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鼎晖文化产业基金的合伙人陈悦天在华泰证券年度策略会上以《娱乐产业的下一个浪潮》为题分析了2016年文娱市场的趋势和下一步的投资机会:
1)传媒领域的大投资逻辑一条是底层技术的更迭:传播媒介→传播结构→新内容诞生;另一条是主流人群审美的变化,比如如今喜欢二次元的年轻人群会把二次元逐步带入主流社会。
2)对于想要成为传媒集团的公司来说,市值和现金流非常重要、金融业务和主营业务的结合也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买家能力和后续的整合经营能力。
3)2016年的各个细分市场:二次元和ACG已经开启了货币化进程,这个进程中社会化营销的作用将越来越大;IP的投资需要成体系和系列,本质上IP是降低内容的再营销成本;剧集公司ToB属性决定需要做多内容门类突破天花板;综艺需要往剧集化思路走,填充Storyline;电影是一种奇观效应,3-5亿元的保底是比较正常的价格。
4)未来会发生什么?圈层的割裂越来越明显;短视频将取代长图文成为常态,CP和后端变现环节或许更有投资价值;VR时点尚未成熟;AI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未来人类的价值将或许构建在「情感」和「想象力」两项基础之上。
我们将分为上中下三篇推送这次的文章纪要,本篇为中篇,主要包括
3
),干货满满,敬请大家期待
~
【小说】
我下面按照前面说的内容门类,简单盘点一下2016年的情况。今年阅文,线上阅文第一名,掌阅也不小,掌阅现在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影视和漫画业务。阅文今年是尝试把它的后端IP进行经营,《择天记》先拍动画片,我不知道具体的状况,阅文有些外部数据的公布,说《择天记》的播放量还不错。接下来要拍鹿晗主演的网剧。值得期待另一个IP是阅文的《全职高手》,现在在拍动画片。看了PV还不错,具体要看播放状况。
去年三大民营书商,新经典、磨铁、博集天卷,新经典报会材料年利润大概靠近1亿。在内容后端经营方面,小说门类几家公司都有成效,比如磨铁拍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票房表现很好,明年会上《悟空传》,但是还都需要观察。
轻小说在中国没有怎么起来,因为中国人阅读纸质书的习惯不是很好,轻小说还是依赖纸质媒体,日本有比较好的环境。轻小说在中国的概念和日本的概念不一样,你在中国打开轻小说网站和App,还是在用网文的方式展现这些内容,但是轻小说应该在题材选择、内容呈现和阅读体验上都有特殊的地方:
-
题材都是幻想类题材;
-
在内容呈现上面,基本都是对话的方式进行,没有大篇幅的场景描写。
-
每一页印很少的话,差不多十行字。
-
纸是很轻的纸,所以翻看轻小说的体验和翻看漫画某种程度差不多,翻的速度很快,读者的阅读成就感特别强。
这种样子的真正意义的轻小说在中国没有看到,没有看到有人做出来。
【二次元】
二次元,今年很重要的趋势是二次元货币化真正开始,网易的《阴阳师》月流水很高。暖暖差不多1亿月流水。英雄互娱最新的游戏预计3亿月流水?这标志着二次元货币化真正意义开始,大家认为这个领域是有钱赚的,以前大家只是说年轻人喜欢看,现在真的真金白银有流水,明年状态可能更好。
比较值得讲的是《阴阳师》的社会化营销,9月初上线后,11月30日在微博上面话题阅读量27亿次,每个月增加15亿左右的阅读。百度指数也是从9月初开始往后不断提升,目前是手游热门排行榜第三的,第一是王者荣耀,第二是球球大作战,第三个是《阴阳师》。
《阴阳师》的社会化营销是这个项目最成功的地方,初期找很多的KOL,里面有很多同人画师,二次元游戏比较在乎人物形象,他们初期找很多画师做很多同人向的传播,初期征稿和人物形象找了很多P站有名的画师,还有半次元的画师。除了做同人传播,借助KOL还做了很多营销热词,比如SSR的抽取,同时配合B站当时非常热的《极乐净土》舞蹈做了很多同人的舞蹈,相当于学校刚刚开学,所以同学之间经常讨论的新鲜话题。我圈出来的这两个bilibili上的弹幕视频,前面一个是粉丝自己做的,B站发现了,马上用了首页资源重新再推了一把,热度还是非常高的,运营很到位。同人传播借助微博的KOL、画师、核心圈传播,配合B站做视频传播,我觉得都是很好的营销手法:大家可以联想到今年的《大鱼海棠》的营销,也有大量人做B站视频。《大圣归来》也有大量人做B站视频。现在打开bilibili的网站会有大量的人讨论《你的名字。》。
整个《阴阳师》的官方微博, 9月15日之后转发量和评论量有明显的提升,国庆假期热度再提升。长假营销的手法很像电影的营销。用户看这个游戏是个自动战斗的卡牌游戏;一是看画,还是比较精美,游戏的玩法说带来多大的新鲜体验也没有;二在在游戏的操作感层面,核心玩法层面创新并不多,主要是画风精美、比较漂亮、比较贴合人群的需求,同时有比较长的故事。很多用户为了推进游戏的后端故事消费,是愿意掏钱出来抽卡的,和朋友有话题聊。我觉得这些都是下面二次元新人群做一些游戏比较重要的方向,以前的核心玩家比较追求游戏本身的体验,现在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内容消费层面的。
谈到二次元肯定还要观察bilibili,有几件事:一是冠名上海男篮,这是很好的营销点。上海男篮比赛,B站会官方发东西,也有直播和弹幕,算是跨界营销比较成功的案例;二是《极乐净土》这个内容在整个UP主圈引起比较大的反响,有比较多的创作量和播放量。以前比较热的门类B站是动画游戏比较多,现在可能宅舞、MMD、鬼畜视频播放量也比较多。
