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房地产观察家
关注房地产及商业、旅游领域事件、企业管理、经济大势,产品创新动向
51好读  ›  专栏  ›  房地产观察家

地产2020年终大总结,句句道尽真相!(扎心版)

房地产观察家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0-12-28 19:30

正文



导语



2020,庚子年,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新冠疫情爆发,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
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这一年,疫情未改变楼市调控总基调;
这一年,房价稳中有升;
这一年,国家强调加快完善长租政策;
......
这一年,活着就是幸运,存在就是坚强。
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 稳定器与压舱石,
似乎已经进入正常轨道运行。
回首2020年,地产圈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下面,我们将用 4个理论和12个要点 总结这一年。

理论一

地产在闭环中“内卷化”


清朝再运行一千年,也出现不了工业革命,这就是“内卷化”。事实上,“内卷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现主要代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当下,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大量的人都在默默地做无用功,不仅浪费了资源也降低了整体效率。

01


这一年,地产人 “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路上”

996是福报,007才是常态。

之所以加班,是因为愿意加班的人想让你加班。

它是一项 政治任务 ,而非工作需求。


若是有房企做到几乎不加班,

就能实现 人均销售额1个亿

那么,加班真的必须吗?

02

这一年,地产人总在 “夜总会” 里。
晚上9点后开会,凌晨结束,
这成为地产人互相调侃的小乐趣。
然而,开会本是为了高效解决问题,
最终,开会却成为了 问题本身
一句话讲明白的事,必须得一个报告,几十页PPT。

管理者习惯性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以此检验员工的专业能力与敬业度。
最终,大家拼的不是业绩,而是比 谁更能折腾

03

这一年, 人才 成为地产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于是,企业偏爱挖角明星职业经理人;

然而,最终结果是 不仅贵也不好用

同样,企业也爱给高学历人才高薪,非常正能量;

然而,招个高材生到企业 做迎宾 ,显然是浪费资源。


无论是挖标杆房企的人才,还是校招高学历人才,

核心只为 提高人均效能

但偏离了正常轨道的招聘,实则走向了反方向。

明明不缺人,却还在大力引进。

这颗“烟雾弹”,

可谓给外界制造了不少 “前景可期”的假象


理论二

活着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比如,神药有人站台是因为死去的人不说话,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因此,我们所见的并非事情真相,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唯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克服这个偏差。

04
这一年,最煎熬的是 企业
融资难、负债高、回款慢,小型房企最先“缴械”。
截止当前,递交破产文书房企 达488家
即平均 每天约1-2家 房企宣布破产。
行业形势严峻,大型房企也开启了自我调整模式。
碧桂园的 “区域收缩”与“极简组织” 行动;
富力的营销条线 “人员优化”
融创的 “调整队形” ,让集团更轻,更精简;
......
房地产只是缩影,还有更多企业,正在渡劫!
今年,老板们都不容易。
每一个活下来的企业,都是这个 国家的功臣
数据截止到2020年12月25日,图源:人民法院官网截图
05
这一年, 行业 越来越艰难。
初期,以为扛不住的是 餐饮业
尔后发现 旅游业 更艰难,一季度约万家企业倒闭。
最后才明白 电影院 最惨,春节假期一放就是大半年。
无独有偶,地产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创伤。
售楼处关闭,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一季度销售惨淡
随后土地暂缓出让, 成交规模同比收窄20%
中后期 政策先扬后抑 ,地产业才缓缓步入正轨。
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上辈子 “折翼的天使”
06
这一年,最焦虑的是 求职者
智联调查, 29.68%企业 无法为员工按时发放薪资。
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 340万 ,就业维艰。
留学生回国工作,僧多粥少竞争加剧。
同样地产求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虽有逆势扩招的企业,不过是为了 增加企业信心
做好雇主品牌宣传工作,实则地产企业 缩招严重
比如土建工程师岗,录取率不到1%,百里挑一。
这一年有一份工作,说明你 得不错
图源:涛哥杂谈

理论三

沉默的“理性螺旋”


