惊喜的意外,莫过于翻译。
当谭光磊刚成为麦家的海外版权代理人时,他也曾有过带着精心准备了40多页的资料却在伦敦书展上无人问津的经历。快要绝望之时,谭光磊却收到了一份“送上门”的《解密》译稿。
在2016年北京出版交流周的讲座中,谭光磊曾说,“我们做版权输出,前期最大的投资就是译稿,所以这种天上掉下来的译稿,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这份译稿的译者是在首尔国立大学任教的英国汉学家,米欧敏(Olivia Milburn)。米欧敏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秦历史,但
她的祖父曾是二战时英国的密码破译人员,因此米欧敏也自然地被这本关于解密和谍战的小说所吸引
。
而更为巧合的是,米欧敏与后来的审书人员之一,著名汉学家蓝诗玲(Julia Lovell)是大学同学,而蓝诗玲也曾与麦家在北京有过一面之缘。
看了译稿后,蓝诗玲给出的评价非常高,而这无疑对于企鹅签下《解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麦家的众多作品中,为何是《解密》最先成功的打开海外市场呢?
谭光磊曾说,
“一般讲到麦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会是《暗算》,但我恰恰觉得《解密》才是适合第一部走向海外的作品,后来也证明我是对的。”
(“Decoded by Mai Jia review – ‘An Intriguing Chinese Thriller’ “, The Guardian)
他也曾考虑过《风声》,但是也认为,相比于风声中出现的国共日伪的复杂关系,《解密》也许才是最适合向外国读者推出的第一本麦家的小说。
事实证明,谭光磊的考量和选择是正确的。
在《解密》的英文版出版后,各大主流媒体发表了相关书评,而对这本书评价最多的并不是它解密推理的情节,而是其
背后永恒、无国界的,关于人性与孤独的阐述——《解密》最为动人的部分之一。
正如《卫报》的书评所说,麦家在《解密》中更关注的是那些在本职工作中与社会疏远的人们。虽然在这本书里他描写的是密码破译者,但这些经历也与麦家本人孤独的作家生涯相呼应[3]。
更巧的是
,正如纽约时报的书评人Didi Kirsten Tatlow所说,
这本书的主题“解密”似乎也正好呼应了当时引起轩然大波的斯诺登事件,给予了关注斯诺登的人们新的思考角度和启发,也让国外的读者对于《解密》一书有了更多的好奇和热情。
(“A Chinese Spy Novelist’s World of Dark Secrets”, the New York Times)
虽然《解密》是一本中国的谍战小说,但在书中描写的无国界人性问题与新闻事件的巧合助推下,海外读者的热情完全没有被陌生的地域与特殊的题材背景阻碍。
迄今为止,麦家的《解密》已经卖出了20多国的版权。
获得这一成功最为幸运也最关键的因素是《解密》卖出的第一个版权便是英语版权。
虽说作家译者和出版人的心愿都是让好的作品被更多不同背景的读者阅读, 但无可否认的是,作为当今的强势语言,
英语市场对于作品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解密》的第一个版权便卖给了英国的企鹅出版集团,而这之后,美国FSG出版集团也马上抛来了橄榄枝。除了被英语读者认可之外,英文版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给国外其他语言市场的出版人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窗口,让他们能够从英译本中发现这部作品的价值,从英文简介中了解作品和麦家,从英语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来建立对于华语作品的信心。
《解密》便是这样
通过英语市场的成功走向了西语市场
。
看完《解密》的英译本全本后,西班牙 Grupo Planeta 的虚构文学总监艾莲娜迫切希望能把《解密》带到西语世界中去,
她表示:“关键在于我们能读到英文版本,而且能在网上查到大量关于作者的信息。”
据估计,当今世界至少有4亿人说西语,因此
西语市场的成功也是英语外另一强势语言市场的成功,也带动了其他地区的热情
。可以说,麦家的作品现在能进入如此多元的文化市场,与其在英语、西语市场的成功密不可分。
《解密》的不同版本
Grupo Planeta 的采购编辑 Míriam Vall
将参加今年的北京出版交流周。
麦家的希伯来语出版人和萄语出版社的版权代表
也是今年交流周的嘉宾。
于是北京出版交流周通过谭光磊先生邀请到
麦家本人
,在6月23日的公开讲座上,
和他的出版人一起,分享作品外译的故事和当地读者、市场的反馈。
这个成功的故事能够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
*
点击
“
阅读原文
”,购买付费报名
*
活动以中英文进行,现场设同声传译
>>
时间:
6月23日 星期五19:00 - 21:00
>>
地点:
77剧场 东城区美术馆后街77号77文创【美术馆】内
>>费用
:
90元 / 人(含同传设备)
>>嘉宾介绍:
麦家
中国 作者
著名作家、编剧,代表作品:《解密》《暗算》《风声》《风语》。麦家是中国目前唯一被收录到“企鹅经典”文库的当代作家。《暗算》《风声》等曾被改为影视作品,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开山之作,影响巨大。
Simon Lörsch
德国 Suhrkamp Verlag
2011年起担任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外国小说编辑(《我的天才女友》原出版社)。主要负责菲尔·克莱(Phil Klay)、诺维奥拉·布莱瓦尤(NoViolet Bulawayo)、玛丽亚·杜埃尼亚斯(María Dueñas)、阿图洛·贝雷兹- 雷维特(Arturo Pérez-Reverte)、雷娜塔·阿德勒(Renata Adler)、小白(Xiao Bai)、卡兰·温克(Callan WInk)以及柯蒂斯·道金斯(Curtis Dawkins)作品的出版。也负责www.shortstoryproject.com的德国部分。
Lea Penn
以色列 Penn Publishing
2011年加入Penn出版社,兼任编辑与出版人,志在发掘激动人心的新声。由她出版至希伯来语的作者包括Jonathan Ames, Hannah Rothschild, Maria Semple 和麦家。她也出版原创虚构、非虚构选题。
Nick Tapper
澳大利亚 Giramondo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