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牌观察报
专业品牌经理人的首席优质读本!专注品牌资讯,聚焦品牌案例、故事,解读品牌人物、事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职业咨询/导师答疑】1V1模拟面试/语音答 ...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职业咨询/导师答疑】1V1模拟面试/语音答 ... ·  5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哔哩哔哩:时尚活动运营 ·  4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全职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牌观察报

被检测出呕吐毒素,知名啤酒摊上大事了

品牌观察报  · 公众号  ·  · 2024-04-22 15:55

正文


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 《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苏子秋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哈尔滨啤酒

被检测出呕吐毒素


哈尔滨啤酒摊上大事了!


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选择》月刊发文称,香港消费者协会进行了一项啤酒测试,选择了华润雪花、青岛啤酒、喜力啤酒、百威啤酒、嘉士伯啤酒、哈尔滨麦道啤酒等知名品牌一起进行测试,结果,检查出哈尔滨麦道啤酒存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valenol) ,检出量为每公斤26微克。


图源: 香港消委会官网


根据微信公众号“深圳95198” (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深圳分中心官方账号) 的科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或DON,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大多在低温、潮湿和收割季节,在谷物庄稼中慢慢生长,一般在大麦、小麦、玉米、燕麦中浓度较高,在黑麦、高粱、大米中浓度较低。


当人体摄入了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


图源:公众号@深圳95198


可以发现,这些几乎都是醉酒后的症状,这也正说明DON对人体的伤害具有隐蔽性,如果一个人有中毒症状,却误认为自己酒量小,喝醉了,很可能耽误治疗,产生严重后果。


但是,对于啤酒企业而言,DON又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隐患。如果啤酒的主要原料大麦储存不当,很有可能受到霉菌的污染,霉菌所产生的毒素有可能在啤酒生产过程中残留其中,最终进入人体。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某些由镰刀菌产生的毒素 (例如DON) 归类为第3组物质,这意味着它们对人类是否具有致癌性尚不确定。



对于常喝哈尔滨麦道啤酒的消费者也不必过度惊慌。


香港消保委在报告中指出,由于哈尔滨麦道啤酒中被检测出的含量为每公斤26微克,那么,对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来说,即使在一天之内饮用4罐该啤酒,其DON摄入量也仍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但香港消保委也提醒消费者,这个摄取量水平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而设,尤其是对于长期或大量摄入DON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



负分的公关回应


相比啤酒中被检测出呕吐毒素,哈尔滨啤酒更让人震怒的是后续公关回应。


在香港消费者协会的报告发布后,哈尔滨麦道啤酒厂商就进行了答复,表示该公司从未将检测的产品出口到香港以及销售。该产品一直以来只在内地生产及销售,而该产品的整个生产及销售过程均符合内地相关法律法规。


图源:@中新经纬


一句“只在内地生产及销售”直接点燃了网友的怒火。


要知道,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一些食品饮料品牌都对境内和境外采用双重标准,卖给港澳以及国外的产品往往品质更高,卖给内地人的产品则要求较低,被戏虐为“不出人命就行”的程度。


经过长期的抗议,不少品牌早已经做到了国内外标准统一。但没想到,2024年了,还有品牌在玩地域歧视,甚至是主动爆料,这样的“两幅面孔”,令人发怒,这样的危机公关水平,更是令人发笑。


事实上,目前国际上并未对啤酒中的DON含量做出相关规定,欧盟、美国、中国内地等国家或地区仅就制造啤酒可能使用的原材料 (例如大麦、小麦) 设安全上限,例如中国内地标准GB2761-2017为谷物及其制品 (大麦、小麦、麦片、小麦粉) 定下的安全限量指标为每公斤1000微克。


哈尔滨啤酒所说的“符合内地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就是指这一规定。如果真诚回应,或许能得到消费者的理解,消除负面舆情,但最终因其低情商回应,可以说是火上浇油。


4月20日,根据极目新闻报道,哈尔滨啤酒客服的最新回应是,产品质量安全完全符合国家及国际权威标准,目前啤酒麦道正常售卖,没有下架。


不过,尽管官方信誓旦旦哈尔滨麦道啤酒符合规定,但《首席品牌观察》发现,目前,淘宝、京东等渠道的官方旗舰店,都未找到该款啤酒的售卖信息。


图源: 哈尔滨啤酒天猫旗舰店



百年啤酒品牌
卖身外资


随着哈尔滨啤酒因此事登上热搜,我们会看到,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已经很久不喝哈尔滨啤酒”,“哈尔滨啤酒已经被外资收购”。


诞生于1900年的哈尔滨啤酒,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字号”。

图源: 哈尔滨啤酒官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哈尔滨啤酒进入了发展鼎盛时期,跻身国内啤酒生产行业最前列,年均产量更是高达15万吨,与青岛啤酒不分伯仲,更有“南青岛,北哈啤”的美誉。


2002年,哈尔滨啤酒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并荣膺“最佳上市企业”称号,风光无限。


但经历了百年浮沉的哈尔滨啤酒,还是躲不开21世纪的商业巨变。


2004年,面对国外各大啤酒巨头的猛烈冲击,为了提升竞争实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的哈尔滨啤酒,宣布已与美国酿酒业巨头安海斯达成收购协议,自此,其超过99%的股份归属于安海斯旗下的啤酒公司百威。



也就是说,几乎被百威全资收购的哈尔滨啤酒,不再是国货品牌。


“背靠大树好乘凉”,在百威的支持下,哈尔滨啤酒确实过了一段好日子。


拿下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赞助权,第一次以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的身份走上国际舞台;从2011年起,与NBA达成了合作协议,在广大中国球迷中斩获了曝光度。


然而,即使在营销上不惜成本,哈尔滨啤酒的“老龄化”问题还是暴露出来。


特别是随着精酿啤酒深入中国市场,消费者对啤酒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哈尔滨啤酒则一直停留在“工业啤酒”层面,没有及时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市场占有率逐渐走低。


图源: 哈尔滨啤酒官微


当哈尔滨啤酒不能为百威赚钱,只有一个结局:从棋子沦为弃子。



写在最后


2024年初,哈尔滨城市旅游爆火,一大批极具代表性的哈尔滨特色品牌如哈尔滨红肠、马迭尔冰棍等迎来了泼天富贵,哈尔滨啤酒也借势推出了一系列营销玩法,在冬季实现了O2O销售额超70%的增长。


图源: 刀法研究所


只是,正如哈尔滨城市的爆火属于阶段性,哈尔滨啤酒也没能实现从爆红到长红的转化。再加上此次的DON事件,在即将到来的夏季营销旺季,哈尔滨啤酒无疑被泼了一盆冷水。


我不由想起了3月份“国货”娃哈哈爆火时,被传出要卖啤酒的消息,当时的网友纷纷出谋划策,设计了啤酒罐,想好了营销思路,还取名为“哈啤”。


图源:微博


一心玩梗的网友,似乎忘记了,在东北哈尔滨, 已经 有一个被称为“哈啤”的啤酒品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