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江苏高院
发布司法信息 传播法治精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橡皮能不能黏住尺子?小学生都知道DeepSe ... ·  5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110/119/120/122可视化报警,到 ... ·  昨天  
中科院物理所  ·  当天上的垃圾越来越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江苏高院

新华日报记者顾敏:在法庭内外,正义的模样清晰可见

江苏高院  · 公众号  ·  · 2025-02-19 10:30

正文

图片



开栏语


图片
图片

在现场、在一线、在记录,

敲击键盘,他们深度解析裁判文书里的法理人情;

挥动纸笔,他们生动勾勒纠纷化解中的民生百态;

按下快门,他们全力还原审判执行一线的真实图景。

作为江苏法院故事的“追光者”,“跑口记者”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司法改革的厚度,用真实的文字捕捉法治进程的缩影。他们既是司法公开的见证者,也是法治信仰的播种人。

全国两会前夕,我们陆续邀请“跑口记者”讲述2024年采访报道江苏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重温他们在这一年的代表作品。

图片
图片



顾 敏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 时政新闻部

主任助理


过去一年,全省法院在服务大局、为民司法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足迹,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待。作为一名法治记者,我有幸近距离观察并记录下了这些司法实践中的创新亮点和感人瞬间,深入挖掘一个个案件、一项项机制背后的动人故事,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见。

在破产审判领域,我独家报道了一家负债百亿的上市公司如何通过破产重整重获新生。这家企业曾因多重危机陷入困境,若简单破产清算,近万名职工的生计与两万多户股东的权益将无从保障。南京中院破产庭创新性地将“绿色价值”融入重整机制,打出“协调重整+预重整+重整”的组合拳,引入战略投资者,最终实现企业重生。该案成为全国首例在加强监管背景下顺利完成重整的上市公司案例。这让我深切感受到, 司法不仅是冰冷的法条,更是有温度的社会治理工具

过去,行政机关往往“等着法院判”,宁愿承担败诉后果也不愿主动纠错;如今,越来越多的行政机关主动纠正违法行为,推动行政争议进入实质解决的“快车道”。这背后,是江苏法院不懈推广自我纠正制度的努力。我采写的《从“等着法院判”到“自己主动改”》一文,展现了行政审判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推动作用,该报道也被最高法行政审判庭微信公众号转载。

在执行领域,江苏法院开展的“小标的 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成为多家媒体集中报道的重点。面广量大的“小标的”案件看似不起眼,却直接关乎老百姓的“血汗钱”“救命钱”“养老钱”,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去年以来,全省法院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反响集中的涉民生案件和申请执行标的额在10万元以下的小标的案件,开展专项执行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通过专项行动,大量涉及劳务报酬、抚育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民生案件得到了有效执行,也让 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这些看似平凡的司法实践,正是 法治江苏建设的生动注脚 ,也是人民群众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实保障 。而一次次“零距离”的观察记录,让我深刻体会到,法院工作不仅仅是审判和执行,更是守护公平正义、服务发展大局的坚实力量。

每一次深入采访,都是对法治进程的忠实记录;每一次报道撰写,都是对公平正义的积极弘扬。法律人与新闻人,虽职业各异,却皆以追求真相、维护正义为己任。我将继续用笔记录法治进程,与法律人一道,行正义之事,为社会之公正与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主笔作品】

新“国九条”实施后南京中院办结全国首例重整案——

负债百亿,上市公司何以涅槃重生

记者 顾敏

12月18日,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复牌,简称由“*st红阳”变为“st红太阳”,这标志着该公司退市风险警示解除。此时,距离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确认红太阳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刚刚过去12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