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连源
作者:朱锦河、魏承旭
近日,一则短视频将
“娘炮”
一词又推上了热搜……
视频介绍到,
“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对同一个名词的不同理解,不过我相信人类很多审美和健康的概念是亘古不变的,不知道各位对
‘男人’
这个词怎么看?”
“娘炮”
一词上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是2018年央视《开学第一课》,作为全国中小学开学之季必看的节目,教育部办公厅当时也发文,要求学生及家长共同观看。
播出之后,
“娘炮”
便成为现象级的一个热词,饱受争议,很多家长都破口大骂,
这种
“洋文化”
到底让孩子们变成什么样子!
诚然,存在即是合理的,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应该允许社会中存在不同的姿态。
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
一味偏激地指责,动辄冠以
“娘炮”
之名,是一种对“温柔”男儿的侮辱,也是一种对多元文化的扼杀。
要知道,花枝招展、会开屏的孔雀,那都是
“雄性的”
。
可如果这是资本的批量生产,为了迎合扭曲的价值观或者为了吸引眼球,那么它就可能给年轻人,年轻的男孩带来严重的误导。
现如今的小鲜肉受韩流影响,也都开始化起了浓厚的妆容,尽显
“阴柔”
之美,这种风向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其导向也必将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心。
娘炮文化最直接的来源是韩国和日本,韩剧日剧以及韩国很多的明星组合在中国红极一时,
韩版韩风韩剧渐渐火热,
其实间接地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生活。
在《三体》里描绘的人类未来中,男性人类在外表上普遍女性化。
“程心看看那几个人,他们面容白嫩姣好,长发披肩,身材面条柔软,仿佛骨头都是香蕉做到,举止是那么优雅轻柔,说话声音随着微风传过来,细软而甜美……在她的时代,这些人在女人中也都属于女人味最浓的那一类。”
而这是不是也正应了一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呢?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大事。
关于男人,关于血性,小编有一则视频印象比较深,在几年前的男篮世界杯比赛中,在与美国队的比赛前,新西兰球员集体上演了毛利族战舞,战舞是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传统舞蹈,源自古时开战之前的出战舞。
虽然面对强大的美国
“梦之队”
,但是新西兰的战舞强烈的激发着球场上每一个队员的斗志和血性。
在一开始的视频留言区中有一则引起了小编的注意:
“如果男孩子到了18岁都必须要当兵就好了。”
军队到处都充斥着男性荷尔蒙,让从军尚武成为风尚,军人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偶像。
郁达夫说过:
“一个没有英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群可怜的生物群体,而有了英雄人物却不知道崇拜和爱戴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军营里的“男神”应该是什么样的吧。
他们不需要涂脂抹粉,却照样帅气惊人英姿飒爽,坚定的眼神,铿锵的步伐加上强壮的体魄,那才是霸气;
林海雪原,他们坚守岗位,寒风彻骨,他们始终挺拔如松;
我们都知道钢铁般的肌肉是硬汉最直接的体现,
但真正有血性的军人,又何止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呢?
前段时间第73集团军某部三名战士救助车祸女子,并无偿献血的事就让我们看到了军人的血性和担当,在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他们挺身而出,果断出击。
在一次五公里考核时,某部战士成禄军带伤上阵,途中身体不适,但是为了不拖连队后腿,他咬着棍子跑到终点,这一举动让不少战友震撼不已,而像这样的例子军中还有很多很多。
2019年的奇兵比武相信至今让人难忘,某部车组B018车组从预备组一路反超,逆袭斩获陆军第一,整个过程中,只有经历过的参赛人员才能够体会到里面的艰辛和不易。
为了荣誉为了胜利奋斗到最后一刻,伤痕累累也依然永不言弃,这就是军人本色。
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军人,就是要有纯粹的忠诚初心,听党指挥、绝对忠诚,有我无敌、敢打必胜!
就是要有极强的荣誉意识,崇尚荣誉、追求荣誉,为了胜利一无所惜、除了胜利一无所求!
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平时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就是要有顽强的钢铁意志,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就是要有敢于胜利的血性虎气,再苦再累决不退却、再险再难决不畏惧、再好再强决不止步!
就是要有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疫情不退,我们誓死不退!”
这就是属于我们中国的
“基因改造工程”,
你血液里流淌
“红色基因”
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