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是2013年《中国信息界》杂志(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以“智慧城市”为主题打造的公众号,通过整合该领域最为精华的行业资讯和政策信息,力图为参与“智慧城市”和“互联网+”建设的中高层领导提供最为前沿且高质的决策参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这届车展,“黑科技”比“车模”更好看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 公众号  ·  · 2018-05-06 08:02

正文

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你准备好迎接这些带你疾驰、双商皆高的小伙伴们了吗?



4月25日至5月4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举行。会展中心不仅人山人海,而且塞满了“活灵活现”的“汽车超人”,这些“汽车超人”暗藏哪些“黑科技绝活”?


智能汽车:汽车+AI将成为产业制高点


本届车展上众多厂商都推出了汽车智能互联系统。汽车已经不单单是出行工具,而是一个集出行、通讯、娱乐、社交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移动终端,甚至成为信息的收集者和能源的传递者。



长安汽车把APA4.0-代客泊车系统应用在旗下的新车型上,可实现一键泊车,解决停车位狭窄的烦恼。在遇到无足够空间开启车门的垂直泊车位时,还可在车外通过遥控钥匙将车辆自动驶出或驶入。



比亚迪发布了DiLink智慧生态系统,能够连接全球亿万开发者、驾驶者和乘坐者,整合汽车行业上下游生态。除开放车载信息系统外,它还将开放汽车上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在此条件之下,空调、灯光等系统可自动感应,在车主出发前提前启动,车辆的温度、声音也可根据场景自动调节。


北汽集团研究总院副院长、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孔凡忠认为,汽车+AI将会成为产业的制高点,中国汽车+AI2.0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


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汽车改变出行方式



英国有专家表示,考虑到全球每年因车祸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达125万,为使交通更安全,或许最多再过25年,人类将被禁止开车,而由无人驾驶技术全面取而代之。


捷豹路虎的首席执行官施韦德表示,即使最近了发生与无人驾驶车相关的事故,无人驾驶车在未来也仍然是比传统车型更安全的交通方式。



无人驾驶优点众多:


  • 无人驾驶汽车能持续监测道路状况和道路上其他车辆的行动,从而跑得更快。

  • 无人驾驶的大范围使用将有助于缓解拥堵,避免事故。

  • 无人驾驶汽车还可在计划路线上预测前方天气、道路施工、交通事故等,以帮助乘客尽快到达目的地。



这意味着人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车内进行内容消费,潜在的目的地消费也会更多。


脑控汽车:用意念控制汽车不再是传说


“车随意动”,这种只在科幻片中看到的操作,日产将它带进了现实。



“脑控车”技术也可以称之为B2V技术(Brain-to-Vehicle),能够通过检测人类脑电波的变化,探知人的想法,实现对汽车的控制。司机需要在头上安装一大堆传感器,以便精确且完整地收集司机脑电波的变化,日产将脑波探测系统获知的脑波信息直接导入方向盘或油门等部件。


刷脸开车:汽车要看你的脸色和手势


还在觉得手机刷脸识别、支付刷脸很神奇?如今更神奇的刷脸开车出现了。


拜腾推出的BYTON Concept,与传统的开门方式不同,这款车利用镶嵌在B柱上的脸部识别摄像头进行识别解锁,当摄像头识别到驾驶者的面部特征时,就能自动开启车门,当驾驶者进入车内后,车辆还能根据用户之前的使用记录,自动完成座椅角度和娱乐方式设置等个性化设置。



此外,BYTON Concept首创49英寸共享全面屏,能够实现物理操控、语音识别、触摸控制、生物识别及手势交互等五大交互方式。其中,最惊艳的当属“手势交互”功能,通过翻动、滑动、抓取、拖拽、“ok”等常用的“手势”,位于主驾驶位的体验者能够将一部视频拖拽给位于副驾的体验者,而位于副驾的体验者也能够通过同样的方式将视频“拖拽”到后排共享屏当中,让后排体验者也能够同时悦享惬意时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