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是一家工作在西安市市区某家影城的院线经理,他告诉《三声》(微信公号ID:tosansheng),这仅仅只是数据的显示状况。实际上,在每年最大票房产出的春节档期内,很多位于县城的影院都会选择关闭电商票务系统的接入口,只采用线下购票的方式。
因为对于指望着在春节能够“大赚一笔”的这些县城影院们,提高票价无疑是最“来钱”的方式,“往往会比平时高一倍的票价”。
“今年与去年春节对应影院数及银幕数的大幅增长前提下,单银幕单日产值并未新高”,在今日大盘过10亿朋友圈一片欢腾后,鲁信院线总经理王怔这样理解这轮票房增长的背后逻辑。
银幕数是有能力衡量终端规模的重要指标。“从增长比例看,前十名的院线中有8条银幕数增幅超过20%”,在《凡影》发布的关于2017年院线市场的文章中,这样描述了近两年院线的发展,“大地新增银幕1468块,中影数字新增银幕1082块,万达新增银幕1027块。”
某种程度上,红鲤鱼院线是验证这轮低线城市票房狂增的案例。过去一年,红鲤鱼院线以38.2%的票房增幅排在首位,而这条院线正是深耕中国县城影院的典型代表,目前拥有近500家的县级区域影城。
一位院线经理给我们发来一段某家县级影城火爆的短视频,在视频里可以看到,这家县级影城从票务购买处到二楼的观影区挤满了人,楼道中甚至呈现极为堵塞的景象。
在《三声》(微信公号ID:tosansheng)所能触达的范围内。无论是低线城市的县级影城还是一线城市,都呈现出“场场爆满”和“一票难求”的状态,很多人为了买到好的座位和场次只能晚几天走入影院。
另外一个并不能被忽视的票房增长动力是,2018年春节档的票补战争依然凶猛。
早在春节档“开战”的三周之前,就有关于限制春节档票补的消息传出——要求从2月15日(除夕)至3月2日期间,票补价格不得低于19.9元,并且每一部影片的低价票不得超过50万张。
如果按照这个补贴力度,每部影片的补贴在1500万至2000万之间,但是,面对如此有爆发力的档期,票补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可能难以遵命。多位影城经理告诉我们,补贴力度已经远远超出设定,他们大多都表示,“今天卖出去的票都是19.9元的”。
“等于说,补贴的金额是目前票价的翻倍”,在春节档之前,几个片方都跟王磊表示,“影片结算价在50元以内的,都补贴到19.9元”,也就意味着观众买到的票是19.9元,但是票价和进入到系统统计中的可能会达到50元。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补贴力度,相当于不限量补贴”,在王磊以往的经验中低价票只会出现在预售期间,这是刺激观众提前买票的做法,但2018年的春节档并非如此,“我们这家下午观众购买时还会有19.9元的票”,这意味着片方在不断“补充弹药”。
但是,在我们询问多名观众时发现,当天还能买到19.9元低价票的案例并不多,激烈和超前的预售模式,无论在低价买票和占据好的场次与座位方面,都可以说非常有竞争力。
“春节期间旺盛的观影需求肯定是今天票房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但也不能忽视19.9元凶猛票补这个原因”,一位资深院线人士对《三声》(微信公号ID:tosansheng)这样说道。
对于王磊而言,在春节档巨大票房成功的背后也是隐忧重重。他所在影院同去年相比并没有太多的单日票房增长,“都被周边影院分流了”。这个位于西安市某商圈的影城,在2018年又将迎来更加残酷的竞争,“五月的时候,这里又将新开两家影城”。
刘涛同样表示了他的担忧。这家位于郑州市城郊的影城开业于2013年底,当年是该区域的第二家,如今在方圆12公里以内已经有10家影城,“还有4家会在2018年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