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消费类无人机企业裁员破产大潮正席卷全球。高工锂电了解到,受此裁员倒闭潮影响,国内不少相关锂电池企业已经陆续减产甚至停产。硬币的另一面是,国内龙头企业及其配套电池供应商却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过去的几个月里,一场消费类无人机企业裁员破产大潮席卷全球。
目前来看,在国内,广州亿航和北京零度智控都开始大幅裁员,其中后者裁员134人,占比员工总数26%左右;西安斯凯智能无人机公司则直接宣布破产。在国外,法国无人机制造商Parrot宣布辞退无人机部门1/3雇员,Lily无人机宣告倒闭……
但高工锂电查阅深圳海关官网数据发现,今年一季度,深圳市出口无人机21.7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1倍。其中,3月份出口无人机9.1亿元,同比增长1倍。大疆独领风骚,占据近70%市场份额。
一边是无人机企业裁员甚至破产,另一边却是无人机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看似矛盾的背后,实质上是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经历近两年来的“热炒”后,逐渐回归理性正常发展轨道。而行业稳定后必然伴随着洗牌潮,这也导致已经进入到国内无人机领军企业供应链的锂电池企业在此番“拨乱反正”下能够稳如泰山。
高工锂电了解到,受此裁员倒闭潮影响,国内不少相关锂电池企业已经陆续减产甚至停产。硬币的另一面是,国内龙头企业及其配套电池供应商却并未受到任何影响。给大疆配套无人机电池的的ATL向高工锂电介绍,其无人机电池出货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也得到锂电池企业代表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员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认同,他们纷纷表示,伴随着消费类无人机行业集中度愈来愈高,所配套的电池企业竞争格局也将走向集聚化。
自2015年底至2016年,消费类无人机在全球大热。但今年以来市场增量不变前提下,政策监管加严,行业开始“退烧”。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预测称,2017年消费类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60亿美元。红利诱惑下,不少资本涌入消费类无人机市场,也一时带动锂电池市场需求。但高工锂电了解到,一是北京、重庆等多地明令禁止无人机“黑飞”,国家针对安全问题出台政策监管;二是锂电池续航里程水平没有大幅突破;三是终端消费者不买账,这导致今年一季度以来,消费类无人机市场增量并没有增加。
珠海光宇技术副总付小虎
认为,消费类无人机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并不是必需品,更像是一款奢侈品。如今,在创新性减弱、消费者好奇心消散以及政策监管趋紧等种种因素下,其风口已过。
目前,这股裁员倒闭潮席卷对象主要集中在第二、三梯队的无人机企业。除龙头企业大疆电池供应商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外,许多中小型锂电池企业开始大幅减产甚至停产,但还没有听闻因此而有电池企业倒闭新闻。
一位不愿具名的锂电池企业内部人士透露,今年一季度以来,公司来自消费类无人机的订单的确很惨淡,目前公司也正在进行内部调整。
高工锂电发现,伴随这股消费类无人机“风潮”尽褪背后,其所配套的锂电池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化马太效应也慢慢浮出水面。大疆作为全球消费类无人机领导者,牢牢掌握着这一市场话语权。这也联动锂电池市场竞争格局将走向进入其供应链锂电池企业一枝独秀的结果。
客观来说,消费类无人机用锂电池与其客户命运联动。目前,锂电池企业出现两极分化:ATL背靠大疆这棵大树,业务并无影响,依然在正常生产;其他配套锂电池企业却生意惨淡。
大疆此前对外透露,此番裁员浪潮背后受影响较大的还是中小厂商,大疆本身因为产品线比较丰富没有受到太大影响。ATL内部人士也向高工锂电表示,公司目前并没有受到这股裁员倒闭潮的影响,与客户大疆合作进程也很顺利。
相比其他竞争对手,进入一线客户供应链的锂电池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明显更占据上风。至此,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无法回避:消费类无人机用锂电池技术壁垒在哪?进入一线梯队客户的关键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