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蒋校长
非知名军网铁血网创始人,五道口男子技校辍学,军品材料砖家;微胖界军宅戴表,懒癌强迫症晚期;女军迷之友(自认),战忽局临时工。
1947年的秋天,国民党海军青岛海训团的美制501型登陆艇“合永艇”因为不熟悉水道在苏北搁浅,被解放军阜盐大队智取缴械。
▲人民军队史上第一艘
现代化的正规作战舰艇
这个偶然的战果,成了人民军队史上第一艘现代化的正规作战舰艇。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成立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的指示,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了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组建了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人民海军自此正式诞生。
▲成立初期的人民海军
此时的人民海军拥有五花八门的舰艇350余艘,排水量总计12.5万吨。这些舰艇不仅数量少、吨位小、性能落后,战备水平也参差不齐。
若许轻捐变轻得,古来创业岂云艰。
自此,海军官兵们始终在踽踽独行中艰难前进,承担起了保卫祖国海疆的任务。
一、船!船!船!
1949年10月26日,距离人民海军正式成立仅过了半年。
下午3时许,硝烟弥漫、枪声四起,85师253团团长徐博在金门岛古宁头的阵地上望眼欲穿。
部队登上金门岛后已经鏖战一天一夜了,战斗减员很大,弹药消耗更大,官兵也是饥肠辘辘,尽管还在硬顶着,但是很明显,没有后续增援的话撑不了太久。
▲金门战斗前,253团领导合影
左一为团长徐博,右二为政委陈利华
尽管对岸的大陆似乎近在咫尺,但是他知道,后续增援已经再也来不了了。
他通过步话机向在对岸大嶝岛的85师指挥部发出了最后的声音:“我身边还有二十几个人,敌人四面进攻,情况紧急!”
次日凌晨,徐博和登岛部队的各团参与战友从古宁头突围,向金门山区转移,在转移途中陆续遭到敌军的围追堵截。
隔岸相望的军指挥所中,28军副军长肖锋像一头狂怒的狮子,在指挥所里来回走动。
▲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肖锋
金门战役是这位老红军战士的第一千三百六十五次战斗,也是他最后一次战斗,最难忘的一次战斗。
电台已经沉寂了。
电报队长姜从华用颤抖的手在报务日记上记下了时间:10月27日×时×分与登陆部队失去联络,并签上名字。
他说:“古宁头在地图上的代号为312。这个数字我永生不忘了。”
至此,在金门战斗中,我军登岛9086人中,被俘5175人,阵亡3873人,50余人失踪。
▲金门地区实拍图和卫星地图
▲金门登陆作战战斗经过示意图
传统的渡海作战,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 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二,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
金门战斗之败,恰败在这两条上,尤其是渡海工具。
在这场战斗前一个多月的1949年9月,蒋介石命令汤恩伯:敌军若来犯,必在每月满潮之时,务必要派海空军在此之前不断搜索敌船,凡可通海口各内河之上游一百海里内的大小船只,必须彻底炸毁。
蒋军飞机不光炸福建,连浙江、江苏沿海都炸了,甚至炸了上海造船厂。
▲蒋军轰炸时使用的B-24M轰炸机
二十八军采取了把船沉在水底下的办法才保留了三百多条船。
这三百多条船是大小不一,性能参差不齐的民船、渔船,而且在募集船工时,很多船工要么藏匿不出,要么故意捣蛋,运力水平可想而知。
