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http://cics.fudan.edu.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智元  ·  Ilya又回来了!神秘初创SSI估值200亿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99星]Ollama模型直链生成与安装工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74星]EasyDeploy:一站式大规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通俗版解读 查看图片-20250207090641 ·  2 天前  
宝玉xp  ·  GitHub Copilot 现在也支持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活动资讯 | 以航拍讲好城市故事 ——“城市航拍日”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增添空中流动视角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8-01-09 10:02

正文

CICS

欢迎点击上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订阅本公众号。


以航拍讲好城市故事

——“城市航拍日”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增添空中流动视角

1月7日,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和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共同主办的“城市航拍日”主题活动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场257库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包括“聊航拍”、“评作品”、“学飞行”和“看直播”等环节:青年先锋沙龙就如何航拍城市、如何理解城市与航拍的关系、如何在城市中更好地运用航拍技术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带来了“航拍上海”的专题展示,邀请观众登上新华网新闻无人机直播车进行体验;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学子航拍上海”作品汇报展示与评比。


图为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学术委员会委员孙玮教授主持开幕式


活动开幕式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学术委员会委员孙玮教授主持。孙玮表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参与,本次活动试图体现这一想法,由学界、业界和政府部门合作,举办面向社会、面向市民的城市公共艺术文化活动。


图为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黄旦教授致辞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黄旦教授在开幕式上表示,城市传播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历史来看,城市的出现跟工业革命以及印刷革命有关。当今世界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的变化和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变化。“城市航拍日”用无人机拍摄展示城市的面貌,同样体现了新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新变化。航拍使得我们的学术、教学与城市的关系更加密切,与市民更加接近。黄旦认为,三方合作举办这一活动,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融入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实践环节,也将推动中心与空间艺术季更加密切的合作,在未来带来更多的活动。


图为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主任赵宝静致辞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主任赵宝静在致辞中表示,城市航拍作为新型工具,是城市管理当中观察城市一种重要方式、表现城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审视城市管理的反思方式。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为“连接: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赵宝静认为,艺术季将学界、业界和政府三方连接在一起,共同关注我们生活的城市与我们城市的公共空间。


“城市航拍日”总策划、执行总监、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海晏博士表示,在上海策划举办“城市航拍日”的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航拍与上海城市有紧密的联系,是上海城市重要的空间生产方式,也是上海城市空间艺术的展现手段,更是“连接”上海市民和城市公共文化的重要途径。上海举办这样的活动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国内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就设在上海,并已于2017年下半年开放。上海拥有数量众多的无人机航拍爱好者,上海市民对无人机的需求潜力旺盛,并辐射至占全国无人机实名登记量三分之一的华东地区。


图为“航拍上海:记录城市的另一种方式”青年先锋沙龙


“城市航拍日”主题活动还举行了“航拍上海:记录城市的另一种方式”青年先锋沙龙。新华网上海频道采编部总监助理、新闻无人机队上海中队队长梁鸿儒,《文汇报》首席记者、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单颖文,上海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记者瞿轶羿,《新闻记者》期刊编辑王侠,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钱进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李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潘霁博士参加了讨论。



作为媒体从业人员中较早一批持证飞手之一,梁鸿儒介绍了4年来他用无人机镜头记录上海众多重大新闻事件的经验。瞿轶羿介绍了上海电视台作为中国较早的电视航拍团队,完成上海城市航拍片《日出·上海》的经历。单颖文与大家分享了《文汇学人》“视界观”栏目探讨航拍视角观念的思考,并对如何促进当前城市与航拍之间的关系提出设想。王侠作为核心期刊编辑,介绍了国内外最前沿的无人机航拍新闻研究。钱进所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最早开设航拍实践课程的学校之一,他介绍了航拍教学经验。潘霁介绍了其翻译的新书《地理媒介:网络化城市与公共空间的未来》,并阐述了城市航拍与平视的关系。李杰作为理科出身的环境观测飞手,介绍了其所在的实验室运用近低空航摄在国家公园生态监测的实践和西藏珠峰大本营等地无人机航拍科考的案例,供城市航拍借鉴。此外,嘉宾们深入探讨了城市航拍在新闻传播业界及科研、工农业等其他方面的广泛应用,自然航拍和城市航拍的对比,城市的观看方式转向,无人机航拍的权利和规范管理等问题。


图为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公众处副处长徐妍、中心副主任陆晔教授为参与评比活动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学子航拍上海”环节展示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全媒体内容生产”课程实践中航拍上海城市的作品,内容涉及名人故居、滨江贯通、共享单车、上海弄堂、上海轮渡等,于影像流动中尽显“连接”主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晔教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公众处副处长徐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杨敏等担任评委,对展示作品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图为中心副主任陆晔教授进行活动总结


在“城市航拍日”闭幕式暨“学子航拍上海”作品证书颁证仪式上,中心副主任陆晔教授指出,无人机航拍作为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应该带来一种新的叙事。对于无人机航拍这一新的观看视角,其独特点不仅是视点的提高或降低,也不仅是在没有肩扛手提式摄影机的情况下让机器代替人眼观看,而是一种在流动的空间中展示城市生活场景的表达方式。陆晔表示,航拍是本次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连接”中的一种,其目的是构造一种多元的、丰富的、开放的城市公共生活以真正行使和实践每一个市民的城市权利。


图为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公众处副处长徐妍致闭幕辞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公众处副处长徐妍致闭幕辞。徐妍表达了对活动顺利举办的祝贺,并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为“讲好城市故事”提供更多的视角。徐妍强调,城市空间艺术季的目的是拓展市民和政府连接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来观察城市、解读城市,发现城市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未来期待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华网的更多合作,用航拍的方式来记录好城市,讲好城市故事。




附1: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