每个头脑清醒的人都会感知自己被各种舆论包围着,看看类似的情景是否熟悉。当在某一个群体中,你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相左时,大概率的情况下你(少数人)以妥协方式收场。

换言之,人们在表达观点时,如果某观点得到赞同,就会越来越大声,反之则愈来愈沉默。此消彼涨,理性之人越来越不愿意发声,形成“沉默螺旋”。
07
这一年,最艰难的是 年轻人
据媒体公开报道,出现问题的长租公寓达 107家
其中, 70%因“高收低租” 的模式导致。
刚毕业租房,遇到了 “蛋壳破碎”
一夜之间,造成几十万的房东与租客对抗。
有人在零下2度的北京,被房东赶出无家可归;
有人在羊城广州,从18楼跳下结束了年轻生命;
唯有走极端 ,才能让外界听到他们内心的呐喊。
年轻人的血被抽干,成就了 资本家们的盛宴
如果监管跟不上,未来受害者 只会更多


图源:时尚青年

08
这一年, 烂尾楼 新闻铺天盖地。
南阳铂金时代 ,业主维权登上《财经天下周刊》;
郑州豫森城 ,业主寒冬入住登上《南方人物周刊》;
......
事实上,烂尾楼,每座城市必有的鸡肋之地,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既任性又奢侈
为挽救烂尾楼,各地政府开始伸出 “有形之手”
比如,辽宁提出建立 “烂尾楼网上超市”
寻求合适企业对接,以此盘活烂尾楼。
珠海首次引入 “合宗开发、联动开发” 等模式,
让烂尾楼项目借助城市更新得以盘活。
安居乐业 ,这才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09
这一年, 国家 也不容易。
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可真实现状是,大城市 房价上涨,房租下跌
以深圳为例,今年房价涨幅全国第一,
二手房均价突破7万,超过北上, 位居内地之首
然而房租却下跌8.26%、写字楼租金下跌6.8%、
空置率攀升到24.5%,同样 远超北上

相较于小城市,大城市高房价问题更加突出。
这一年,国家不断通过宏观调控,维稳房价。
但要实现普通人买得起房,依旧需要 双方共同努力

理论四

社交媒体下“同温层”和“回音壁”


同温层是指信息来源被过滤,人们固守在自己圈子里。回音壁是指这个圈子里发出声音与你三观类似,进一步强化了你的意识形态。这时候,社交媒体通过算法了解你的需求,形成“信息茧房”。其结果是,虽同处一片蓝天,实则游离不同的“平行世界”。

10
这一年, 中介圈 也争议不断。
天猫好房 成立,三年不赚钱,收入100%贴购房者;
阿里易居联手,双方各带资源,成败未知。
贝壳上市 ,市值约本行业上市公司总和的5倍;
是实至名归,还是过眼云烟。
恒大宝更名房车宝 ,地产大鳄杀入中介赛道;
未来,能否成为比肩贝壳的另一分销巨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地产中介三国杀上演。
感受的全是 “同温层” ,听到的全是 “回音壁”
行业赛道升级,真香的 渠道费 还能吃多久?
11

这一年, “地产世界” 翻天覆地。
挨骂最多的是 世茂 ,陷入“负心汉”的痛骂中。
争议最多的是 万科 ,作为老大哥却登上了央视315。
处倒悬之苦的是 泰禾 ,深陷债务危机仍无明确接盘。
闷声发财的是 龙湖 ,股价喜人堪称“地产茅台”。
熟谙人性的是 恒大 ,中层员工春节福利刷屏贵圈。
这一年,已有超16家房企分拆物业上市。
万物云、智慧树、彩之云 ......,
极具科技感的物业名称纷纷涌现。
物业上市潮下, 是行业发展趋势还是跟风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及公开报道

12
这一年, 两极分化 越来越严重。
一边是政策坚持“房住不炒”,企稳地产健康发展;
一边是炒房客 “打新” ,催生 “代持” 炒房产业链。
一边是鼓励开放二胎,降低落户门槛;
一边是高昂房价, 新生率逐年攀低
一边是高楼建筑满目,整个城市笼罩在繁华之中;
一边是写字楼 空置率创新高 ,仍在卖地盖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