船只的匮乏直接影响了战斗的开展。
28军制定的作战计划是将部队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28军82师的244团、246团3营、84师的251团,还有29军85师的253团和29军87师259团3营。第二梯队则待第一梯队的船只返航接运。
第一梯队三个团九千余人,如果岛上敌情不骤然变化,取胜把握应当是有的。
10月25日,第一梯队于凌晨2时登陆,此时正值最高潮,水深浪阔。
为减少伤亡,船只长驱抢滩,愈近愈好。
不料部队登陆后,恰好退潮。正拟返航,潮水已退到十米开外,船只统统搁浅。
对岸的大军枕戈,眼巴巴地盼望第一梯队的船回来。
天亮后,国民党飞机和军舰赶来,对我搁浅船只连轰带炸。
守岛蒋军则往搁浅船上泼洒油料,付之一炬,三百条登陆船只尽毁。
海峡这一边数万大军目击燃烧的船只火光冲天,捶胸顿足,却无计可施。
原本副军长肖锋派82师师长钟贤文、政委王若杰随第1梯队登岛,实施统一指挥。
由于船只严重不足,244团团长兼政委邢永生便与负责师指挥船的参谋死磨硬泡,将师指挥船开走。
因为手头无船,师领导就未随第1梯队渡海。
由于以为船只过几个小时就会返航,当时两位师首长并未在意此事,当得知船只搁浅后,师长钟贤文又急又气又悔又羞,旧病复发,晕倒在大嶝岛师指挥所。
26日中午,金门激战正酣,登岛部队急需增援,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培善命令29军85师师长朱云谦渡海去金门,统一指挥登陆部队作战。
朱云谦要带2个连去,请兵团速调船来。
约等了3个小时,才从厦门开来一条民用机动船,它劈波斩浪,速度很快,接近岸边时仍不减速。
大家喊:“慢点靠岸!慢点靠岸!”船主置之不理,反而加大马力,一下子冲上沙滩,使船只搁浅。
气得朱云谦拔出手枪,要当场击毙那位船工,那位船工则说,“你枪毙我也没有用,反正船已经搁浅了!”
傍晚,刘培善通知朱云谦,取消增援计划。
是役,第一梯队全军覆没,第二梯队囿于无船望洋兴叹,二十八军含恨止于厦门。
登岛作战,有人无船不算兵。
一曲悲歌,唱尽忠魂,饮恨海峡意难平。
二、如果我们真有那些先进玩意儿
“扔手榴弹!”
389舰舰长肖德万喊道。
这是1974年1月19日10时许的中国南海西沙群岛中的琛航岛附近海域。
水兵们七手八脚的把一连串的手榴弹砸上了南越10号舰,有人抄起冲锋枪向南越10号舰甲板舱面一阵横扫、甚至扛起反坦克火箭筒对准其舰上的各战位发射!
▲389舰“海上拼刺刀”近战场景的油画
(画中双管37mm炮应为单管85mm)
389舰上装载了好几箱给守岛民兵送的手榴弹,由于18日夜里风浪太大,没能送上岛,这时候倒派上了用场。
舵机失灵的389舰在追击南越10号舰时,速度过快,一头扎进了南越10号舰和16号舰之间,受到交叉火力的攻击,而后面396舰怕误伤己舰,又不能支援。
但正是因为距离过近,双方的火炮一下子都派不上用场,于是就出现了这场现代海战中罕见的接舷战。
▲南越海军10号舰“怒涛”号
▲南越海军16号舰“李常杰”号
在这场海上刺刀见红的近战中,南越10号舰舰长被当场击毙。
趁敌人晕头转向时,389舰全速倒车,退出了越军的夹击。
▲西沙海战示意图
此时的389舰已受了重伤,3个舱室进水,舰体发生倾斜,航行速度也慢了下来,只好准备冲礁自救。
当时海水从后弹药舱流向主机舱,高速运转的主机受到严重威胁。
已身负重伤的郭顺福和郭玉东为了保护主机正常运转,坚持在弹药库堵漏,两人最后都以堵漏的姿势牺牲在战位上。
▲郭顺福和郭玉东烈士
389舰当时的指挥台已被敌炮火打坏,人员伤亡很大。
但全舰官兵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坚守战斗岗位,英勇作战。
敌舰溃退后,389舰已严重倾斜。
指挥这场海战的南海舰队榆林基地副司令员魏鸣森,在271艇上发现389舰舰首上翘,尾部下沉,后甲板过浪,浓烟滚滚。
问其情况后,命其到琛航岛冲滩搁浅。
