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北斗院中兵卫通北斗海事系列产品助力天津国际邮 ... ·  5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龙的崛起|发射17发老旧导弹只中10发,台湾 ... ·  1 周前  
九龙微观  ·  安理会全票通过,中方发声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人物 | 空军首批无人机飞行员李浩:48岁从“零”开始飞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5-24 11:48

正文


  首先,我们先提一个问题:

50岁时,你会选择换一份新工作吗?



不会

可能不会去接受

这没太想过

我可以尝试一下

还没有这个勇气也没想过这个问题

······


  为什么?


没有勇气去重新开始

还是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

······


当我们还在踌躇、犹豫的时候,

已经有人接受了这个挑战,

他就是李浩空军首席无人机飞行员


(彩铅作品)

飞翔在大地上

——空军首席无人机飞行员李浩速写

■解放军报记者 王天益 李国文 

特约记者 郭洪波



夕阳如火,染红了大漠。清风徐徐,杨柳依依。


突然间,发动机的轰鸣声,撕碎了戈壁深处的宁静。机场跑道上,一架无人机缓缓滑行。


“起飞!”指令电波从机场角落里的一座迷彩方舱传来。无人机随即高速滑行,腾空而起……


这,是空军某部一次意义非同寻常的无人机夜航训练。

操控这架无人机的神秘“牧鹰人”,是空军首席无人机飞行员李浩和他的战友们。


李浩,曾是一名能驾驭6型战机、拥有30年飞行经验的尖子飞行员。昔日,他驾驶战机,翱翔在万米高空。如今,他运筹斗室、牧鹰千里,飞翔在大地上。


“这种置身大地之上的飞翔,同样惊心动魄,同样需要高超技巧,同样令我和战友热血沸腾。”这是李浩7年无人机飞行生涯品味出来的心语。


众所周知,国产无人机“首秀”是在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上。两年后,李浩成为空军某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批飞行员。


这一年,李浩已48岁,战斗机飞行生涯即将结束。对于这个高风险职业,到龄的飞行员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安全着陆”:享受不错的待遇退休、高薪受聘地方航空公司……


李浩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当空军首批无人机飞行员。他的理由很简单:“飞行是我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只要能继续飞行,不管在天上还是在地上都行。”


此刻,无人机爬升至指定高度,开始沿预定航线飞行。


凝视屏幕上闪烁的航线,不由让人联想到李浩几年来的奔波足迹——

自2011年加入空军无人机部队以来,李浩从白山黑水到东南沿海,再从齐鲁大地到西北大漠,先后4次转隶、5次更换驻地,地方越走越偏、条件越来越艰苦。


“破旧的钢丝床,睡上去嘎嘎直响;被子晒在树下,落了一层虫子……”讲起部队组建初的艰辛,李浩面带微笑。昔日的苦,经过时间酝酿,如今都成了甜蜜的记忆。

当无人机飞行员,意味着更多的挑战,更多的担当,更多的汗水。


“从有人战斗机飞行转型到无人机飞行,困难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李浩说,这是一个从理念到实操的全方位转型。


学习无人机理论,他向比自己孩子年龄还小的技术人员请教,刨根问底的严肃劲儿有时令人哭笑不得;钻研飞行要领,每个菜单用哪根手指去按更精准、更快都要搞清,他精益求精的严谨让战友们叹服。


此时,夜色渐浓。飞行控制席前的屏幕上一片漆黑,只有绿色的数字和线条跳动。


没有了头顶的星光,没有了实际环境中的感知,前不久加盟的“金头盔”飞行员陆冬辉,这一刻真切感受到无人机飞行之难。


“当数据在眼前刷新,要做到态势在脑中呈现。”李浩一边解释,一边指导陆冬辉轻压操纵杆,修正无人机飞行的航向。


李浩所在部队司令员王进国这样评价他:“李浩始终处在‘首飞状态’。每一次飞行,他都是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李浩的“徒弟”、无人机飞行员陈永超这样评价他:“师傅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有一次长航十几个小时,他始终两眼放光。”


之所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源于李浩时刻谨记肩头那沉甸甸的使命——“无人化是未来作战的趋势之一,作为无人机飞行员,我们探索脚步的快慢,决定着空军无人机部队战斗力建设前进的速度。我必须争分夺秒。”


争分夺秒,李浩实现漂亮转身,成为空军首席无人机飞行员,带出了一支优秀的无人机飞行团队。


争分夺秒,李浩和战友创造了空军无人机战斗力建设一项项“第一”——



2014年全军举行大型综合性演习,一架无人机幽灵般出现在战场前沿,发射导弹命中“敌”要害……这是空军无人机部队首次在全军部队面前亮相,完美展示了“侦察-打击-评估”能力。


在同年“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一架无人机穿越电磁迷雾隐蔽飞行,对“蓝军”指挥车实施“一剑封喉”……这是中国空军无人机部队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出色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这些辉煌,身处地面方舱中的李浩和战友们,都不曾亲眼目睹。对许多人而言,他们隐匿在“无人机”身后,似乎并不存在。


可是,回眸空军无人机这支新型作战力量的成长,从无人机首飞到首次实弹射击,再到一次次任务……李浩和战友,是无人机飞行背后那些“无处不在的人”。


飞翔,飞翔在大地上!


夜航从来都是飞行中的高风险课目,对低空的无人机来说更是如此。


在李浩的飞行人生中,风险从来如影随形——



飞战斗机时,老师牺牲了,挚友牺牲了……他没有畏惧,选择继续飞;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告诉他“飞不了了”,他一边治疗一边锻炼,身体竟“奇迹恢复”,重返蓝天。


飞无人机,50岁生日那天他住进了医院。任务紧迫,他心急如焚,对医生说:“我是飞无人机,这点病扛得住。”2015年,某型无人机上高原飞行试验,52岁的他主动请缨:“我这点高血压,不会影响飞行……”


凌晨时分,此次夜航飞行进入最紧张的阶段:发现目标、建立攻击航线、锁定目标、导弹准备……


地面方舱内,口令声声,键盘声声,一切有条不紊,导弹发射,精准命中目标。


这一次,李浩和战友对无人机夜间作战能力的探索,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披着星光,无人机悄然落在机场跑道上。和以往一样,李浩依旧最后一个走出地面方舱,那种感觉似乎是“还没有飞过瘾”。


“现在是飞一次少一次啦!”这位“老飞”感慨道。按照现行无人机飞行员相关规定,明年55岁的李浩将再次“到龄”。


“只要让我飞,我肯定还要飞!”走在回营的路上,李浩抬头仰望星空,眼神之中满是依恋……


  彩铅版人物:


厉害了,

这妥妥的照相机~~~~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彩铅作者:孤城、浩南、椿、晴晴、十三、晓、王静、天晴、金小尘、邢、曼妙、智慧、小强

指导教师:康Sir、春枫画语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