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梁琦教授横跨国家两大科学基金,同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这也是梁琦教授第二次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而每一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都代表了梁琦教授在其学术领域研究方向的引领性。
梁琦教授主持的第一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是“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理论与实践”,是国家社科规划办第一次为空间经济学设立的重大项目。2018年,她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虚拟集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极具创新。她在管理学顶级刊物《管理世界》上发表文章《虚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空间组织形态》,并被我国重要刊物《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集聚是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集聚是空间经济学的主线。以往人们说的集聚,是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的集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空间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使得生产要素的集聚不仅发生在地理空间,亦可发生在虚拟空间,甚至生产要素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如同当年梁琦教授将agglemoration翻译成“集聚“并在国内第一个系统研究空间集聚理论和引入空间经济学(其专著《产业集聚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且是当届经济学门类唯一一篇),“虚拟集聚”的这个新概念,将指引新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试图给“大智移云物量区”新时代下如何改写传统经济学理论探索一条新路径。
梁琦教授坚持学术为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服务,力求把学术写在大地上。大量的实践调研开拓了她的学术视野,滋养了她的学术理论,而长期的学术研究和知识积累使她能更好地参政议政。2018年1月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她提交了一份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发展的提案,当时社会上对“区块链”这一名词还非常陌生。这份提案受到广东省经济化和信息化委员会高度重视,省发改委、省科学院、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梁琦教授的提案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提案对广东省区块链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相应措施的出台起到了推动作用。国家通讯社中国新闻社对此进行了报道,梁琦教授也再次获得广东省政协优秀提案奖的殊荣。
2018年3月-6月,梁琦教授牵头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新兴产业”的调研,和调研组成员一起奔赴北上广深和香港等地,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广泛深入调研,主笔完成广东省参事咨询会报告之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