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可怕的魔咒:从6岁起,女孩就与高薪无缘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7-11 12:00

正文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湾妈看世界(ID:greatbaymom)

人工智能火出圈后,也成功带火了多位女性。

比如AI视频制作软件Pika背后的哈佛女孩郭文景、因黄仁勋牵连出来的“半导体女王”苏姿丰.....

其中最具盛名的是有着 “ AI教母” 之称的李飞飞。

她身披美国三院院士、斯坦福终身教授、谷歌首席科学家等多项标签,最近被曝正在创办一家与空间智能相关的AI初创公司。
(图|网络图,李飞飞

这些在科技领域做出惊人之举的女性,成功打破了「女生不擅长理科、数理思维不如男生」的刻板印象。

在男性为主的STEM领域里,她们是耀眼的星星。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她们只是少数的星星。

当我们谈论起性别刻板印象的时候,往往止步于刻板印象让女孩变得不自信,对数理化失去了兴趣。

实际上,STEM领域的刻板印象让女性失去的,远远不止于此。


01
因为性别偏见
错过了时代红利期

AI时代,是理工科生收获的黄金时代。

现在活跃在科技圈的女性,科班出身占绝大多数。

李飞飞本科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物理学专业,硕士是加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从事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

苏姿丰本硕博均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机工程系就读。

郭文景在哈佛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继续在斯坦福大学读计算机博士,专攻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形学。

她们都是幸运的个体,逆着刻板印象进入理工科的游戏世界并且正好赶上时代机遇,一炮而红。

(图|网络图,郭文景)

如果她们当初相信了「女性数理思维不如男生」的那套说辞,弃理从文结果会怎样?

或许她们也会成为优秀的女性,只是很大可能不是在男性主导的理科领域绽放光芒。

女生文科强,理科弱很大程度上已被当成了真理。

经常有人说,男生学习理科后劲大,女生到了高中,学理科就会比男生吃力。

所以不少数理化偏科的女生等到文理分班时,害怕影响总分而选择了文科。

中学后弃理从文只是结果,导致这个结果的前因比我们想象的要开始得更早。

实际上, 早在6岁的时候,女孩对STEM领域的兴趣低于男孩的刻板印象就形成了。

这是休斯顿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来自不同种族和社会经济背景近2500名一至十二年级的学生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之一。


在这项调查中,各个年级的儿童和青少年都认同在工程方面男孩会更有兴致;从三年级开始,他们都认同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男生更具优势。

女孩越认同性别兴趣刻板印象,她们对计算机科学、工程的兴趣就越低。

休斯顿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艾莉森·马斯特说:'STEM是男生的’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从小学就有了,到了高中许多女孩决定不再选择计算机科学和工程, 因为她们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领域


归属感是种非常强大的心理激励因素,许多学生在选择某领域学习时,极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

看到同伴对该领域不感兴趣,自己就会产生排斥感;如果同伴喜欢,也会从众选择某个领域。

在社会原有的强大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下,女孩加深了自己不属于STEM领域的认知,这也阻止了她们对该领域的兴趣。

现在的数据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高薪前沿科技职位,基本上都要求有理工科背景。

因为社会传递的偏见,女生早早进入思想牢笼,放弃了对理工科的追求,许多有能力的女性也就错过了搭上科技红利期的好机会。


02

STEM领域女性人数少,
收入也比男性低

STEM领域性别刻板印象不单影响到专业、教育选择,职业发展上的思想钢印更强大。

在文理分科时,也有很多如同李飞飞这样的女生坚定去到了STEM领域。

但毕业后真正能进入该领域、在其中受到重用的女性又有多少?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2018年,女性获得工程学(22%)和计算机科学(19%)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到四分之一,获得这些领域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不超过十分之三,远远低于男性。

同时毕业之后,大概半数多的女性在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工作,但 在物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领域的占比直接减半。

尤其是在STEM领域占据大头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行业中, 女性人数少,增速慢。

工程行业的女性从1970年的3%只增加到2019年的15%;在1990年到2019年间,从事计算机科学行业的女性占比还在下降。


STEM领域女性人数少之外,收入还比男性更低。

STEM领域往往是高薪的代名词。

它的平均收入是77,400 美元,其他非 STEM 领域工作者的平均收入为46,900美元。

从事STEM领域的女性平均收入是66,200 美元,而男性平均收入90,000美元,高出女性近2400美元。

在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的70个STEM 职业中,只有在计算机网络架构师中,女性收入高于男性,但女性仅占该职业的8%。


这种STEM领域女性人数少且收入不敌男性的状况,在全球范围内均存在。

03

升职通道里的牺牲品

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到收入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STEM领域的女性会遭遇职场危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多年前的一个调查就是冰山下的一角。

调查表明,在实力相当的男性和女性候选人中,美国大学多个科学部门的审委会都会对男性候选人给出比较高的评价,提供比较高的工资。

在晋升通道里,越往上走,女性越少。

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STEM领域,但该行业仍然由男性定义着,尤其是领导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表明,全球女性STEM研究人员平均只有30%多。

亚太地区更低,只占23.9%,而且随着职位级别提高,女性占比会逐步下降。

这不仅仅是STEM领域,其他行业均是如此。

比如美国近80%的医疗保健人员是女性,但仅约21%的卫生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是女性。

智联招聘发布《2022 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 女性董事长在董事会所占比普遍都偏低,部分东亚国家通常占比不足20%。


为何女性会成为升职通道的牺牲品?

除了性别偏见,还因为在预设的未来,女性必然会为了家庭和孩子中断职业。

智联招聘的调查称,求职时超过60%女性会被问及她们的婚姻状况和计划,和职场男性相比,婚育、性别问题为女性的职场发展带来了很大困扰。

就算生育结束后重返职场,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调整适应,所以被取代、忽视、孤立是常有的事。

这都是为何很多女性在进入STEM行业一段时间后会最终选择转行的原因之一。

为此还有一个专用名词“泄漏管道(leaky pipeline)”来形容该现象。

(泄漏管道:女性在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学科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但在职场发展、生育成本和家庭责任承担过程中,女性科技工作者在不断流失。)
STEM领域性别刻板印象不会在学校中断,而是持续在职场里生根发芽。

04

性别不是枷锁

讨论STEM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并非制造对立,而是希望性别不再是枷锁。

性别刻板印象不仅是对女性的不公,也是对男性的损害。

正如「女生学不好理科」的刻板印象会让女性在理科领域表现显著低于男性,「男生不适合文科」同样也会让男性在文科领域产生自我否定,影响职业选择和表现。



男性和女性在数理方面并没有生物学差异,所有的刻板印象均是后天文化建构起来的。

男性和女性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拥有的特点也是因人而异的。

当不再将歧视视为合理化的手段、不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性别表现,真正的平等才会到来。
本文授权转载自“湾妈看世界”,大湾区最优质的教育号,精英家长都在这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