而从最新的搜索榜里可以看出来年轻人在二次元里面比较喜欢看什么内容,从B站长期的观察,可能下一代人群比较喜欢几个题材的东西:他喜欢幻想架空的东西,不喜欢现实的东西;他会比较喜欢LGBT的东西;还有电子化的东西:电子音乐、电子舞曲,还有延伸出来的一些舞蹈和表演等。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国风二次元,今年墨明棋妙办了一次鸟巢演唱会,4万人的场子坐得满满的,这是去年讲到的内容题材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方向里比较好的门类。比如“墨名棋妙”的古风歌都是文言文填词,中文的文言文填词的表意密度比英文、白话文高,他可以在一首歌的过程中讲完一个故事,一张专辑十首歌可以讲出一个IP。这个方向可以做音乐IP的后端延伸。
【动漫】
今年漫画工作室拿到很多钱,投后的估值初期的团队像鲜漫这样的可能2亿以下的估值。成熟工作室(时间比较久,有比较成熟的IP)差不多5亿人民币的估值。这三部作品(《一人之下》、《灵剑山》、《狐妖小红娘》)都是比较热的动漫作品,也都在腾讯动漫放。他们的制作公司都是一家,就是绘梦文化。这些漫画工作室融钱以后,都说要用自己的钱做动画片。其实仔细研究后就知道国内2D产能非常缺,这不是光靠钱能解决的。有比较成功作品的动画工作室有几个:一是绘梦文化,二是重庆的视美,还有就是卢恒宇和李姝洁工作室等这几个工作室有产能,但他们的排期都排到2018年了,所以2017年要通过动画片来炒热IP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漫画工作室自己招动画导演、分镜、原画、作监才能完成,但这样做人才的培养周期又非常长。
另外一个要讲的是条漫领域,快看的融资算是完成了,看前面几家漫画工作室,你会发现他们都是有净利润的公司,我后来研究了一下这些净利润从哪里来,结论是基本上源自于平台补贴,平台给的单价是非常高的,基本上达到400元/P以上,以前纸媒大概150元/P,平台拿大量钱做补贴,大家是要烧量的。条漫去年有红利,快看迅速崛起,而底下是网易漫画、漫画岛等,加上咪咕漫画、腾讯动画,这几家是最大的漫画分发平台。
当2D动画如果缺产能,大家就去3D里面想办法,这个存量产能高,因为以前做3D特效的公司或者电影的公司,哪怕是帮游戏做动画的公司都是很容易迁移到做3D动画的领域,依赖于他们生产线和工具优化,比如若森一开始做《不良人》是拿了游戏引擎过来做的,开发了很多插件,速度就快。在3D动画领域有几家公司要提一下,北京若森,玄机科技(发展的很好,做《秦时明月》)。中影年年帮腾讯做《勇者大冒险》。还有一家三板上市的公司舞之动画,做了一个《太乙仙魔录》的IP,这几家公司在产能层面和品质层面都不错。画江湖开始拍网剧,拍的品质感也很好。3D动画领域有独立IP,并且现金流比较好,能长期生存的公司还是比较值得关注。
【
IP
】
去年定义了一下IP,我自己如果投IP有几个标准:
①单部作品不投,可持续性太差
②我会倾向于投IP平台,以前可能有成功案例像阅文、有妖气、快看这样的,新的平台诞生IP,像做音乐的墨明棋妙或者像橙光这样做AVG互动小说的可以诞生IP的比较值得投资,因为有持续性
③如果一定要投单个IP要从三方面分析,人物线足够多、足够复杂;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立的故事线;世界观层面,通过故事线的描述,世界观要相对完整。
比较成功的像漫威和AKB48这样的才有潜力。漫威是角色,AKB是成员和成员产生的故事。暴雪基本上四个游戏都是往大IP方向做,这才是正确的经营思路。中国有哪些IP值得好好看?几个东西,《九州缥缈录》,《盗墓笔记》,《全职高手》是人物足够多、故事线足够复杂、世界观足够复杂,这样的内容的诞生要求内容量多、时间久、周期长,基本上10年周期培养一个IP,可能《不良人》、《秦时明月》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其他的,就没了
【电视剧】
剧集这边,今年最火的是《微微一笑很倾城》,头部影视剧公司的产片量差不多,一年三四本左右。收入因为电视剧公司是B端商业模型,相对比较稳定,比较容易卖。相应的问题就是天花板也比较明显,所以这是需要一些其他的内容门类的经营或者商业模式的优化来做突破的,光做电视剧一个业务是不够的。
变化趋势是可能冒出一些新的题材,偶像谍战片,幻想题材,年轻人要看,跟我前面说的B站观察到的内容趋势一致,肯定是幻想题材,基本上都是玄幻题材。商业模式也稍微有些变化,比如视频平台可以去参与到这个剧的出品,或者视频平台自己定制剧(《最好的我们》),或者做其他内容门类的改编(《画江湖之不良人》),也是非常成功的,这是新的趋势和变化。我觉得比较需要强调的是幻想题材,做奇幻、科幻、玄幻的东西,在后面的PPT里面也会看到。
【综艺】
综艺比较容易让人疲劳,而今年网综的问题是因为突然之间做太多,大家是娱乐需求,很难做出差异化。除非把综艺往剧集化方向推,里面的嘉宾比较固定,每个人自己的故事线,然后每次基本上是有一个故事,大概有一个脚本、有戏剧冲突在里面。湖南卫视《一年级》也会看到里面有明显的编排桥段,虽然靠嘉宾现场发挥,但是脚本相对固定,综艺往剧集化方向推值得尝试。但是其他普通的这种门类,我觉得比较难做出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