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辅酶Q10这一营养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提高,辅酶Q10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营养品。其全球90%的产能被中国企业占据,且在中国市场上也表现强劲。辅酶Q10在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领域有广泛应用,并随着消费者抗衰抗老意识的增强,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也在增加。同时,营养品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产品形态、研发、渠道等方面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辅酶Q10因“阳康心肌炎”需求拉动而走红,逐渐走进大众视线,虽然后来专家辟谣其不具备预防心肌炎功效,但辅酶Q10依然被视为维持身体活力和支持高能需求器官的关键因素。
辅酶Q10在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领域有广泛应用。除了其传统的药品和保健功能,现在也被添加到化妆品中用于抗衰和抗氧化。
中国企业垄断了全球90%的辅酶Q10产能,其中金达威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方面表现出色。
营养品行业在近几年发生了深刻变革,产品形态日益剥离药品属性,朝着轻养生、剂型零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产品研发更注重场景化、分龄化,渠道方面也从倚重直销、药店向全渠道化转型。
营养品有望成为消费行业下一个
“流淌着奶与蜜的圣地”。
2
023年初,一款小众营养品遭遇抢购,与电解质水、罐头、蒙脱石散、布洛芬等大众消费品共同跻身于热搜词条中——
这款营养品便是辅酶Q10。
受到“阳康心肌炎”的需求拉动,辅酶Q10在当时的搜索量一度飙升2500%,各大厂家纷纷传出卖断货的消息,这也是它为数不多闯入大众视线的高光时刻。
尽管当时便有不少专家出来辟谣,证实辅酶Q10不具备预防心肌炎的功效,更遑论治疗,但对于养生概念日益加固的国人而言,经此一役,辅酶Q10已不再是“查无此人”的存在。
伴随着辅酶Q10逐渐家喻户晓,消费者们才惊讶地发现,
这款在国内鲜为人知的营养品,其全球90%的产能却被中国企业占据。
而从第一款辅酶Q10产品获准上市至今,辅酶Q10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不过18年。
“银发经济”拉动辅酶Q10强劲增长
所谓辅酶,顾名思义,是指酶的辅助因子,帮助酶发挥其催化作用,促使生物化学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辅酶Q10是辅酶的一种,参与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是细胞产生能量的关键。
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细胞中,尤其是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等高能量需求的器官,因此被视为维持身体活力和支持高能需求器官的关键因素。
除了促进能量生成,辅酶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支持心脏健康;改善运动性能、减缓疲劳感等生物学功效,被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卡尔·鲍林称作
“万能营养素”
。
目前辅酶Q10广泛应用于药品和保健品领域,在药物治疗领域,辅酶Q10可起到保护心血管、辅助癌症治疗等效用;在保健品领域,辅酶Q10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疲劳、美容护肤等。
除了药品和保健品,辅酶Q10原料还部分应用于化妆品行业,华经情报网报告指出,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是辅酶Q10应用的主要领域,其中保健品应用占比最高,达到61%。
不同于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钙铁锌硒等),辅酶Q10能够靠人体自生合成,因此不少专家指出,
对于健康人群,无需额外补充辅酶Q10。
这也导致了尽管辅酶Q10效用极佳,但却难以像维生素、矿物质这类营养品广为人知,其市场规模也极为有限,
截至2021年,辅酶Q10全球市场规模也仅有4.92亿美元。
从全球范围来看,辅酶Q10应用占比最高的属北美地区,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5%,其次是亚洲地区,占比为34%,其中中国市场规模截至2021年仅有4.2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合成辅酶Q10的水平会逐渐下降,另外患有心脏病等特定医疗状况的人群,体内的辅酶Q10水平也较低。
因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辅酶Q10正乘着“银发经济”的风口迎来快速增长期。
《2022全家营养第四餐消费趋势洞察》指出,当下中老年人群偏好的保健营养品类中,维生素和钙铁锌等元素分别占据前一和前二的位置,
辅酶Q10则位列第三,高于胶原蛋白、益生菌、褪黑素等热门品类。
2023年初,疫情防控结束后的“阳康”效应让具有“保护心脏”效用的辅酶Q10迅速走红,汤臣倍健、斯维诗、同仁堂等品牌旗下的辅酶Q10产品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月销量破万。
之后辅酶Q10并未就此沉寂,
2023年辅酶Q10入围“2023年淘宝年度十大商品”
,淘宝热搜热度值飙升到923万。
魔镜洞察数据指出,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主要媒体平台关于辅酶Q10话题的声量达到了10.1万次,同期内,
