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老师阅卷人/福利/在线答疑/资讯/经验/干货
走过考研,说实在我心中确实始终如一潭泉水,波澜不惊,没有很多人那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考研就是拼命”之类的激扬之感,也没有在选择学校时那种“非生即死”的英雄气概。我深感学习是一种平常事,是一件每天都有所收获的事,而不是依心情而定,想学有勇气时一学一整天,不想学时则无所事事、毫无目的。
对于选择学校来说,我认为理智和实力最重要,虽然我欣喜于自己报考清华大学能达出
449分
的成绩,但我仍然认为是否选择或者考上清华大学并不能定义未来,更不能决定一生的成与败,而理智的选择过程和默默奋斗的过程则是一生受用无穷的财富。之所以说学习过程是一个波澜不惊的过程,这是我想和大家交流的内容。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
英语等同于实力,而绝非技巧
。有很多人都信奉于某些成功的技巧,不用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拥有高分的能力。在这里我劝大家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学,英语绝对是实力的象征,没有真正读懂的实力,任何技巧都是花拳绣腿、表面功夫,不会对取得成绩有任何帮助,当然信不信都在大家,事实上总有一天大家会知道谁对谁错,只是代价沉重罢了。
下面我要说说方法与材料,从英语的本质出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必然应当每天都要坚持学,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非常痛苦的思考如何学习英语,我得到一个结论:从语言的目的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发展过程是在交流中不断演化的过程来看,语言不可能像科学一样经得起理论推导,也更不可能是某天头脑一时明智起来,领悟了语言的真谛,从而在考场上获得高分,而
正确的学习应当是每天坚持学、学一点,不要多,一两篇而已的过程
。
下面我说一下取得英语高分的保证。
英语=单词+语法+真实实力
,单词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没有一定单词量是不可能读懂文章,但单词学习的过程且不可采用买一本单词书辛苦背的过程,而应当是每一天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单词查找的过程,查多了也就会了。
要知道一个单词本身没有意义,只有融入环境才有意义,背单词只能使你记住开头的那一两个意思。
即便这样也没有几个人能从头背到尾(即使背完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知道你不信,其实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牛气的多,人的失败估计也多出于此吧。不过就算让一步说,坚持正确的方向也肯定比坚持错误的方向达到成功要容易的多。
只有融入环境,单词才能具有具体的、最合适的、最正确的意思(教育部考试大纲中所列英文单词没有给出中文解释的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此),所以对于单词不仅应认识而且应有能够从环境中推得最合适意思的能力才最为重要。这里我建议大家买一本朗文或牛津词典就好,除此之外,要报辅导班进行系统化的复习(该花的钱一定要花,我就为此买了一本全新的朗文字典,事实证明这一策略非常实用)。
语法
很重要,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是不能进行快速断句、快速区分句子结构、快速获取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更不能解决英译汉的试题,要知道每年真题的话题各不相同,每篇论述中心思想各不相同,但每篇都是借助相似的语言结构表达中心思想而已,如果有区分句子结构即句子关系的能力,即语法能力,那文章是什么话题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
作文
来说,我劝大家不要背所谓的高分作文,而应当在每天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好的句子,适合的句子,从而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并且多写多改,我从8月份开始每周写2篇,坚持到考前一周,周二一篇,周五一篇,现在看来这是非常合理的、可行的、并且具有具体的可操作性。
有了上述的学习过程能必然使实力大幅度提高,但同时需要一定量的试题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就是真题,这里我建议大家做真题,千万不要采用一做做四篇或更多、然后对答案、然后看解析的方式,有时多对2个题开心的不行,少对2个题则懊悔的不行,其实在短时间内一个人的能力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你看解析的过程就是放弃分析、放弃提高的过程、没有自己分析提高的过程。
我当时
对待真题的策略
是每天一篇,绝不多做,每篇都要仔细分析,包括单词、语法、句子结构、表达方式、行文思路、文章结构、文章背景(甚至有时候我能推测作者的阶级背景、时代背景、国家、国情、家庭等等),并且开始我也对不了几个,但我从没有看过解析,因为我知道学习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不追求一天就都会了,这些所有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在我的头脑中陪着我一起学习并不断提高能力,有时候我回头看以前错误的题突然都会了。
政治我感到是我付出最少的一科,从成绩看我自己还是满意的。我之所以付出的少我觉得是因为我用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我看到很多人从早学到晚,学的特别累,特别困,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因为他们没能把握政治的本质并且没有把政治的学习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而是把政治看成了单纯记忆的过程或是靠最后三个月的过程或是靠押题的过程或是靠点题的过程或是靠种种不合实际的方法的过程,而我认为
政治是一门人达到对事物正确分析的过程和方法,理解并具备真正分析的能力才是这一科的真正目的
(即便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章节包含着很强的政策性,如,但政策背后也有其深刻的背景)。
所以每天当我不想学眼前的科目的时候我总会拿出手机听一听政治大纲解析(即政治红宝书)的MP3,其实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想法和方法就几乎没让我花什么力气在政治上。当然理解的东西不一定正确,所以还要有一个检验和修正的过程,可以看出方向明确之后学习过程简单easy且省力,最重要的是节省时间,因为考研比的就是时间利用效率,谁能在单位时间获取最好的资料、实现最高学习效率、收获的更多一些,则就会胜出一步。
数学就是考研中成就高分最重要的一环,没有数学的高分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成绩,那么要如何学习数学呢:
数学真正重要的是其理论本质和所传递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这里也希望大家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概念没有彻底搞清楚一知半解则做题就把握不准、定理公式只记形式不识本质则会在关键的地方出现重大原则性错误。这里我要感谢北大数学系的学姐,她给的视频教程资料让我理清了数学的体系、学到了数学的思维方法、理论本质、论推理,那段时间的学习形成了数学成绩的所有基础。
其实我认为对数学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很重要,因为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要知道时间对于考研来说就是生命(这里不但指时间长短更为重要是指时间的利水平和效率),也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要知道当你花了大把的精力却没有收获的时候是会打击信心的,甚至可能放弃你所期望的学校,那么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当如何呢?从学姐给我的视频教程及资料及我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由重到轻的顺序我概括出应按如下6点予以加强:
(一)
建立数学的理论体系,这里要强调高数、线数、概率都自成一体,其分析的思维方法各不相同,当然也不能人为割裂其内部联系;
(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我在学习过程中看到很多人每天不停地计算浪费大量的时间,要知道算对不等于学会,计算永远都是为思维服务的,没有数学思维能力有意识的提高即便得到相同的成绩也要比别人多付出2到3个月的时间;
(三)
注重各学科中起支撑理论体系的章节;
(四)
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要知道这不仅是考研中考察的主要内容也是处理难题的基础,以上四点是我从高数、线数、概率的实际学习中、视频教程中总结的,并不断形成和提高了数学方面的能力。
(五)
在此基础上要有适当的习题加以练习,如同我们用的高等数学、概率、线数教材的第一版都在1970年到1980年之间出版,远早于我们出生时间,到今天也仍然是必备教材,现在我们用的不过就是版面和纸张变化了的教材而已。而我看到很多人都要买最新出版的书,拿到新书似乎有了成绩的保障,这使我想起弥勒佛的“大肚能容,容尽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尽世间可笑之人”其实“新”只不过给他们带来心理的安慰罢了,远非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维方式更不是成绩。
(六)
上述过程不是孤立的或单一的学习过程,而是在同一学习过程中都要加以考虑,在意识的参与下轻重分明的进行学习,最终形成完备的数学思维和真正的强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