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木聊房
一个专业还原事实真相的房产老司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冲上热搜!网友慌了:控制不了啊 ·  5 小时前  
湖南日报  ·  中国电信原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梁宝俊辞职 ·  昨天  
湖南日报  ·  两大央企重磅公告!多股涨停 ·  昨天  
湖南日报  ·  陈思诚,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导演 ·  2 天前  
新闻株洲  ·  正月十五来这里,万人空巷闹元宵!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子木聊房

注意,别贸然出头!

子木聊房  · 公众号  ·  · 2025-01-06 19:28

正文

文/子木



昨天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闭门茶话会”。

基本都是各行各业资深研究者,里面的内容很有意思,很多都跟大家有关系,下面简单讲讲。

首先是楼市。

整体行情不错,一二线热度还在保持。

其中北京和深圳,都出现了价格反弹的趋势,上海和广州和其他几家,则继续跑成交量。

北京仍然是中流砥柱,“old money”稳步入局,毕竟帝都,央国企坐镇,受风暴影响最小,而深圳,代表着“new money”,新质生产力和进出口都比较活跃。

上海和广州,今年经济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产业格局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竞争相对弱一些,汽车产业链受冲击较大。不过大城资源厚重,需要时间去修复。

二线头部城市,成交环比同比都在上涨,明年基本小阳春行情没啥问题。

再往后其他二线城市,目前表现不温不火,继续横盘。以翘尾理论,明年小阳春成色有限。

但毕竟基本面都摆在那里,又都经过一轮大回调,价格归位,底部空间出现,比较稳健。预测还有5%的探底。

三四线城市,如果2025年还不出专属于这批城市的去库存政策,那么10%左右的跌幅,基本没跑。

年底调查了一些城市,库存压力很大,而且二线放开,对低能级城市虹吸资金的力度很大,换句话说,都在想着跑路,然后拿钱去抄底置换一二线的资产。

整体购房建议上,投资或者投住可以在头部一二线捡漏,其他二线城市改善可以买,新房可以买,二手房不着急。三四线城市,不着急,等政策,目前分歧较大。

过几天,12月的数据出来,我再帮大家做详细解读,还是要遵循翘尾小阳春定律,年前连续三个月,成交量连续上涨,年后小阳春必出,尽早上车。

如果连续三个月不温不火,买房不着急,往后继续推延。

其次是经济。

2024年12月31日,最高举行新年茶话会,给出了最高指示: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务必高质量完成,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目前看来,连续几场大会,宏观上战略全部部署完毕,随着新年钟声敲响,2025年经济攻坚战全面打响。

紧接着在1月2日-1月5日,上至中央及部委、下至地方,多地近日召开会议时强调了经济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性。

截至今天,有近12个省市,召开项目开工会议,“抓开工”力度,创下近年新高。

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分别新质、两新和民生。

其中“两新”加力扩围是“标答”。

扩围什么?2025年是手机、平板、耳机、相机、智能手表等3C产品。

为啥选择这些产品?因为需求量和成长空间都很大,而且2024年表现都好于上年,资金投向的“性价比”可能会更高。

前段时间,苏州开始手机补贴1500元,全省就连上海人都跑过去排队买手机,说明这个方面需求测试成功,会传导至更多省市。

经济鼓励和刺激政策,现在已经全面下发,就看执行效率和执行的反馈效果。总之,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宏观货币作为支撑,也意味着2025年定然是放水大年。

预测春节后,央行就会着手,进行第一轮降息和降准。保消费、外贸、民生、股市、楼市,压力给到了汇率。

这里面还要充分博弈特朗普上台后的放水节奏和空间。

其三是对个人发展的启示。

1月2日,我写年终总结文章 《痛苦与希望》 给了三点建议,分别是:

1、天地万法,顺势而为
2、不沉溺于宏大叙事,而要专注于细小个体。
3、“确定性”,在于“不确定性”。

“闭门茶话会”我们也聊到一些相关话题,那么作为补充,再讲一些实操性逻辑。

经济复苏没有那么快,起码明年上半年依然处于复苏期,那么在这期间做的事情,尽量还是相对保守一些。

就业方面,不要一时兴起,选择裸辞,如果蛋糕短期内做不大,就业形势就必然会很严峻,找不到下家,或者找到的下家给不了适合的工资,是常态。

如果有100%的把握,跳到更好的企业,否则不建议,明年会更卷,别忘了2025年还有1200多万大学生要毕业。

创业方面,昨天,段永平段老师回母校浙大,被问到是否鼓励年轻人创业时,他讲到三句话:


我觉得该创业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你鼓励,你有个很强烈的想法,你就会去做。

现在创业的条件比我们当年要好很多了。

大家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你是真的有想法,真的有必要,还有就是走投无路的时候,有时候也是创业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我们当年就是走投无路。

很多人认为经济大环境不好,就不应该去创业,因为胜率太低了,其实大环境好的时候,创业也是九死一生的概率。

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真正个人能力达到了那个份上,发现了商机和能解决需求的产品时,才要去创业。

作为连续创业者,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创业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创业,每一段创业都在为下一段创业打基础,为下一段创业提高胜率。

而这个创业,并非是主业创业,有时候更多是副业创业,最终副业替代主业,成为自己真正的事业。

如果你想在2025年思考创业,记得一定要有差异化的事情,避免同质化竞争,一定要做高利润的事情,避免低维内耗,一定要做有未来增长空间的事情,避免天花板太低,做疲做倦了。

如果找不到,就不做,如果找到,就去研究观察和学习。

段老师还提到一个重点:

敢为天下后。

创新其实并不一定是最先做的,只是当发现了某个东西,刚好有实力把它做到比别人更好时,可能就厉害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