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科技
只供应最有营养的科技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全球第三大车企计划搁浅# ... ·  昨天  
36氪  ·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科技

特斯拉股价超越通用后的几声悲鸣

腾讯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04 06:56

正文

点击上方“ 腾讯科技 ”,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文 / 车评君

微信公众号 / 建约车评


4月28日,通用汽车发布了Q1财报,净利润达26亿美金,同比增长33.5%。然而,资本市场并没有为之点赞,通用股票持续下挫,终于在5月1日那天,被后起之秀特斯拉全面超越。


特斯拉的市值首次超过通用汽车,它意味着很多,然而这个震撼的消息在汽车圈似乎未能引起一点波澜,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冒出的一个气泡,瞬间消失无踪。


从北面的长春到南边的花都,从东边的上海安亭到西边的重庆江北,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在一片安静祥和中辛勤劳作,并收获丰硕的耕耘成果,看着谷仓里堆着一堆堆冒尖的粮食,很多汽车人感到安心和满足。他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消息,说太平洋彼岸有个叫马斯克的“狂徒”,经营着一家叫特斯拉的公司,年销量不足10万辆,试图颠覆百年的汽车行业,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对车评君而言,这至少是第三次心急火燎地跳出来大声呼唤:“狼来啦,狼来啦……”更多人的反应是“哦”,有的人则是“耸肩”,也有人表示关心:“你是不是得了失心疯,要不去医院瞧瞧大夫?”


偶尔有一些见多识广、也许是有着海外亲戚的从业者,表示出了一定程度的赞赏,随后很可能会被唾沫星子喷得找不到北。


有时候,也有些领头羊会问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经典的问题,通常这样的思考会无疾而终,因为去年的年景特别好,家里的粮食再次录得大丰收,想这些破问题作甚?短暂的忧郁和愁思仅仅是一闪而过。


有一个叫李书福的地主,他之前是个长工,最近发了大财,愈发志满意得。他有几次声称要教育一下那些 “野蛮人”和“颠覆者”怎么“做车”,严肃地正告: 车子是四个轮子上面安一个沙发,而不是四个轮子上安一个手机。 李总充满深情地说,制造是如此地高贵,只有搞了十几年制造的人才能体会。


反对特斯拉的人很多,他们不仅向“科技主义者”喷唾沫星子,而是投入真金白银。根据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测算,做空特斯拉的金额已增长到101亿美金。整体而言,今年对特斯拉的做空者合计已损失37亿美元,远远超过做空任何其他美国股票的亏损总额。


大量的“空军”几乎已输掉底裤,斩仓离场。 事实证明,反对者已经付出了代价。


问题是,这种代价看起来还没有落地我们的头上。“村长”在庄子的周围竖起了栅栏,特斯拉想跑进去收割或抢夺粮食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尽管如此,这依然是一个具有里程“悲”意义的节点,车评君认为还是不得不发出点呐喊,提出一些问题,引发一点点思考。


特斯拉的股价是趋势性地超过通用了吗?


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这是一次趋势性的超越。


基于两点考虑:1、通用汽车的股价在过去几月间一直在下挫。哪怕是整个汽车制造行业,领头羊丰田汽车的股价也在持续下挫,过去几个月时间已跌去200亿美金。通用的难兄难弟福特公司更惨,过去两年的股价都在“跌跌不休”。2、特斯拉的股价已经创下过去2年的新高,尤其是在2017年,累计上涨已超过50%。同样地,全球股票市场已经被科技股所垄断。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腾讯、阿里等科技公司的股价表现无不高歌猛进。


从销量上看,受北美市场衰退的影响,通用在美国4月份销量同比下挫1%。传统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新兴市场如中国或印度,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对市场份额的竞争, 从长远来看, 传统汽车巨头的销量和利润将持续下滑。


特斯拉的趋势刚好相反,电动车将逐步蚕食燃油车市场。2017年Q1,特斯拉录得2.5万辆销量,同比增长69%。 中国市场在没有任何补贴的情况下,在Q1实现4799辆的销量,同比增250%。


通用股价下挫,并不是投资者对其当期市场地位的质疑,而是对其未来盈利能力的忧虑,这样的忧虑与日俱增。


除非通用能够在电动车市场击败特斯拉,证明具备掌控自己未来的能力。目前看起来,通用的尝试并不理想。其王牌电动车产品雪佛兰Bolt投放市场已有5个月,然而月销量一直在1000辆左右摇摆,特斯拉的Model3,目前拥有37万辆的订单。当然,通用在女CEO玛丽•芭拉的带领下在不远的将来也许会取得成功。谁知道呢?


可以指望”特斯拉们”

难以跨过制造的门槛吗?


