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海珠发布
广州市海珠区权威信息第一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海珠发布

微改造、加装扶手、创新自治…海珠这些街坊让人羡慕!

广州海珠发布  · 公众号  ·  · 2019-07-25 11: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有没有效果

对咱街坊来说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所在的社区、街道是否能为民办更多实事


而在海珠

不少街坊都说

在社区感受到暖心时刻越来越多

一起去了解一下发生在街道的幸福事



南华西街

党建+自治   老旧小区管理难变易


南华西街道龙武里社区位于同福西路,有1487户居民,共3709人,以平房为主,社区无物业管理,是典型的老旧社区。多年来,小区公共设备设施老化、缺乏正规的物业管理等治理难点,一直困扰着居民。


重点项目小组式牵头

拥有大量60岁以上老人居民的龙武里社区是南华西街辖内的“长者社区”,由于楼龄久远,缺乏物管,不少楼宇墙体剥落、屋顶漏水、内巷路面不平,一到雨天老人经常“中招”跌倒。


微改造前
微改造后


去年4月,龙武里社区申请二期微改造项目,龙武里社区党总支牵头组织各个楼宇党支部,社区党员、热心群众等成立微改造小组,小组成员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逐栋楼上门征求意见。



随后,由社区党支部以及楼宇党支部、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等与施工方、海珠区城市更新局(现海珠区住房和建设局)等开会协商,敲定改造方案。从收集整理意见到确定改造方案,最后到动工完成,仅仅历时8个月,改造,居民不再为出行安全而担忧。


居民成立物管长效自治

社区改造后变漂亮了,但社区还有垃圾分类、邻里纠纷等很多问题,如何长效管理?要解决老旧小区管理的顽疾,配备“管家”是一个治本之策。


经过社区民主议事厅的多次协商,南华西街道党工委、龙武里社区党总支以党建+自治的模式,在“居民自主议事”平台的基础上,引导居民成立了“龙武里社区物业管理代表委员会”,代行部分物业职能,通过居民协商实现自治管理。


去年10月,龙武里社区物业代表管理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受访者供图



通过物业管理代表委员会,社区建立了《物业管理公约》,协商解决小区公共安全、环境卫生、停车收费等问题,帮助居民解决身边小事、烦心事、琐碎事。近期,经过物管会协商,社区决定在各楼宇设立卫生志愿者岗位,把“门前责任制”落实到位。



“社区微改造,不仅环境变靓,老人出行也安全很多。居民自主成立物管会,社区公共设施维护更及时。”海珠区南华西街道龙武里社区居民娟姨道出了很多街坊的心声。


党支部建在楼宇上

“将支部建在楼宇上,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通过党小组的带头服务,熟悉居民家庭情况,培育邻里亲情,切实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公信力。”龙武里社区党总支书记、物管会会长黎思东说,目前社区一共有3个楼宇支部,实行共建幸福家庭制,每一名党员联系一户居民家庭,为群众排忧解难。


龙武里社区成立多支社区志愿队伍,其中包括少年警队。信息时报记者 蔡晓素 摄

南华西街街打造“党建+自治”的社区治理特色品牌,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公共治理,实现“庐寓南华可安居”,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社区等15项国家、省、市荣誉称号。


江海街

创新社会治理破解民生难题


坚持服务为先、多方联动、协同发展,江海街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破解民生难题的新路。


“长者饭堂”吃出朋友圈

江海街自2017年3月以来,以街道“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会力量为支撑,由专业机构承营,投资50多万元自建中心厨房,组织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工作。



为保证饭菜更符合长者们的口味,饭堂每周都与就餐的长者进行座谈,并建立由350多名长者组成的微信群,在江海街长者饭堂就餐的叶珠明老人说,他在长者饭堂吃饭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朋友圈壮大了不少。


居民既“决策”也“受益”

2018年3月,市区两级在海珠区大塘片区开展综合整治工作,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江海街坚真社区“广州市共建共治共享实践基地”项目成为广州市试点基地。


江海街坚真社区搭建起“社区党支部+楼栋居民小组+辖区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党员+社区居民”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模式。30名社区党员成为“社区平安使者”,用群众的力量去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守护社区平安最后一米。


有事好商量!海珠区江海街还建立了“邻里共治”微信群,发挥社区议事厅功能,让各位街坊参与其中。


睦邻+互助+共享


去年7月,江海街举办了首届社区邻里节,社区居民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参与其中,还成立了7支社区组织,推动邻里互助。

江海街还设立“微心愿”平台,让社区困难群体的需求能够更好地与社区居民、商铺、单位有效对接。“微心愿”平台已经为107位困难社区居民实现愿望。



素社街


募资共建公益扶手 已惠及1814户居民


2018年8月,海珠区素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创新实施“敬·相扶”扶手行动公益项目,对于市、区改造项目以外的辖区内165栋289个老旧楼道,计划用1年左右时间,通过公益共建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募集资金,分批加装扶手,力争覆盖更多的老旧楼道,方便社区老人出行。



截至2019年6月,项目共募集到公益资金38万多元,完成两批次共64栋旧楼扶手加装,惠及1814户居民。近日,素社街道与8名居民代表进行了扶手移交仪式,将扶手的所有权移交给该栋楼宇的居民共同所有,并由楼宇居民自行管理和使用。


素社街“敬·相扶”扶手行动项目 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入选2018年度《广州城市治理榜》“广州街坊点赞榜十佳案例”。



华洲街


适老化改造 居家养老更安心


老人为家中的新扶手竖大拇指


“适老化改造”就是使设施或环境更适合长者。华洲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安全援助服务之“居家适老化改造”活动,以提高长者们居家养老的安全性,降低长者们独自活动时受伤的风险,打造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

义工为华洲独居长者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



目前,华洲街已有7位独居长者享受了适老化改造服务,义工上门为他们在厕所、卧室、厨房等地点安装了安全扶手。


老人为义工点赞


该服务主要针对政府一类资助对象开展。义工在事前征得长者同意,评估了环境确定适合安装后,免除一切费用上门安装。接下来,还将针对其他长者的需求进一步开展服务。

微改造、自治管理、邻里互助、爱心扶手

正是这些务实举措

让街坊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期待通过共建共治共享

海珠社会治理会有更多惊喜成效

让我们一起努力!


编辑 | 田心君

责编 | 吴美美、晓东南
来源 | 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
微社区e家通素社家园、微社区e家通海华绿洲
记者 夏天 温倩茵、见习记者 陈雁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