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阿弥陀经》的内容是最受误解的。这么普及、这么重要、这么受重视的一部经典,如果受到误解了,那岂不是损失就很大了吗?
这部《阿弥陀经》是为哪种根机的人讲的呢?哪种根机的人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经文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所以就有人误解说:“少善的人不能往生;要修很多善,有很多善的善人才可以往生。”如果这样的话,很多人就被这个门槛挡住了,跨不过去,被排除在外了。
行因就是修行的正因。
有人认为,单念佛是不足以往生的,必须在念佛之外加上多种的善根福德才能往生。
还有人认为,念佛必须达到心清净,心要凝定,这样才能往生,因为经文说“
一心不乱
”;如果心是散散乱乱的,不能往生。
这也是错误的理解
,不是正确的理解。
这里说是误解,很可能有人会说“这怎么是误解?这不是正解吗?”误解也好,正解也罢,我们所讲的是有标准的,就是依善导大师思想,后面我们会慢慢分析。大家可以先存疑,把疑问放在心中,慢慢来听。
果益,就是结果和利益。
有人认为,要自己有能力临终保持正念,这样才能往生;如果临命终时不能保持正念,糊涂了,昏迷了,就不能往生。
这个误解甚深
,没有接触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人,在这里肯定会绊一个大跟头。就像一个眼睛高度近视的人,走路颤颤巍巍的,前面一块石头,他走到那里一定会被绊倒摔一跤。在往生净土的路上有一块大石头,法眼不明的人,走到这里肯定摔跤。
这么讲,或许有人心中又在怀疑——没有关系,仍然可以存疑。
我们先把这三点列出来,后面会有详细的解释。
一是由文字而生的误解
。
有些人依文解义,仅依经文表面的意思,没有深刻地理解。前面三点误解的地方都容易依文解义:“你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这不都是经文吗?”这是由经文文字而生的误解。
二是由听闻而生的误解
。
他自己可能没有看到经文,或者虽看到经文,但没有产生一个决定的见解,听别人解释的多了,以讹传讹,就把错误的观念吸收了,产生误解。
三是由观念而生的误解
。
什么观念?自力修行的观念,圣道门的观念,按照通途圣道法门修行的原则、方法来理解净土特别法门。就像戴了有色眼镜,看什么东西都是那个颜色,他无论怎么看,看到的都是自力。
如果没有这个观念,顺着弥陀本愿来看,就不会产生误解。这是由观念而产生的误解,是最根本、最深的,也是比较隐秘的原因。
这部《阿弥陀经》这样重要,这样普及流行,这样受重视,一旦被误解,不就麻烦了吗?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其他经典,问题不是太大。不要说一般人不能正确理解佛经,即使很多大法师也未必能正确理解,因为佛经太艰深,太难了。
但是,如果能够正确理解《阿弥陀经》的话,就可以克服我们那些毛病,就能挽救我们的法身慧命。其他经典,即使在娑婆世界我们错误理解了,可是如果《阿弥陀经》的要义掌握得很好,念佛往生了,一到极乐世界,所有大乘经典马上都明白了。
其他经典受误解,这部《阿弥陀经》能救我们;如果这部经被误解了,我们就得不到救度了,因为我们没法往生。不能往生的话,我们还在这里六道轮回,还要长劫流转下去。
所以,
这部经是不允许被误解的
,这也是我们特别来讲学这部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