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近期将有三个短篇小说在《收获》的第五期发表。为什么是三部短篇?自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新的长篇作品何时问世?为此新华访谈专访了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精彩观点
新华网:
您新创作的三部短篇作品要在9月份的《收获》杂志上刊出,这几个作品写的是什么内容?
莫言:
2012年获诺奖 时隔5年终于要发新作品了
有三个短篇小说想在《收获》的第五期发表。为什么要一块发表?因为这三个小说体裁都比较接近,都是写的家乡的人和事。所以起的总题目叫《故乡人事》。我2012年获奖之后也没有在刊物上发表过作品,写当然在写,也是想写完了以后放一下,打磨的尽量让自己满意一点儿,希望让读者也比较满意。
新华网:
读者们更期待您的长篇作品,为什么这次是三部短篇?
莫言:
这五年我没有偷懒 诗歌、小说、散文都在写作中
长篇小说我想现在大家关注度比较高,我认为长篇也好、中篇也好、短篇也好都是很重要的,弘扬一个作家的艺术成就并不是说长篇是唯一的标准。我手边也有一些写完正在修改的作品,里面有诗歌、有小说、有散文,也有剧本。
我个人对写长篇还是充满了兴趣,也正在准备、正在写,但什么时候能够写完、什么时候能够满意到让自己拿出来发表的程度,这个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总之,发点文学、发点诗歌、发点剧本、发点短篇小说、发点散文,也是向读者证明我没有偷懒,一直在写。>>>
新华网:
您的作品当中最难改编的一部是什么?
莫言:
改编我的作品难度挺大 多数不按部就班讲故事
我的作品改编难度挺大的,我的小说多数不是按部就班地讲故事,都在形式上做了很多探索,所以改编难度相对大一点。但是也不是说在艺术形式上走得远一点就没法改编,依然可以改编。我刚刚动笔把我的小说《檀香刑》改编成了歌剧,上个月已经在济南开始公演,现在正在山东省内巡演。《檀香刑》40多万字改编成一个能演两个小时的歌剧,这个难度也很大。但是在改的过程中也是我对作品重新一次审视,要把这么多的素材剪裁到适合一部歌剧的内容,就要作出很多的牺牲,把很多你认为很好的东西要砍掉,只保留最精华的部分。所以改编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小说核心提纯的过程。所以我想我的作品实际上都是可以改的,就看改编者怎么样取舍的问题。>>>
新华网:
怎么看待网络文学热?文学创作水平是可以教出来的吗?
莫言:
文学创作是可以教出来的
应该说现在写作的群体是非常庞大的,网络写作,在网络上可以发表作品,打破了过去报刊一统天下的局面。过去你要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要想发表作品,只能投稿到刊物去,投稿到出版社去,投稿到报纸的副刊去,那阵地很少,所以很多人的作品没有机会得到发表。那现在有了网络,发表的门槛降低了,难度也减小了。所以这是群体写作得以存在的技术支撑。>>>
新华网:
怎么看待文化市场的IP热?怎么看文学和市场的关系?
莫言:
一个作品被IP是个好现象
现在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作品被IP,能够产生伟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够被广大观众读者所接受,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文学无论多么高尚,它最终还是要变成一种商品存在来营销。如果你的小说写出来束之高阁,没有出版,那这个小说作为一个作品没有完成,我想真正的完成是到了读者手里边阅读的时候才算完成。没有一个作家说他的小说写完了不想被人阅读的,也没有一个诗人写完了诗歌只给自己读,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作品能够传播地更加广泛,能够被改编成更多的文学样式、艺术样式,然后供给广大的受众。>>>
新华网:
您看中的作品和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有哪些?
莫言:
90后作家崭露头角 我特别高兴
看到老作家宝刀不老,年轻作家、80后作家也变成非常成熟的作家,90后作家现在也是初露锋芒,崭露头角,已经显示出他们的不同寻常之处,这个是让我感觉特别高兴的。我尤其要特别说一下我们山东高密,90后的作家涌现出了一个小小的群体,这让我作为一个高密人、作为一个高密的老作者感到非常欣慰。
他们现在是文坛的主力军。我们50后、60后慢慢地要退到二线去了,70后、80后、90后陆续登场了。>>>
“90后”都当博导啦!不少“80后”默默拿起了保温杯
保温杯突然火了!不论是否“人近中年”,你找到共鸣了吗?
=͟͟͞͞台=͟͟͞͞风=͟͟͞͞来=͟͟͞͞了=͟͟͞͞ ! 今年最强台风“天鸽”登陆,最大风力14级!
来源: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出品
新华网出品,新华访谈承制
出品人:田舒斌
制片人:郭奔胜
总监制:周红军
监 制:肖 阳
统 筹:常 烨 邱小敏
节目编导:李 由
采 访:王志艳 史竞男
剪辑包装:马芸菲
摄 像:陈 杰
编 辑:潘子荻 关 心
设 计:唐笑阳 仇寒昱
速 记:李 舰
新媒体编辑:董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