汽车制造业是目前地球上供应链最复杂,质量控制要求最高,固定资产投入最大,生产周期最长的行当,汽车制造业的制造门槛奇高无比。很多公司在制造环节吃了大亏,比如现在的乐视汽车以及FF,此前特斯拉的Model X上市时间也延后了2年。


尽管如此,寄希望别人“不行”,而不是让自己变“行”是一种糟糕的思维模式。


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指出,中国已是世界上汽车制造能力最强的国家,每年生产出接近3000万辆的汽车,是美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 以中国上海的小镇安亭为中心,以周围200公里为半径,可以找到一辆汽车95%以上的配件。


你根本不需要担心质量问题,供应商会明确告诉你,这个方向盘是福特某款销量在10万辆以上的车型上的。说吧,你需要做成什么样子,我来干。而所谓的核心零部件总成,国内与全球范围内的差距几乎已忽略不计,当然全球采购是一定的。


围绕着汽车制造这个产业链,从设计、研发、工程、制造、销售的所有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均有数量丰富、服务优良的外包公司存在,他们因中国汽车市场的大丰收而赚的盆满钵满。



市面上一些热销的自主品牌,很多车型的设计和研发由外包公司完成,这些外包的服务能力愈发高强、态度益发谦卑。


更重要的是,汽车制造行业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成熟行业,大量具备know-how的成熟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和可供整合。吉利研发水平的突飞猛进也是大量挖人的结果嘛, 李老板的招聘广告牌直接树到一汽研发中心的门口,以将近3倍的薪资挖人也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如果他碰到的是董明珠小姐,估计会被打一顿后轰出长春。


“特斯拉们”开出的工资水平会吉利开出的水平会更高,挖墙脚的动作会更凶猛。因此,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进入到汽车制造行业的“野蛮人”踏平“制造的门槛”将毫无悬念。


特斯拉在年底交付Model 3也不需要怀疑,唯一不确定的是Q3,还是Q4。大摩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Adam Jonas曾质疑2017年Model 3能否交车,现在看来意义已不大。


更可怕的是,在4月30日,马斯克在接受TED项目总负责人Chris Anderson采访时明确透露, 年底将宣布Gagafactory的建设计划,很可能会启动4个超级工厂建设,其中一个必然会在中国。


什么是未来汽车制造商的核心能力?


本次上海车展,地球上最伟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丰田汽车,怀着极大的热枕发布了一个TNGA,所谓的“丰巢计划”。车评君感到淡淡的忧伤,80岁的丰田老爷爷再次发错彪。


在过去的100年,汽车企业拼得都是制造力和运营能力,两家汽车制造商福特和丰田在不同时间段内“各领风骚数十年”。然而 在新时期,制造力已不能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基础保障能力。这时候再度秀制造能力于事无补。


新时代的车企,拼的产品定义能力和服务能力。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几乎相同的定价,设计也一样的漂亮,同样是纯电动车,特斯拉的Model 3获得巨大的成功,而通用的Chevy Bolt录得惨败。Bolt至少在两个方面不及Model 3:首先,充电体验被秒杀。其次,Bolt在智能化服务和特斯拉差距很大Model 3。


另一个误区是, 很多汽车企业在宣传产品时容易流于PK配置,告诉消费者其产品具备丰富多彩的功能,这种做法类似于小米曾经怒推的“跑分”。 然而,车评君曾经体验过某款奔驰的那个鼠标式的输入交互体验,用那个鼠标输入汉字会被气死。


这样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早年Nokia也声称自己的手机有OS,有浏览器,可愉快地上网冲浪,收发邮件,有IM即时通讯工具,还有n多强大的功能,然而消费者把这个所谓的智能机买回家之后,发现是“shit”。 有,和可以用,到用得愉快有巨大的距离。


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产品,硬件异常复杂,软件将更加复杂。如此巨大的复杂产品,在每一个环节均能把控住质量以及体验,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毫不妥协,这同时意味着研发周期的不可控,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巨大的考验。


服务也一样。早年去银行时,柜台后面美女那可以刮下寒霜的脸,冷冰冰的态度时常会让人痛感无力吐槽。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这样的事情在汽车行业还在猛烈地上演,不信可查看各大网站的汽车投诉案例。


在此前如此愉快的“五一”,车主投诉无门的案例竟然在车评君身边上演,而且当事品牌居然是奔驰,一个伟大的品牌。


车评君的同学,是奔驰忠贞不渝的粉丝,视其为成功男人的标配。驾驶着它那辆自豪的奔驰,在雨天的高速疾驰,陡然间雨刮折断了, 在风雨中的高速中异常凌乱。然而,这样的凌乱和尴尬仅仅是个开始。尽管雨刮在质保期内,且有行车记录仪证明不是认为破坏,按理说4S店应迅速接待,维修和交车。


幺蛾子适时出现,以奔驰如此伟大的品牌。车子被拖到某家4S之后,该店在检查中发现该车曾在另一家4S更换过前风挡玻璃,声称更换玻璃有可能损坏雨刮,不予维修。要求车主自己联系厂家,打投诉电话。投诉后,其接待员的反应是“知道了”,然后给4S发了封邮件,无任何处理意见。


第一家4S店迅速动员车主,直接找原来换玻璃的那家4S, 愉快地将皮球踢了出去。 换玻璃的那家几乎不接待,在拖了关系找人后,勉强接待车主,声称只能帮其焊接,一个多么令人崩溃的建议。 继续给客服打电话,被告知,已向上级反应情况,需要“4个工作日”才能给答复。


无奈的车主,在“5.1”期间失去了它的爱车,假期结束之后,还需要4个工作日才能等来回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