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演讲人生
分享区块链知识,见证区块链发展,解构区块链商业.坚持更新,为有缘者提供. 解析全球最全最有价值币圈资讯,让你了解最新行业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筑基十一期招生开启——学习中医、厚朴筑基 ·  4 天前  
中国中医  ·  浙江:推广试点中药全链条追溯体系应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演讲人生

中国式审丑,正在掏空年轻人

演讲人生  · 公众号  ·  · 2020-04-27 13:38

正文



来源 :国馆(ID:guoguan5000)



最近,国内国外冰火两重天。中国在恢复正常生活时,国外疫情越来越严重了。


海外口罩依旧紧缺,有效药物连花清瘟胶囊更是一盒难求。


许多留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感觉孤立无援。


就在这时,一位在意大利米兰的中国留学生收到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发的健康包。


打开健康包,里面除了有口罩、药品,还有一张纸。


这张纸上用毛笔手写了一句诗: 细理游子绪,菰米似故乡。



看到这首诗,留学生们瞬间泪奔,连声感叹:祖国太有心了。


网友纷纷感叹: 好优美的中国话。 仅仅10个字,既表达了祖国的牵挂,又理解留学生们想回家但是又回不来的心情。


更让网友意外的是,这首诗来自1200多年前。


1200多年前的诗歌,放在今日,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华夏子孙的心情,汉语实在博大精深。


随着中国健康包遍布各国,优美的中国话也传遍了世界。


对新西兰留学生,祖国用明月述担忧: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对德国留学生,祖国用山海表依靠:


“凭寄父母念,安然海岱山。”



对多伦多留学生,祖国用路途表心连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很多人发现,随着疫情的大爆发,在全球华人担忧恐惧的时候,汉字和诗词把世界各地华夏子孙的心都连在了一起。




01

语言的匮乏,正在掏空年轻人


最近,在多个国家疫情蔓延,物资短缺时,刚刚经历疫情洗礼的中国向世界伸出了援手,陆续向83个疫情国捐赠物资。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捐助物资同去的,还有中国对其它国家的尊重——捐赠物资的寄语。


对韩国,一句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寄托风雨同舟,守望相助。



对日本,一句唐朝的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表达患难与共。



对意大利,一句400年前的 “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感谢恩情。



对印度,一句玄奘的 “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 ,给印度加油。



隽永情深的词句,背后是中国投桃报李的感恩,更是厚重的华夏文化底蕴。


外国朋友称自己目睹了一场世界诗词大会,更要花点心思学优美的中国话了。


可在国内,却正在上演一场汉语的人间迷惑行为,堪称中国式土味审丑。


明明在好好说话,突然开始狂飙成语故事:



这一大段莫名其妙的成语堆积出自短视频网红博主郭老师,大家将这段《郭言郭语》称为史诗巨作,争相模仿。


一个姑娘去去海边看海浪,面朝大海,眺望波澜壮阔,却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于是激情创作:


“看着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只能卧X浪好大。”


于是,在各大视频平台和评论区,各大景区,大家开始一句 “我X”走天下。


出去玩,别人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他说我X好美。


别人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他说我X好美。


有人觉得念古诗词太装,一句“我X”走天下却很真实直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再后来,网上流行《三国演义》里的片段。


当年刘关张三结义时,关羽热血沸腾地对刘备说:


正所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凭驱使,绝无二心。


张飞听完,立刻随之跟上: 俺也一样!


关羽继续表忠心:“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张飞仍是一句: 俺也一样!


最后关羽忠贞发誓: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张飞依然还是那句: 俺也一样!


魔幻的是,大家都开始模仿张飞,一句“俺也一样”走天下。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大家获取信息资源越方便,汉语能力越来越匮乏。



有人说,这样说话很方便。
在我看来,说话方式可以简洁,方便,可是你总得言之有物吧?

习惯了言之无物,只会让我们的语言越来越匮乏。

语言的边界,就是你世界的边界,语言的质感,就是你世界的质感,而语言的贫乏则是终极贫乏。

可不得不说,随着经济发展,很多人世面越见越多,世界越走越大,衣服越穿越好看,但人却越来越贫乏。


02
表达方式匮乏,加剧语言匮乏

尽管全球掀起了汉语热和诗词热,可在国内,我们的汉语使用能力正在退化。

就拿最近的日本物资捐赠语来说 。

在疫情席卷中国时,日本捐赠口罩的同时,还贴心附了几首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网友很惊喜,没想到还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疫情的关心和鼓舞,既振奋人心,又显文化底蕴。

关键,这句诗还是来自咱们的文化瑰宝《诗经》,现在反而是日本朋友用得很应景。

日本至今还在熟练运用着中华几千年前的诗词,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汉语文化输出的成功。

可当日本网友对中国诗词信手拈来,可一群看哭的网友却一句诗词都回应不了时,大家才明白, 咱们表达的方式有多枯燥,多贫瘠。
似乎,我们白白浪费了汉语这座大宝藏。


一直以来,我们觉得诗词是知识分子才能懂的东西,很高大上。

其实,《诗经》的创作者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来自一群文盲种田老百姓。

它是人们在桑树底下唱的歌,然后被知识份子记录下来,才称为“诗”。

当年,田间女子看到桑树黄了,落叶了,她会伤感,觉得自己老了,自然而然唱出: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种最贴近生活的朴素情感,成为了千古佳句。

而今日,我们看到桑树黄了,会兴奋,拿出手机自拍,发个朋友圈,配词:叶落,好美。

除了好美,我们的内心毫无波澜。

我们不是要求去模仿古人说话,可起码,你得会联想,会想象,可别浪费了这大好风景,不然风景看得再多,也会麻木。
我们眼睛看到五彩世界,可心里却一片贫瘠,最后只能哑口无言。
03
生活感知力越低,情感表达越无力

有一次,作家蒋勋去贵州一个非常穷的地方听当地人唱民歌。

一个男声刚起来,一个女声就追上去,彼此一直这样对唱,没有安排,完全即兴,非常动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