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IRS医械合规动态  ·  【北京药监局】10月22日北京发布医疗器械分 ... ·  21 小时前  
肿瘤资讯  ·  【HER2学社-大师课】第九期 ... ·  2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药典委:6个中药药品标准公示 ·  5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626人!新认定省级药品检查员名单公布 ·  5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扫完CT发现体位摆错了怎么办?放射科老司机教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TCT 2024丨TAVR用于HFrEF合并中度AS的探索:TAVR UNLOAD试验结果重磅发布!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1-04 18:53

正文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8日,第36届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 2024)于美国华盛顿召开之际,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的Nicolas M Van Mieghem教授公布了TAVR UNLOAD试验结果(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o UNload the Left Ventricl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art Failure: The TAVR UNLOAD Trial)。TAVR UNLOAD试验表明,从主要分层复合终点而言,TAVR治疗已接受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的中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并不显著优于临床主动脉瓣狭窄监测(CASS),但是早期TAVR是安全的,并可提供有临床意义的生活质量获益。为进一步加深对TAVR UNLOAD试验的理解,《门诊》也特邀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进行深入解读。

研究背景





TCT 2024

神经激素调节和减轻后负荷是治疗HFrEF的关键。退行性AS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导致HFrEF患者的瓣膜-动脉阻抗升高,因此AS治疗可作为HFrEF患者减轻后负荷的补充目标。然而,当前指南尚不推荐对中度AS行TAVR治疗,尽管大型超声心动图数据库研究已证实中度AS与长期死亡率的相关性,且AS进展可能导致心肌重构失调伴心肌肥大和纤维化,进而不可逆地影响左室舒缩功能。鉴于此,本研究旨在确定TAVR治疗能否在GDMT基础上为HFrEF合并中度AS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研究方法





TCT 2024

TAVR UNLOAD是一项研究者发起、国际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优效性试验,共纳入178例已接受GDMT的HFrEF合并中度AS患者,1:1随机分配至TF-TAVR治疗组(Edwards SAPIEN 3/Ultra,N=89)或CASS组(N=89),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CASS组在病情发展到重度AS时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图1)。

主要终点:全因死亡、致残性卒中、住院及等同情况和KCCQ-OSS评分变化的分层复合终点。
患者纳入标准:(1)心力衰竭且NYHA≥2级;(2)接受合适且稳定的心力衰竭GDMT至少1个月;(3)超声心动图核心实验室确诊的中度AS;(4)静息LVEF<50%;(5)解剖合适使用SAPIEN 3/Ultra瓣膜行TF-TAVR。

图1.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TCT 2024

基线特征:患者平均年龄为77岁,20.8%为女性,平均STS评分4.4%,55.6%为NYHA III/IV级,平均LVEF为39%,平均KCCQ-OSS评分55.8分(图2)。


图2. 基线特征


 
TAVR组30天临床结局:TAVR组在术后30天未发生死亡、主要血管并发症、新发房颤等事件,整体临床结局表现优异,验证了使用SAPIEN 3/Ultra瓣膜对中度AS行早期TAVR治疗的良好安全性(图3)。

图3. TAVR组30天临床结局



CASS组AS进展情况:在CASS组中,高达38例(43%)患者(其中35例患者进展为重度AS)在随机后的接受了TAVR治疗(中位时间12个月)(图4)。

图4. CASS组AS进展情况



主要分层复合终点:采用Win Ratio统计方法,中位23个月随访分析显示,TAVR与47.6%的配对获胜相关,CASS组为36.3%,获胜比为1.31(95% CI 0.91-1.88;P=0.14),提示TAVR并未显著改善主要分层复合终点事件。而在1年随访时,TAVR与48.0%的配对获胜相关,CASS组为30.9%,获胜比为1.55(95% CI 1.04-2.31;P=0.032)(图5),TAVR显著更高的获胜比主要由具有临床意义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驱动。

图5. 最长随访期和1年随访期的主要终点



生活质量:在TAVR组中,KCCQ-OSS在TAVR后立即上升,并持续到1年的随访中。与CASS组相比,TAVR显示出早期生活质量获益,这在30天时就很明显,并持续到1年的随访中(KCCQ-OSS评分:12.8± 21.9 vs. 3.2±22.8;P=0.018)。虽然在2年和 3年的随访中,TAVR组的 KCCQ-OSS仍然更高,但这些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出于探索性目的将转为TAVR治疗的CASS组患者的TAVR后KCCQ测量结果排除在分析之外时,则会发现1年(P=0.017)和最长随访期(P=0.02)内两组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图 6)。

