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没能力就说没能力,怎么你到哪哪大环境就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本山大叔这句台词很有名,你应该都听过了。
这句话用来说服别人,常常能达到当头棒喝的效果,竟令人无言以对。
是啊,抱怨没有作用,而且只会浪费自己时间,怨社会、怨大环境,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多从自身找原因,改造自己去适应环境,才会有利于解决问题。
这话听着对极了!你说这还能有错吗?
你想听实话吗?
它当然可能是错的。
我不是说本山大叔处心积虑要骗你,而是说我们所有人稍不思索,就会说出一些看似有道理,实则不然的胡话。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一过。
我们需要锻炼自己这颗脑袋,人不是白长这颗世界上最复杂的脑袋的,据说这脑袋静息的时候也消耗人体1/5的能量。
你需要锻炼自己的耳朵,去想你听到的每句话,究竟哪里对,它又凭什么对?
当然因为我们普遍缺少逻辑学训练,导致很多人整天胡扯却不自知。
本山大叔到底错在哪?
当一个人尝试过各种类型的工作或者事业,失败了,他说大环境不好。
你上来一句:别抱怨,你做过的各个行当,都有人成功了,是你自己能力不行。
首先犯了第一个错,叫做「幸存者偏差」。
因为极有可能成功者的在每一个行当里都是极少数(这其实往往更接近真相),它们不能代表大环境。
第二个错,是「推理谬误」
「你到哪哪里大环境就不好」推导出了「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似乎合理,但结论确实太荒谬。
本山大叔利用结论的荒谬,反过来推翻这个前提。
意思是「你去到的地方,大环境都不好」这个前提是错的。
这其实用的就是逻辑学上的
「逆否命题」=「原命题」
的原理。
也就是说:「若a,则b」和「若非b,则非a」其实是一回事。
听不懂?没关系,我们代入一下就知道了
。
原命题是
:
若「你到哪哪里大环境就不好」,则「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
它的逆否命题(也就是等价命题)是
:
若「你不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则「你不会到哪里哪里大环境就不好」。
显然「你不是破坏大环境的人」,你也没那能力。于是,「你不会到哪里哪里大环境就不好」,那只不过是你找借口。
这是本山大叔说服的逻辑所在。
那么,这个推理的问题在哪呢?
若「你不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则「你不会到哪里哪里大环境就不好」,是不成立的。
你不是破坏大环境的人,你依然有可能到哪,大环境都不好。
讲个笑话,你就懂了。
新冠疫情爆发一段时间后,满街店面都关的七七八八。你走在大街上,从北京路走到中山五路,都是一派萧瑟景象。
你一看,卧槽,怎么我到哪哪的店都关着?难不成我是衰神?
我是破坏大环境的人?
显然不是,大环境坏不坏,岂是你自己能决定的?
你搞懂这一点,也就动摇了本山大叔这套立论的根基。
瞧,原来他也是在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