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
16
个中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和中国领导人汇聚一堂,大会开得“热烈、圆满”,让西欧的发达国家们顿生醋意。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牵头发起设立的“中国—中东欧银行联合体”正式成立
,“国开行”将提供
20
亿等值欧元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此外,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已完成设立,募集资金
10
亿美元,将主要投向中东欧。
“中国—中东欧银行联合体”的成立,让人联想起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筹建中的“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这些“金融平台”的成立,其实都是一个背景:拉起各种朋友圈,迎接正在到来的“资金、产能走出去的时代”,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此外我在专栏里多次讲过,
中国正在从“资金、产能引进来的时代”向“资金、产能走出去的时代”转换。这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必经阶段,
为了迎接这个阶段的到来,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改变了韬光养晦的对外和军事战略。中国的利益即将“全球化”,中国的外交和军事存在也将随之“全球化”。
因此“一带一路”里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其实都只是一个概念,完全不必拘泥、对应历史上的“一带一路”。
这个战略说白了,就是让中国的市场全球化,让中国的原料来源全球化,让中国的存在全球化。
中东欧,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力点。
这个区域内的很多国家,以前是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经历了“拆分”(小国独立)和“入盟”(加入欧盟)。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所以很多民众到西欧打工,带来欧盟内部的移民潮。
最近几年,欧洲民粹主义、极右势力抬头,英国脱欧就是重要标志。在这种思潮下,中东欧国家被西欧看做是累赘,认为中东欧移民抢走了他们的饭碗。随着代表这种思潮的政党不断“攻城略地”,一些国家的政策正在发生变化。中东欧的发展,将面临新的难题。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东欧这
16
个国家来说,绝对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仅美国日本没有多少能力给中东欧国家帮忙,英国、德国、法国也没有多少余力。能帮助中东欧的,只有中国。而中国,显然也需要中东欧这个相对成熟、规范的市场。
上图是中国目前在
16
个中东欧国家投资的排行,可以发现比较集中在中东欧的南部地区。
上图是中国目前投资量最大的
8
个国家的示意图。
据媒体公开报道,目前中国投资比较大的项目有: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
7.15
亿美元的价格在塞尔维亚建设发电机组;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波斯尼亚签署造价
14
亿欧元的公路建设协议;
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与阿尔巴尼亚和黑山签订了一项
30
亿欧元的高速公路建设协议
中国和捷克共和国投资
10
亿欧元,修建一条将多瑙河、奥德河和易北河连接起来的
Y
型运河。
中国官方的统计则显示,过去5年中国企业对
16
国累计投资从
30
亿美元增长到
90
多亿美元。去年双方贸易逆势增长
4.3%
,今年前三季度又大幅增长
14.1%
。其中仅国开行在中东欧地区支持项目就有
19
个,签约额
11.32
亿欧元,贷款余额
5.99
亿欧元。
上图是中国主导的“
16+1
”中东欧国家示意图,基本上涵盖了欧盟收入较低的国家。
对于中国的“
16+1
”战略,西欧国家颇多猜忌和“羡慕嫉妒恨”。一方面,他们无力帮助中东欧发展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另外一方面,又担心中国深度介入欧洲事务之后,在欧盟内部产生分化,最终影响欧盟的对外政策。
目前欧盟有
28
个成员国,其中有
11
个国家是“
16+1
”的成员国。如果欧盟中再有
3
个国家加入“中国的群”
,再加上英国即将退出欧盟,那么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