图6. 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


 

研究局限性





TCT 2024

(1)由于招募速度慢和样本量不足,该研究的统计学效力不足,研究结果仅能产生假说;(2)由于转诊中度AS患者的意愿不足,招募速度缓慢;(3)多项研究设计变更影响了研究结果(例如主要终点评估的时间:1年 vs. 最长随访期);(4)CASS 组对TAVR的需求高于预期,并影响了组间比较;(5)GDMT 随时间发生变化(如脑啡肽/缬沙坦和SGLT2抑制剂)。

研究结论





TCT 2024

从中位随访期23个月主要分层复合终点而言,TAVR治疗已接受GDMT的HFrEF合并中度AS患者并不优于CASS。但是针对中度AS的早期SAPIEN 3/Ultra瓣膜TAVR治疗是安全的,并可提供有临床意义的生活质量获益。此外,在试验期间43%的CASS组患者接受了TAVR,主要原因是AS从中度发展为重度。通过对心脏损伤的进一步分析可能有助于识别出可能从早期TAVR获益的中度AS患者类型,PROGRESS试验正在开展相关探索。

研究解读




TCT 2024



《门诊》:TAVR UNLOAD试验旨在验证一个假设,即在GDMT基础上行TAVR可改善中度AS合并HFrEF患者的临床预后。能否请您解读下TAVR UNLOAD试验设计和结果?

张俊杰教授:TAVR UNLOAD是一项研究者发起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中度AS合并HFrEF(LVEF<50%)患者。因为目前指南仅建议对这类患者进行GDMT治疗,本研究旨在确定常规TAVR治疗能否在GDMT基础上为这类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研究纳入2017.1-2022.12期间来自全球66家中心的178例患者,在已接受GDMT基础上,1:1随机分配至常规TAVR组或CASS组,CASS组在病情进展至重度AS时转为TAVR治疗。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致残性卒中、住院及等同情况、KCCQ-OSS评分变化的分层复合终点。

结果发现,最长随访期(中位随访23个月)的常规TAVR组相较CASS组临床获益并不显著。但在1年随访时,常规TAVR组展现出显著临床获益,Win Ratio值达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55。此外,常规TAVR组在术后30天未发生死亡、穿刺部位大血管并发症、新发房颤等事件,提示中度AS合并HFrEF患者行常规SAPIEN 3瓣膜TAVR治疗的良好安全性。


《门诊》:您认为TAVR UNLOAD试验结果具有哪些临床参考价值和意义?

张俊杰教授我首先要强调TAVR UNLOAD这项RCT研究开展过程的不易性。根据早期的研究设计,原计划入组总样本量为600例,随访时间1年。但由于研究入组进度缓慢,研究者在中期被迫更改了研究方案,并于2022年底提前终止入组。最终在6年时间里仅纳入178例患者,与原计划相比样本量大大减少,而随访时间也延长至中位时间23个月,这也意味着不良事件的增加,所有这些因素为研究最终的阴性主要结果打下了铺垫。
尽管如此,从研究的次要结果仍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意义的发现:(1)从安全性终点来看,术后1个月常规SAPIEN 3瓣膜TAVR组的安全性是非常好的,未发生死亡、穿刺部位大血管并发症、新发房颤等事件;(2)在探索性分析中,1年随访时的常规TAVR组相较CASS组是存在显著临床获益的,Win Ratio值达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55;(3)试验中CASS组患者从中度AS进展至重度比预期更为快速和普遍,43%的CASS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接受了TAVR干预(中位时间12个月)。因此可以推测,若按照早期设计方案完成600例样本入组并随访12个月的话,研究将很有可能得到阳性的结果。
总而言之,对于中度AS患者而言,TAVR UNLOAD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并为目前正在进行的针对中度AS患者的PROGRESS临床试验奠定了良好基础,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针对中度AS患者TAVR的阳性结果。最后我想说RCT研究开展过程真的十分不易,在中国及全世界范围内皆为如此。这也让我想起了2018年Gregg W. Stone教授在TCT公布历时7年之久的COAPT研究时的激动和感人的场景。过程虽然不易,但RCT研究结果的公布也势必将推动指南更新并拯救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张俊杰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心脏学会(AHS)结构性心脏病理事会主席、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委员 (FAPSIC)、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累计IF 391;其中1篇EHJ、2篇JACC,5篇JACC CI);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注:本文仅代表与会专家的个人观点,旨在促进学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