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共九条,从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出发,旨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规范中央企业开展市值
管理工作。
我们对《意见》的要点做出以下归纳:
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为目的,发挥中央企业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意见》第一条点明央企市值管理的作用,即“着力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以央企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在稳步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价值创造)的基础上,夯实市值管理工作基础,切实发挥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明确央企市值管理“工具箱”。
价值经营环节,《意见》鼓励:①提高投资价值的并购重组。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央企应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赋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通过并购重组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②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提高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获得感。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③将股票回购增持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建立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2024年“9.24”新闻发布会以来,央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火速落地,我们认为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将构成央企常态化回购增持机制之一。价值实现环节,《意见》提出:①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出席控股上市公司集中路演、业绩披露等活动,向投资者阐明控股上市公司的战略定位、功能使命、愿景目标等;实事求是介绍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成果;广泛邀请投资者、行业分析师、媒体等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增进市场认同。②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健全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必要的主动自愿披露,提升上市公司透明度;完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管理体系,高水平编制并披露ESG相关报告,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示范作用;维护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切实维护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
高度关注长期破净公司,切实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意见》高度重视控股上市公司破净问题,提出“将解决长期破净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指导长期破净上市公司制定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并监督执行”。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长期破净公司是指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的上市公司。此外,“国有企业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考核的硬性目标。我们认为,央企上市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应以PB(市净率)≥1作为估值提升目标。
强化正向激励,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意见》强调“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强化正向激励。我们认为,通过建立与市值相关联的激励机制,是市值管理价值经营的重要环节,将负责人考核与市值管理效果绑定,有利于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分红是央企常用的最常使用的市值管理工具,央企也是A股市场上的分红主力军。
相对于并购重组、回购,目前分红是央企最常使用的市值管理工具。从分红规模看,2019-2023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和中央企业分红总额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2023年中央企业累计分红总额10390.06 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的46.58%,是上市公司分红的主力军。从分红意愿看,2023年中央企业分红数量占比77.92%,高于地方国有企业(67.91%)和民营企业(73.74%)。2023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3年修订)》,明确鼓励现金分红导向,推动提高分红水平。2024年,新“国九条”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和《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分红作为市值管理工具箱的重要工具。2024年12月18日,中国结算发布“2025年1月1日起,对沪、深市场A股分红派息手续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的通知。我们预计,政策端的大力支持下,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将持续运用分红工具做好市值管理。
“低估值”+“高股息”,建议关注央企板块的红利价值配置机会。
2016年以来,中证央企指数(000926.CSI)的PB(LF)明显低于主要权益指数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800,但股息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指数,板块呈现出“低估值”+“高股息”的特征。我们认为,在“中特估”+“央企市值管理”背景下,中央企业将继续维持高分红水平。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指出“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破净国企估值将迎来修复空间。宏观政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下,房地产政策优化,化债力度空前,银行基本面有望迎来
修复。
建议关注受益于本轮以市值管理为核心的央企改革红利、估值中枢较低的银行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