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证券市场周刊
《证券市场周刊》创办于1992年3月,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性证券传媒。作为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唯一刊物,《证券市场周刊》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证券杂志。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新刊速递 | ... ·  2 天前  
科幻世界SFW  ·  悼念向际纯:中国科幻绘画的开拓者 ·  3 天前  
GiantPandaCV  ·  浅析主流 Alignment 算法与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证券市场周刊

五矿 | “央企”+“红利”,如何看待市值管理新规下央企板块的投资价值?

证券市场周刊  · 公众号  ·  · 2025-01-09 18:04

正文



徐丰羽


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

执业 编号:S0950524020001



核心要点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做好央企市值管理对于经济稳增长、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资本市场改革重心已由融资端转向投资端,市值管理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环节, 中央企业将作为市值管理的“排头兵”,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中特估”+“央企市值管理”背景下,中央企业将继续维持高分红水平,破净国企估值有望迎来向上修复空间。建议关注央企板块的红利价值配置机会。

/ 事件描述 /

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 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继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后,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层面发布的市值管理指导性意见。

/ 事件点评 /

/ 什么是市值管理? /

“市值管理”概念最早由施光耀于2005年提出,在股权分置改革启动、股份全流动背景下,市值管理必要性应运而生。 市值管理包含三个阶 段: 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 。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高水平的市值管理离不开上市公司优秀的基本面 ,企业通过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引入ESG理念等方式提升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最终体现为内在价值的提升; 除了内涵式增长,并购重组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改等外延式扩张方式也是价值创造的核心环节。 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当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出现偏差后,企业通过有效管理内在价值,凭借回购、增持、分红、再融资等手段进行时市值管理,传递积极信号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目的,为了使上市公司的股价能够客观反映自身内在价值和市场预期,建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应当成为企业应有的常态化机制。


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版“国九条”)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中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也是市值管理首次被写入资本市场纲领性文件。由于缺乏规范性、指导性意见,某些上市公司通过操纵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来影响股价,进行“伪市值管理”,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和信心。202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4年版“国九条”),强调“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在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总基调下,资本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也将步入强监管周期。




/ 为何市值管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

资本市场改革重心已由融资端转向投资端,市值管理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环 节。 2024年1月,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只有广大投资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才能有牢固的根基,从而真正实现稳市场、稳信心”。资本市场的投资端和融资端是一体两面,只有加强投资端建设,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才能为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从而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新“国九条”压实上市、交易、减持、分红、退市等全链条各环节责任,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资价值回报投资者。2024年9月24日“金融高质量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上,吴清主席重点提及“市值管理”,会后征求意见稿火速落地。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作为新“国九条”“1+N”配套政策,《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了投资者回报。我们认为,当下资本市场大力打造投资端建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不仅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以投资者为本”理念的体现。作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环节,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也将开启规范化发展新篇章。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做好央企市值管理对于经济稳增长、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中央企业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我国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中都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截至2024年12月17日,中央企业上市公司总数462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8.59%;总市值94.63万亿,占A股总市值的31.04%。从行业分布看,中央企业广泛分布于金融、电子、生物医药、电力设备、国防军工、公用事业等核心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骨干力量。通过对比2009年以来指数的涨跌幅情况,可以发现,中央企业100指数与上证指数、沪深300的走势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做好央企市值管理对于稳定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重要作用。2024年1月,国资委 表示“正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4月新“国九条”也提出“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 12 央企市值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地,中央企业将作为市值管理的“排头兵”,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强化正向激励/


《意见》共九条,从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出发,旨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规范中央企业开展市值 管理工作。 我们对《意见》的要点做出以下归纳:

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为目的,发挥中央企业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意见》第一条点明央企市值管理的作用,即“着力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以央企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在稳步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价值创造)的基础上,夯实市值管理工作基础,切实发挥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明确央企市值管理“工具箱”。 价值经营环节,《意见》鼓励:①提高投资价值的并购重组。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央企应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赋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通过并购重组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②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提高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获得感。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③将股票回购增持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建立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2024年“9.24”新闻发布会以来,央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火速落地,我们认为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将构成央企常态化回购增持机制之一。价值实现环节,《意见》提出:①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出席控股上市公司集中路演、业绩披露等活动,向投资者阐明控股上市公司的战略定位、功能使命、愿景目标等;实事求是介绍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成果;广泛邀请投资者、行业分析师、媒体等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增进市场认同。②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健全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必要的主动自愿披露,提升上市公司透明度;完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管理体系,高水平编制并披露ESG相关报告,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示范作用;维护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切实维护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


高度关注长期破净公司,切实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意见》高度重视控股上市公司破净问题,提出“将解决长期破净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指导长期破净上市公司制定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并监督执行”。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长期破净公司是指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的上市公司。此外,“国有企业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考核的硬性目标。我们认为,央企上市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应以PB(市净率)≥1作为估值提升目标。


强化正向激励,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意见》强调“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强化正向激励。我们认为,通过建立与市值相关联的激励机制,是市值管理价值经营的重要环节,将负责人考核与市值管理效果绑定,有利于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 “央企”+“红利”,
如何看待市值管理新规下央企板块的投资机会?/


分红是央企常用的最常使用的市值管理工具,央企也是A股市场上的分红主力军。 相对于并购重组、回购,目前分红是央企最常使用的市值管理工具。从分红规模看,2019-2023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和中央企业分红总额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2023年中央企业累计分红总额10390.06 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的46.58%,是上市公司分红的主力军。从分红意愿看,2023年中央企业分红数量占比77.92%,高于地方国有企业(67.91%)和民营企业(73.74%)。2023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3年修订)》,明确鼓励现金分红导向,推动提高分红水平。2024年,新“国九条”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和《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分红作为市值管理工具箱的重要工具。2024年12月18日,中国结算发布“2025年1月1日起,对沪、深市场A股分红派息手续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的通知。我们预计,政策端的大力支持下,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将持续运用分红工具做好市值管理。



“低估值”+“高股息”,建议关注央企板块的红利价值配置机会。 2016年以来,中证央企指数(000926.CSI)的PB(LF)明显低于主要权益指数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800,但股息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指数,板块呈现出“低估值”+“高股息”的特征。我们认为,在“中特估”+“央企市值管理”背景下,中央企业将继续维持高分红水平。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指出“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破净国企估值将迎来修复空间。宏观政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下,房地产政策优化,化债力度空前,银行基本面有望迎来 修复。 建议关注受益于本轮以市值管理为核心的央企改革红利、估值中枢较低的银行板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