辅酶Q10相关的产品在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约为31.3亿元,同比增长了94.8%。
还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的中青年人群面临着职场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不少原本属于中老年范畴的疾病开始有了年轻化的苗头。比如心血管疾病,《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受调查人群中(20至59岁),20至39岁的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为44.3%。
在“以养代医”的趋势下,中青年人开始主动关注生命健康,截至目前,小红书平台中“辅酶Q10”相关笔记已经超过11万条,相关商品超过2000件。
而据魔镜洞察调研,辅酶Q10话题的发帖人群中,以21-35在内的人群为主。
无论是愈发壮大的“银发经济”,还是不断年轻化的养生潮流,都让辅酶Q10得以从小众营养品中脱颖而出,走向大众化。
当然,成就这一切的另一个关键是供给,而在这点上,中国企业早已做足了准备。
垄断全球90%产能
辅酶Q10的发现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1958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Karl Folkers博士确定了辅酶Q10的化学结构,且在实验室中首次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出了辅酶Q10。
此后大量关于辅酶Q10的基础研究蓬勃开展,70年代后,辅酶Q10的工业化量产开始逐步落地。
此时期辅酶Q10的主要产地为日本,1974年,日本日清(Nisshin)制粉株式会社用半合成法实现了辅酶Q10的工业化生产,并将其作为治疗心脏病的药物。
日本也是最早开发和生产辅酶Q10的国家,早期阶段,全球90%的辅酶Q10供应均来自日本。钟渊化学、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旭化成、日清制药株式会社四家日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垄断了辅酶Q10的供应。
我国的辅酶Q10市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
1982年,我国卫生部药政司批准辅酶Q10作为处方药品用于心血管类疾病的临床治疗
,并登载到中国药典上。
21世纪后,伴随着辅酶Q10生产技术的成熟,以及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辅酶Q10的产业化进程开始加速,并逐渐取代日本成为全球辅酶Q10的生产核心。
辅酶Q10在中国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
,华经情报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辅酶Q10产量超过1300吨,其中国内需求量仅超过200吨。
大量的辅酶Q10原料出口至全球各地,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我国辅酶Q10出口量为944.8吨,其中美国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比达60.17%。
从企业端来看,金达威2021年产量规模占比达29.43%,是国内辅酶Q10领域的“头号玩家”。
金达威成立于1997年,其创始人汪斌创业前曾在厦门一家氨基酸进出口企业从事外贸工作。
90年代保健品在国内颇受欢迎,1994年,国家统计局曾对35个大中城市进行调查,30%以上的家庭会买保健食品馈赠亲友。保健品行业的创业浪潮也不断迭起,红极一时的“三株口服液”、“中华鳖精”等产品均在此时问世。
年轻的汪斌也在寻找机会,但他没有直接做消费品,扎根行业颇深的他敏锐地发现这些保健品的原料大多都依赖进口,于是汪斌直接做起了原料端的生意,致力于原料国产化。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2011年上市前,金达威在多个原料赛道均站稳了脚跟,
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辅酶Q10生产企业之一,在维生素A和维生素D3两大原料领域,也占据全球前列。
(图源金达威招股书)
金达威上市后,汪斌开始思考企业未来的走向,“往下游发展的话,我们有自研原料品质优势,并且保健品行业前景广阔,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较为成熟,这条路或许可行。”自此金达威开始在全球寻觅合适标的,从2015年到2021年,接连并购、参股了11家企业。
时至今日,金达威在原料端覆盖了辅酶Q10、NMN、DHA、ARA、维生素K2、维生素A及D3六大类原料,在品牌端则拥有Doctor’s Best、舞昆、Zipfizz、ProSupps、LEAN BODY 等五大品牌矩阵,
已成为囊括上游原料供应、中游制剂生产、下游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公司。
2023年财报显示,金达威全年营收超31亿元。营养保健食品业务尽管后来居上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但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辅酶Q10原料商,辅酶Q10系列产品营收仍占比23.65%。
辅酶Q10行业集中度高,除了金达威,国内辅酶Q10的主要生产企业还包括神舟生物、新和成、浙江医药。时至今日,中国辅酶Q10产能在全球占比超90%。
结语
伴随着辅酶Q10大众化的进程,其产品也愈发与消费品贴近。
在应用领域方面,伴随着消费者抗衰抗老意识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