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暖通空调》杂志社主办,民航机场能源联合会和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交通与智能工程中心支持的“2017年全国机场航站楼暖通空调技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共有来自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及各地区分公司为代表的用户、设计院所和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此次论坛从设计、施工、调试到运行维护等多维度进行了探讨,有利于暖通空调系统的整体技术升级。
首先,由《暖通空调》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刘承军宣布了会议开幕,论坛主席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戎向阳总工程师和支持单位代表民航机场能源联合会高晓辉秘书长分别致辞。
《暖通空调》杂志社 刘承军 社长兼主编
戎向阳总工提出了问题:面对高速发展的机场建设潮,暖通空调行业从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管理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呢?他指出,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民用航空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民航领域“十三五”规划,续建和新建航站楼72座,到“十三五”末将达到260座左右,航站楼建筑将迎来建设高潮。暖通空调系统在航站楼营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要营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又要担负很大的节能压力。从现有的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建设来看,航站楼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需求不断提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商业面积越来越大、空间功能更加多样化、建筑的通透率和贯通性越来越高、安检前置造成建筑气密性大大下降,这给暖通空调专业营造室内环境和减少能耗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工程实际的反馈来看,有一系列技术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如针对人员高流动特性的空间,现有的各项设计、运行参数合理吗?传统的空调系统形式还有多少优化和提升空间?如何通过改变末端形式来改善室内空气的分布、减少室外空气侵入?新型的空调末端形式如何适应航站楼的营运特点?等等。因此,我们亟需加强技术研究,来解决航站楼工程各环节的相关问题。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戎向阳 总工程师
高晓辉秘书长倡议“共谋机场节能事,共谱机场强国篇”。在“十二五”末,全国民航电力消耗31~33亿kW•h,占全社会用能的0.6‰。其中航站楼电力消耗为15亿kW•h,折算综合能耗110~116 t标准煤,占航空公司综合能耗的3.5%。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占60%~70%,仍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十三五”期间,民航吞吐量可达到14.7亿人次以上,比“十二五”增长了61%。在机场建设方面,到“十三五”末,新增航站楼本体建筑面积不低于650万m2。到2020年,全国民航能耗将达到181万t标准煤。2017年,民航作为全国第一批进入碳排放考核体系的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和节能减碳的巨大压力,需要得到暖通空调行业更精准和更系统的技术支撑。
民航机场能源联合会 高晓辉 秘书长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潘云钢总工程师以《机场空调方案与设计研究》为题,从机场航站楼室内末端空调系统,空调冷源及冷水输配系统以及地面交通中心(GTC)、酒店、办公空调系统3方面详细介绍了机场航站楼及其配套设施的空调系统方案和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系统和技术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先进性以及运行管理等诸多因素,以便实现全寿命周期的显著经济效益和高技术可靠性的目标,同时兼顾现实性和前瞻性。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潘云钢 总工程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韩维平副总工程师作了《北京新机场航站楼空调设计介绍》的报告。他从冷源形式、制冷站配置、热源形式等方面介绍了冷热源的设置,其中集中冷源采用冰蓄冷技术,供回水温度为4.5 ℃/13.5 ℃;热源为区域供热中心提供的120 ℃/60 ℃高温热水。在空调水系统方面,着重介绍了一次热水及换热站、制冷站及空调二级循环泵房、综合管廊、散热器和热风幕供暖系统、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空调两管制系统和全年空调冷水系统等内容。针对北京新机场航站楼还作了“北侧通高玻璃幕墙对迎客厅供暖影响”和“环状管网分析计算”两个专题分析。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韩维平 副总工程师
