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初中物理老师。每天会发一篇儿:
(1)我6年教学经验,所写的考试提分方法;
(2)优秀家长将落后孩子培养进步的真实经历,经验总结 ;
(3)学霸孩子自己的学习心得。 我是柴森,我在西城,我爱大北京!
我是山东女婿,半月前,回日照五莲。
某天,陪5岁孩子一起,去树林找蜗牛壳。
2小时后,我累了,且还得去帮媳妇买一堆东西,说:”咱回去吧?”
“不行,我还得找蜗牛壳呢”
孩子玩high了,说啥也不走。
不能硬拽,我开始用人性,琢磨孩子的心理。
孩子需求是:继续玩。我需求是,马上买东西回去。利益不一致,无法共赢。肯定崩!
没有需求,就刺激需求,产生需求,从而达到一致。
人性里有“炫耀”的心理,我说:回去把蜗牛壳洗干净,晚上给下班回来的姥爷看,好不好?
“可以啊,但我想多找一点。”
“但你得洗洗啊,要不多脏啊”
“洗又花不了时间。”
“但给姥爷看,得先用清水冲、洗衣粉洗,再用清水冲,最后拿抹布轻轻擦。最后亮晶晶的给姥爷看。好不好?”
“好”
“但我们还得给妈妈买果冻、薯片、益母草、章鱼烧、泡芙,得赶紧去,再回家洗,否则就来不及了。”
“好的”。
我就拉着女儿去了商场,买了东西,回了家。这事儿就成了!
结论:
(1)人是利己的动物,当人不按你的意志去做时,是因为利益不一致;
(2)想让别人按你的想法做,第一,明确他的需求,第二,告诉他具体方法。没有需求,要刺激需求。
启发:
(1)运用到中学生上,整天给他们讲:考个好大学,才有出路,才能找个工作。这太远。
99%的人是短视的。这是人性。
要想孩子听话,好好学,要提出短期利益。
附我之前相关总结: 不同时期,人的利益诉求点不一样。
刚毕业的人,核心利益诉求是:挣钱、买房。所以父母的絮叨:别熬夜,注意身体,他们听不进去。因此,他们最容易受的骗是:成功学、传销!
中年男性,刚完成职场准备期(人脉、资源、能力获得证明),正是事业上升的前夜。 核心利益诉求是:升职,或更高收入。所以,对孩子照顾很少。一年一次的同学会,开始不自觉的比较。谁都别怪,人性使然。
中年女性,职场进入稳定期。 重心转入:青春期的孩子(小升初、中考)。
因此,他们容易受的骗是:旅游地产,不毛之地的海景房。
老年:人的首要利益诉求点是:健康、活着。 突然重视健康的原因是:身边亲朋的英年早逝,或身体某零件的报警。所以,老年人朋友圈,最常转发的是养生文章:《什么时候吃枸杞子最好?怎么吃?》或《神奇的绿豆汤,竟然能预防这 99 种病!》。
因此,他们容易受的骗是:保健品。
因此才有老话——无欲则刚。
回到正题:
青春期孩子的典型欲望是:
(1)在同性面前,出类拔萃,名列前茅;
(2)更能赢得异性的认可。
体现在:(1)都想在倾心的异性面前,潇洒走一回,赢得瞩目和关注;
(2)课堂上,同学们都不会,就自己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会高兴好几天。
因此,游说时,别说什么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有个好生活。就如同,告诉你,六年后,可以升副局级。这个太远,不解渴,没感觉。
而是可以游说:在你的狐朋狗友面前,考个有个好成绩,脸上也有面。你班里的某个女生,也会多看一眼。(这两句话,是直戳内心刚需的!)
(女性,远古愿找强壮的;近代年少时,倾心于阳光帅气或聪明(或分数高的),工作后,愿意找多金,至少有房。这是人类这种动物,本能生理反应,和人性本能出于“安全感”的需求,非常正常和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