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营销报
营销界最权威的原创媒体,面向50万职业营销经理人的高端商业杂志!专注互联网+、电商、新零售、O2O前沿领域的品牌营销资讯及案例。在这里,学会营销!
51好读  ›  专栏  ›  营销报

京东拿下小米汽车大单,4S店危险了

营销报  · 公众号  ·  · 2025-03-05 18: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关注回复 营销 免费领取 《营销策略及管理制度大全》

作者 | 黄家俊

来源 | 品牌头版


有人曾言,未来的商业竞争,本质是用户时间的争夺战。


2025年2月27日,雷军与刘强东的再度握手,将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就在去年5月,京东直接拿下了小米的2000亿大单。


而今年,在“赛道级超跑”小米SU7 Ultra 以52.99万元售价震撼上市的同一秒,京东平台的小米汽车官方旗舰店亮灯了。


:京东

这也就意味着,京东有可能将未来小米的汽车大单揽入怀中。


一位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破局者,另一位是零售基建的帝国建造者。


当雷军“人车家全生态”的终极野心,遇上刘强东重构汽车零售版图的勃勃雄心;一场看似寻常的电商合作,早已不是简单的渠道扩张,而是两大生态系统的碰撞与重构。


为什么是京东?

小米汽车的京东旗舰店不是临时起意,因为相较于传统车企用4S店触达用户,小米更需要用生态黏住用户。


据调查,京东的活跃用户中,男性占比超过60%,85后、90后高净值人群密集。


这不仅与小米汽车的目标客群高度重合,还与小米“手机×AIoT”战略覆盖的智能硬件用户高度重合。


这种精准的用户匹配,让小米汽车一入驻便能直接触达到核心消费群体。

:微博@小米公司

选择京东,更深层的逻辑在于“生态反哺”。


因为小米的野心不止于卖车。所以旗舰店不仅提供试驾、购车服务,还计划上架充电桩、车载充放电枪等生态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服务于车主,更通过京东物流的“211限时达”渗透至下沉市场,为小米汽车潜在用户埋下认知锚点。


雷军曾说:“汽车不是终点,而是生态链的超级入口。”


京东汽车拥有1.2亿活跃车主用户,其线下新能源体验中心、网红试驾中心覆盖全国64城,与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线下布局形成互补。


更关键的是,京东的LBS (地理位置服务) 能将试驾需求精准分配至全国各地服务中心,避免热门门店排队5天的窘境。


这种“线上集客+线下履约”的OMO模式,或许正是雷军宣称“全年销量目标九成把握”的底气所在。


由此来看,小米正试图通过京东的渠道能力,将“人车家”场景串联成闭环。


于京东而言,京东汽车早已不是单纯的轮胎销售平台。


从预约试驾到充电桩安装,京东的“确定性服务”恰好解决新能源车用户的核心痛点:信任成本。


:小红书 @小红薯66276897

2023年,京东全渠道交易额突破800亿元,覆盖养护、改装服务,并与蔚来合作电池租赁。


此次引入小米汽车,京东瞄准的或是更宏大的目标:以打造“线上下单+线下极速体验”的汽车产业互联网平台,来重构行业规则。


车企集体“叛逃”4S店

小米与京东的合作早有伏笔。


早在2015年,小米与京东便在手机、家电领域展开合作;2018年推出“京米计划”;2024年3月,雷军带着小米SU7走进京东总部,试驾活动刷屏朋友圈;同年4月,双方联合打造“京东米粉节”,汽车用品销售额破亿。


京东


此次汽车旗舰店,不过是双方战略合作的水到渠成。


当然,像小米汽车这样入住京东的车企不在少数。


早在2023年,特斯拉便通过京东旗舰店发售限量版配件,单日销售额破千万;沃尔沃更将XC40纯电版独家首发权交给京东,72小时锁定3000台订单。


另外,星途、吉利、零跑、奇瑞、领克、一汽奔腾、雷克萨斯、阿维塔等品牌,也都先于小米在京东开设了旗舰店。


京东

这场“渠道革命”的背后,是更加残酷的市场现实:2024年新能源车渠道成本占比高达18%,远超燃油车的12%。


而京东提供的“零库存压力+精准流量”方案,成为了车企降本增效的最优解。

当用户能在京东一键预约试驾、比价、锁单时,4S店的“信息不对称红利”正被逐渐瓦解。


数据显示,2024年超60%的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完成购车决策,较三年前翻倍。


传统经销商的焦虑,已然肉眼可见。


某自主品牌经销商坦言道:“现在年轻人进店第一句话是‘我在京东看了参数,直接谈价吧’。”


这种变化倒逼着行业变革:奇瑞、零跑等品牌紧急加码京东直播,吉利甚至将高端车型极氪001的定制服务搬上京东。


如今,京东的1600家养车门店,更是直接让小米汽车实现了“购车-用车-养车”全链条覆盖,彻底颠覆传统服务模式。


当线下的豪华装潢敌不过屏幕前的“一键预约”时,4S店的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电商与车企的“权力游戏”

同样,刘强东的野心也远不止于卖车。


2月28日的“探秘小米产业园”直播中,不仅展示了SU7 Ultra,更以抽奖车模、工厂参观名额为钩子,吸引超300万观众围观。


这种“技术硬核+娱乐营销”的组合拳,将用户从“消费者”转化为“生态参与者”,也让京东从交易平台升维为品牌宣发阵地。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曾言:“未来的电商平台,必须成为品牌与用户的情感连接器。”


因此京东与小米的合作,就是通过高频消费的汽车用品反哺低频的整车销售,以此来构建用户黏性。


京东

而更深层的变革则在于:数据主权的争夺。


京东的数智化技术能精准分析试驾预约、配件购买、充电桩购买等用户行为,进一步构建完整的用户画像:比如哪些人关注SU7 Ultra的碳纤维方向盘?哪些地区对充电桩需求旺盛?


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正在重塑汽车行业的竞争逻辑:


全链路数据不仅用于指导产品迭代和营销策略,更有可能成为京东向车企收费的“金矿”。


在消费降级与白牌产品泛滥的背景下,品牌价值成为了电商平台争夺用户的核心筹码。


诚然,这场合作也暗藏着微妙博弈。小米需要京东的流量,但绝不愿沦为“导流工具”——这也是SU7 Ultra未开放线上订购的原因。


京东

反观京东,正通过引入小米等科技品牌,一边强化“正品、高效”的平台形象,借助其流量反哺汽车配件、改装服务等细分市场;另一边又在此过程中慢慢构建“汽车超市”,逐步掌握议价权。


京东凭借供应链与物流优势,正从“卖配件”向“卖整车”进化,未来或许会成为车企数字化突围的关键跳板。


颠覆者的盛宴与行业觉醒


小米与京东的合作没有谁颠覆谁,在本质上是数字时代“平台+品牌”协同进化的缩影,是生态共生的答案。


两大巨头牵手,也预示着“生态战争”的升级——小米“人车家全生态”与京东“全域零售基建”的同频共振,将在未来的竞争中给行业带来冲击。

颠覆性技术最初总是被低估,往往从边缘市场崛起,直到它重塑整个行业。


当用户在京东旗舰店预约试驾时,他们或许不曾意识到:自己正在亲手按下汽车零售革命的启动键。


而一个更高效、更透明的汽车消费时代,也正在加速到来。

*编排 | 日尧  审核 | 日尧


扫码加入高质量交流群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



全文完,更多有趣内容 上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