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后浪
~先读书,后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过个舒心幸福年 ·  昨天  
最高人民法院  ·  入库参考案例:周某春等36人诉重庆市涪陵区规 ... ·  3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鱼卖得掉!钱一定拿得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后浪

终于腊八了,过年的心蠢蠢欲动

后浪  · 公众号  ·  · 2025-01-07 18:00

正文



2025

01/07

过了腊八

就是年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农历年收尾的尾声,也是新春开始的序曲。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暖身更暖心,还承载着对未来日子的美好祈愿。



腊八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是上古重要的年终祭祀日。汉代之前,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从南北朝开始,腊祭被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腊的本义是“干肉”,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义》中说:“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意思是腊月是新旧交替的时候,人们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局部)

另有说法则是与佛教有关。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他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则成为了佛教的盛大节日。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迦毗罗卫国的王宫遗址


由徐珂编纂《清稗类钞》中明确提到:

“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人家亦仿行之。”

由此可见,腊八粥的起源可追溯到宋代,且最初是由东京(此处的东京指今日的河南开封)的各大寺院开始熬制的,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

北宋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又详细描绘了开封都城十二月初八日的风俗。

“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也就是在节日当天,街巷中会有僧尼作队念佛,以盆器盛粥供佛,并把粥分给穷人充饥御寒。

明代沈榜所著的《宛署杂记》详细记载了明代北京宛平县的岁时风物。书中提到:

“十二月造腊八粥,宛俗以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杂五谷米并诸果,煮为粥,相馈遗。”

这表明在明代,腊八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节日习俗,并且人们会互相馈赠腊八粥以表达情谊。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代富察敦崇所著的《燕京岁时记》则详细记载了北京地区的岁时风物。书中对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食材亦有详细的描述: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这段描述不仅列出了进阶版腊八粥的主要食材,还提到了粥的装饰和点缀,更反映出了清代腊八粥的讲究和丰盛。



腊八粥的配料和口味丰富多样,同样映射着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特点。在农耕社会中,人们依赖土地和农作物为生,因此对农作物的丰收和富足有着深切的期盼。


上古的粮食作物有所谓五谷、六谷和百谷。 按照一般的说法,五谷是稷、黍、麦、菽、麻;六谷是稻、稷、黍、麦、菽、麻。六谷比起五谷来只多了一种稻,这显然是因为水稻本是南方作物,后来才传到北方来的。(五谷还有别的说法,例如《孟子·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为稻黍稷麦救。”六谷也有别的说法,这里不列举。) 至于百谷 不是说上古真有那么多的粮食品种, 而是多种谷物的意思。

稷是小米 又叫谷子。 有人说稷和黍是一类,黍的籽 粒黄色 有黏性; 稷的籽粒白 色,没有黏性。 稷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最重要的粮食。 古人以稷代表谷神 社神( 土神) 合称为社稷, 并以社 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由此可见稷在上古的重要性。

黍是现代北方所说的黍子,又叫黄米。《诗经》里常见黍稷连称,可见黍在上古也很重要。上古时代,黍被认为是比较好吃的粮食,所以《论语·微子》说:“杀鸡为黍而食之。”麦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大麦叫麰,又名来牟。菽就是豆。上古只称菽,汉以后叫豆。麻指大麻子,古代也供食用,后世还有吃麻粥的。《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苴就是麻子。麻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古代以丝麻或桑麻并称,那是指大麻的纤维。谷是百谷的总称。禾本来专指稷,后来逐渐变为一般粮食作物的通称。粟本来是禾黍的籽粒,后来也用作粮食的通称。梁是稷的良种。古人常以稻粱并称,认为这两种谷物好吃;又以膏粱或粱肉并称,认为是精美的膳食。


选自后浪传统文化编辑部出版图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以此可见,腊八粥中选用的谷物和豆类等食材,都是农耕社会中常见的农作物。这些谷物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物,常用于祭祀和祈福活动中。在腊八粥中加入这些谷物,不仅是为了增加粥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更是为了表达一种敬意和祈福。

在现代社会中,腊八粥则已然成为了一个广受欢迎的传统节日食品。许多家庭会在腊八节这一天聚在一起共同熬制腊八粥,享受家庭团圆的温馨时光。它的制作技艺和食材选择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但无论如何变化, 腊八粥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