在389舰舰长肖德万指挥下,389舰在琛航岛的浅滩上冲滩搁浅。
▲389舰冲滩
1974年的南海舰队家底单薄堪称贫寒。
就舰艇总数而言,数量不少,但绝大多数是鱼雷艇、炮艇等轻型舰艇。
500吨级以上的军舰只有护卫舰大队的四艘护卫舰、扫雷舰3大队的几艘木壳扫雷舰和扫雷舰10大队的6艘扫雷舰。
396、389两艘扫雷舰就隶属于扫雷舰10大队。
▲战士们正在维护389舰
此外,南海舰队比较有战斗力的还有猎潜艇73大队、74大队的猎潜艇。
千吨级护卫舰中,日制护卫舰“南宁”号十分老旧,此时正在广州造船厂维修。
▲南海舰队的主力之一“南宁”号
另外几艘是新入役的65型火炮护卫舰,此时辅机、炉灶、通信电台等设备故障频发,已准备返厂修理。
在“西沙海战”这个时间节点上,南海舰队能够向西沙方向派遣的作战舰只,就只剩下6610型扫雷舰、6604型猎潜艇和037型猎潜艇。
389舰属于6610型扫雷舰,是根据苏联254K/M型舰队扫雷舰仿制的。
▲6610型扫雷舰
1953年6月,根据中国和苏联签订的协议,中国向苏联购买了254K/M型基地扫雷舰的技术资料和器材设备。
389舰是一艘广州造船厂建造的“南海方案”6610型舰。
当时考虑到南海周边情况复杂,尤其是南越等国依靠美国支持,觊觎我国主权等实际情况,主要提升了武器装备,将舰首的61式双联装37毫米舰炮改为85毫米舰炮。
▲战士身后即为85毫米舰炮
389舰接到作战命令时,刚完成一年厂修,归建仅3天,甚至还来不及试航、试炮,便连夜开赴西沙参加海战。
中国南海舰队投入作战6艘舰艇,总排水量才2530吨。越南4艘舰艇中,单是旗舰就有2080吨的满载排水量。
即便装备处于绝对劣势,中国海军依然打出了刺刀见红的英雄气概。
击沉南越海军护卫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击毙10号舰“怒涛”号舰长、副舰长、4号舰"陈庆瑜"号舰长及以下官兵100余人,击伤敌现场指挥官何文锷上校。
▲南越现场指挥官何文锷上校
事后,南越当局极力掩饰自己的失败,南越军方首席发言人黎重轩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
“此次战斗,中国舰只数目从11艘增至14艘,包括4艘配有冥河式导弹的科马尔级驱逐舰,南越舰只均被这种’冥河式导弹’所击中。”以此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中方海上总指挥魏鸣森闻后坦然一笑,说:“如果我们真有那些先进玩意,西沙海战就会打得更好。”
▲魏鸣森为琛航岛西沙海战烈士纪念碑奠基
是啊,我们何曾不想有更好的装备啊!可是那个年代我们的国力不允许啊!
三、家祭无忘告乃翁
今天,我们的海军正旌旗蔽空、势盛如林。
今天,我们拥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组成的蓝海舰阵。
今天,我们的海军拥有水面、水中、空中作战能力,我们的歼15凌日而起。
今天,我们的国产航母出海试航,我们的055大型驱逐舰下水,我们的新型潜艇、新型战斗机接连亮相,我们的辽宁舰航母编队远海航行。
今天,我们的第三十二批护航舰队驶向亚丁湾,当我们的侨民面临危险,祖国能不远万里接他们回家。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百年海军,这是几代人的夙愿,中国海军能够走过艰难岁月,向阳光灿烂的大海前行,少不了众多英雄烈士的无私奉献和一批又一批军人的默默付出!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今天的盛世中国,今天的海军,离不开72年间这些英雄的牺牲和努力。
向中国海军致敬!
向保卫祖国海疆的先烈们致敬!
向付出青春和热血的海军军人们致敬!
中国海军,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