清华大学刘晓华教授作了《机场航站楼室内环境与能耗状况及节能研究》的报告,她基于近年来对位于不同地区(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的机场航站楼的室内环境和能耗实测数据,对航站楼不同功能区域的人员密度和供暖、空调、通风的需求进行了一一分析,最后指出,1)机场航站楼建筑能耗较高,其中风机能耗占比较大,甚至超过制冷能耗;2)设计过程中,末端设备容量可选大一些,冷热源容量可相对小一些;3)渗透风严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清华大学 刘晓华 教授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杨玲教授级高工作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空调设计》的报告。她介绍了多种空调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并结合航站楼项目的具体特点,最终确定空调系统采用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与常规系统相结合的实施思路。值机厅、候机厅、迎宾厅采用区域(整体)变风量全空气系统,行李提取厅、旅客到达廊采用地板辐射+除湿风系统,部分内区业务用房采用金属吊顶辐射板/冷梁+新风系统。空调冷水采用变流量三级泵直供系统,闭式两管制,16 ℃/21 ℃高温冷水与6 ℃/13 ℃低温冷水分设管路输送;空调热水采用变流量间接供热系统。冷热源设计方面,高温冷源与常温冷源分别制备、使用;常温冷水采用水蓄冷方式。此外,该航站楼的暖通设计贯彻了绿色机场方针,可以满足三星级设计标识要求。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杨玲 教授级高工
北京首都机场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张鑫主管工程师作了《首都机场T1,T2,T3航站楼能源系统现状以及运行管理经验分享》的报告。作为用户代表,他从实际运维情况出发,介绍了首都机场T1,T2和T3航站楼能源系统现状,并分享了相关管理经验。值得关注的是,利用“互联网+”智慧能源和大数据分析,公司搭建了能源信息管理平台,并针对航站楼开发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民用机场的带有嵌入策略的能源管理系统(AEMS系统)。同时不断完善运行能耗分析体系和经济运行方案,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最终达到了标准化、高效节能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从实际应用方面验证了刘晓华教授提出的“大末端”观点。
北京首都机场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张鑫 主管工程师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沈列丞高级工程师作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期卫星厅工程空调系统设计》的报告。在设计中,根据运行经验、节能经济、稳定可靠等原则确定了冷热源方案,冷源采用水蓄冷+电制冷方案,热源采用燃气(油)蒸汽锅炉。局部冷热源采用独立风冷冷水机组,并与空调水系统在总管处并接。介绍了与空间特性匹配和与节能需要匹配的空调末端系统设计原则,并强调了与航班联动节能控制相匹配的系统分区。最后,他从固定登机桥空调设置、紧凑型空调箱噪声控制及捷运排热风系统干扰等方面分享了一些设计体会。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沈列丞 高级工程师
清华大学魏庆芃副教授作了《机场航站楼HVAC与能源系统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大数”》的报告。所谓 “大数”,即在室人数、半新风量、冷热源需求峰值以及全年累计能耗和运行成本等。魏老师介绍了清华大学对我国5个气候区11栋航站楼的室内环境质量测试情况,指出航站楼作为高大空间的典型代表,人均占有建筑体积大,CO2浓度掺混不均,可考虑从空间上部就近引入“半新风”,在增加送风量的同时降低相关投资。当然需要特别注意风平衡,减少过多的无组织渗透风量。最后,魏老师还提出应关心几个“不太大的数”:1)不同季节运行时,机械新风的实际送风量;2)三级泵系统运行时,二级泵工作时的扬程是否超过10 m;3)冷水机组的实际冷凝温度以及冷却塔出口冷却水温度与室外湿球温度差。
清华大学 魏庆芃 副教授
在自由讨论环节,众多与会者就空调水系统设置形式、冷热源设置方式、系统的自动控制等问题与现场专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此次论坛得到了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格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格兰富水泵(重庆)有限公司、上海翱途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佩尔优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瑞福莱暖通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其中格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和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分别介绍了泵系统、集中空调系统和多联机系统在机场航站楼的应用。
格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牟璇 高级技术咨询工程师
海尔商用中央空调 秦建川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总监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张敏杰 技术支持工程师
(张磊华 龚雪)
【近期活动】
7月31—8月11日•2017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