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信海光微天下
微信最值得收藏的公众号之一,一个专栏作家、资深记者、互联网玩家、旅行者与书虫的公众号,在这里,分享我的见与识,原创为主,吐槽真相,兼以我之阅历底蕴推荐、点评真正好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日报  ·  不怕迷路!福州火车南站“上新”了! ·  昨天  
福州日报  ·  不怕迷路!福州火车南站“上新”了! ·  昨天  
向阳光明草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 ·  2 天前  
向阳光明草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 ·  2 天前  
扬州晚报  ·  突发公告!永久封禁 ·  3 天前  
sven_shi  ·  关于之前的问答。 Sven的圈子 ... ·  3 天前  
龙船风电网  ·  1600T海上风电安装平台迎新进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信海光微天下

“阅读数”之死?

信海光微天下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6-10-01 02:47

正文

这次由于微信后台接口调整导致刷量工具崩溃,从而引发阅读量信任危机的事件,其实并非偶然,而属必然。因为在此之前,已经发生过多次类似情况,也就是一些印象中的大号刷量刷不上而导致裸奔的现象,但由于业内并未声张,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次则是由腾讯科技的一篇报道,引爆了整个事件。换句话说,即使腾讯科技此次不引爆,早晚也会引爆。


因为涉及范围比较大,这事件的影响强度出乎意料,甚至连微信团队都对外发布声明,称,随着平台的壮大,刷阅读量、刷点赞数已经成为一条较为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平台与黑色产业链之间的技术对抗一直存在,并且在不断升级。但是,我们看到,这样的技术对抗很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猫鼠斗”的游戏一定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我们也会继续加强技术手段,确保平台的真实、公正和公平。


言下之意其实是,在短期内,对于那些购买阅读量的做法,实际上做不到根治。在这里需要给微信团队点赞,因为他们并没有对黑色产业链的存在讳莫如深,而是坦诚的承认,“猫鼠斗”的游戏会持续。


然而,购买阅读数问题真的无法根治吗?答案是否定的,有一个办法可以使所有的灰色产业链瞬间灰飞烟灭,很简单,那就是关掉“阅读数”,或者使阅读数是否呈现在页面,变成一个运营者的可选项。


当然,阅读数的存废对微信来说是一个相当重大的决策,因为这是微信制定的游戏规则,其背后有一套运营逻辑和商业逻辑,非旦夕可定。


但是,“阅读数”的存废至少应该是可讨论的,它只是游戏规则,而并不存在天然的合理性,横向对比可以知道,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视台抑或是门户网站,他们都没有把披露发行量或者收视率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他们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


就像反感任何造假一样,很多人反感阅读数造假,认为它破坏了公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为看到大号裸奔感到快乐,这是一种基于欺骗者现原形的快乐。当然,也有言论认为购买阅读数的危害不那么严重,认为它就像美女在朋友圈发布经过PS的自拍照,或者整容后去当主播赚钱,又或者是游戏里使用了外挂......没想到一些大V居然也用外挂,太令人气愤了。


然而,作者真正想探讨的却并不是以上许许,而是“阅读数”这东西,真的对作者、读者或者整个微信生态是利大于弊吗?


实际上,同样的疑惑,早在2014年7月25日深夜,微信忽然放开大批微信公众号的阅读数显示之后,我就撰文表达过:《微信忽然公开阅读数,新指挥棒搅乱一池春水》,当时我就预测到会有流量交易的问题,预测:官方现在既然放出阅读数,必然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使所有人都加入对阅读数的追求,一些自媒体将玩命刷流量,这种情况以后会越来越多。


这不是先见之明,而是在多年的传统媒体、网站职业经历下的直觉判断,尤其是做过网站的都知道,在流量考核的标杆下,曾经滋生出多少的恶。而公众号里的阅读量标示,等于把作者都放进一个以流量为标准的KPI里,这将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生态,同时也是一个被迫浮躁的生态。


看那些被爆出来的账号,不但是民间运营的公众号,甚至还有不少机构账号在购买阅读量,考核无处不在,而且一旦买了,就必须不停的买,否则就会面临像这次一样的信任危机,其结果是微信生态里本来可以用来回馈作者的大量资金流入刷量产业链,其数目有多大,举个稍微极端的例子,在客户暴增的情况下,一些可以快速刷量的站点其报价是万阅读2500元。正常情况下,很多看起来不错的账号要维持江湖地位,其阅读数购买消费也在万元以上。


然而,最大的后果甚至还不是刷阅读量成风,而是标题党统治世界。现在看看,不止是微信,几乎整个中文阅读生态都在改变,不妨随手截个屏看看,这就是未来我们话语体系的一部分:




同样是100000+,一个是从淘宝上买来的,一个是标题党或者某脑残文体忽悠来的,都很可恶,哪个更恶?虚假的阅读数只在内文下方的一点以阿拉伯数字的形式欺骗你,而标题党则满篇谎言。


其实对恶来说,讨论哪个更恶是无意义的,对于恶的标准做法是零容忍,然而,购买阅读数人人喊打,但对于标题党这样的造假却无可奈何,一笑置之。


或许会有人问,在谈刷阅读数的时候,去扯什么标题党,这不是为刷量者转移视线吗?然而,两者其实是有必然联系的:绝大多数标题党,都是问了阅读数而存在。


从商业的角度看,那些在微信生态中赚了钱的大号们应该感谢阅读数的存在。因为阅读数的存在,使资本对公众号的投放有了基本的参照物,这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微信生态。


但也有例外因阅读数而扭曲,就是那些垂直生态的耕耘者,比如这次裸奔事件中被曝光的餐饮业账号、酒业账号或者科技行业账号,这些账号与大众读物相比,本来就细分、垂直,内容专业,读者群狭小,但外界却偏偏要拿阅读数去衡量它们的价值,为了自保,只好去购买阅读量,结果就产生了现在的局面:一个酒业账号平常文章动辄十万加,然而裸奔之后,却只有几千。你说它没有价值吗,它欺骗客户了吗,它依旧是行业内影响力最大的微信公众号。


受阅读量KPI扭曲最严重的其实是微信生态里的原创内容,现在老老实实码字的作者可能并没有绝迹,但如果不改变风格肯定很难风光,在100000+的指挥下,这里诞生了一种新的文体,一说大家都明白,一篇文章最多二百个字,却配了几十副图,文字像诗歌一样排列,然而说的却是大白话,最最关键的是,这些文字和图片都是借来的,拼在一起却形成了原创,很高产的,不抄袭的,100000+的原创......这里没有文笔细腻的散文,没有逻辑缜密的评论,也没有叙述精彩的故事,只有100000+的原创。


当然,还有你们都懂的迷蒙体。或许,这里,本来就是个令人迷蒙的世界。


作者本身是微信公众号的早期玩家,同时也所谓大号在运营,可说是阅读数规则的受益者,但,还是提议微信不妨重新研讨游戏规则,这不仅是为了消灭灰色产业链,更关键的是那些因此一标杆产生的负面影响:它等于为后来的作者贴上了新手标签增加了难度限制了成就感,它使原创者因陷入竞位而无法静心写作,它鼓励了标题党的流行......


作为一个折中的办法,微信不妨把阅读数的显示设置为作者可选项,这样,那些对自己数据自信的,特别渴望被商业价值看中的微信号就可以选择呈现自己的阅读数,而另外那些不那么想参与到竞争中去的作者,则可以继续躲进小楼成一统。


不也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